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3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1686篇
安全科学   769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424篇
综合类   4094篇
基础理论   820篇
污染及防治   251篇
评价与监测   415篇
社会与环境   406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磷钼蓝光度法测定海藻中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P的特异性高、共存离子干扰小、显色稳定的钼蓝分光光度法,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通过在酸性条件下PO43-与钼酸铵结合生成磷钼酸铵,并经对苯二酚、亚硫酸钠还原成蓝色化合物-钼蓝,在其最大吸收波长660 nm条件下,对海带标准样品进行了测定.该方法所用试剂少、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测定结果精度高、准确度好,回收率为99.1%~100.5%,是一种简便、快捷测定海藻体内总磷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糠醛废水中和法生产醋酸钙镁(CMA)的纯度,采用活性炭对含CMA约30%的浓缩液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使用量占液体质量的10%,加入少量硅藻土为助滤剂,温度为60℃,充分混合吸附30 min,反复过滤6次CMA含量可达29.19%.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磷酸二氢钠(NaH2PO4)、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denosine disodium triphosphate,ATP)、 6-磷酸葡萄糖(glucose 6-phosphate,G-6-P)和β-甘油磷酸钠(sodium β-glycerophosphate,G-P)对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生长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均既可利用无机磷酸盐又能利用有机磷化合物生长繁殖,且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比无机磷酸盐的作用稍高.对于中肋骨条藻, 8 d后的细胞密度分别为48×104(NaH2PO4)、 73×104(ATP)、 63×104(G-6-P)和54×104(G-P)cells/mL;对于东海原甲藻, 10 d后4种磷源形态下的细胞密度分别为8.7×104、 15.5×104、 12.4×104和9.5×104 cells/mL. 2种藻在4种形态磷源下的磷酸酶活性在前3~4 d均呈下降趋势,而后变化不同.以NaH2PO4为磷源的处理组, 2种藻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3种有机磷处理组比较,对于中肋骨条藻,ATP和G-6-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较低且AP活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cP活性在试验后期呈微弱的升高趋势,以G-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最高且有升高趋势,至第8 d时,以ATP、G-6-P和G-P为磷源处理组的AP活性分别为0.004×10-5、 0.014×10-5和0.029×10-5 U/cell,AcP活性分别为0.006×10-5、 0.011×10-5和0.018×10-5 U/cell,对于东海原甲藻,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中肋骨条藻相同,至第10 d时, 3种磷源处理组的AP和AcP活性顺序也为ATP相似文献   
994.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北京7个城市污水厂中10个处理系统的氨氧化细菌(AOB)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城市污水厂的AOB种群多样性不高,除了硝化效果不好的一个污水厂外,其他9个污水处理系统中均检测到AOB的存在.切胶测序结果表明主要属于Nitrosomomu oligotropha/aestuarii-like cluster.  相似文献   
995.
低温条件下絮体破碎再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低温条件下絮体的形成/破碎/再絮凝过程在适当条件下对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物的强化效果,采用PDA2000透光率脉动检测仪对絮凝破碎再絮凝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当电中和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小于0.1 mmol·L-1),絮体破碎后能重新絮凝,絮体大小能恢复到破碎之前;而当网捕卷扫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大于0.2 mmol·L-1),絮体的恢复情况不如电中和条件,再絮凝能力降低.投加适量的腐殖酸会增加絮体破碎前后的分形维数,但过量的腐殖酸则会降低破碎前后絮体的分形维数.絮体破碎再絮凝后其分形维数比破碎前高.腐殖酸的投加量并不会明显影响絮凝和破碎后再絮凝的FI指数.电中和絮体破碎前初始絮凝时间越长破碎后沉后水浊度越低,破碎后其浊度会比破碎前显著减小.较低投量的铝盐就能使得沉后水浊度降到很低,因此可以降低混凝剂投量而达到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6.
构建了采用青色荧光蛋白(CFP)大肠杆菌快速示踪好氧-厌氧反复耦合(rCAA)反应器内溶胞特性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rCAA反应器厌氧区域内的污泥上清液以及反应器后部好氧区域内的污泥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内CFP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这些区域的污泥上清液具有显著的溶菌作用.其中,厌氧区域污泥上清液对荧光细菌作用7h后的平均破碎率可以达到70%,且大肠杆菌胞内CFP的释放速度与初始荧光菌浓度以及污泥上清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厌氧区域污泥上清液具有的溶菌活性可能主要来自于污泥胞外的水解酶.  相似文献   
997.
超声处理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有效地发挥微型动物摄食对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研究了超声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蛋白质、多糖、DNA、COD及BOD)溶出的影响.在脉冲比2:1和超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声能密度为0.2W·mL-1时出现一个污泥粒径变化的转折点,当小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随声能密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当大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几乎不受声能密度影响.在脉冲比2:1和声能密度0.8W·mL-1的条件下,超声时间5min是个转折点.上清液中溶出物的浓度随超声波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溶出物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溶出物指标中蛋白质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污泥破解状态.为了得到既能使污泥粒径变小到微型动物可摄食的程度又能使污泥中溶出物的溶出量最少的效果,建议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取上述转折点为限值.个数平均粒径(Dn)和重量平均粒径(Dw)分别反映了污泥的几何粒径变化和溶出物的溶出状况,因此,在超声破解污泥-微型动物摄食污泥的污泥减量工艺中可通过Dn和Dw的并用来决定剩余污泥超声处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处罚机制对排污收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排污收费政策下风险中性企业的最优决策模型,设计了经济学实验.采用数据统计、线性随机效应模型、单因素不等重复实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得出的假设.结果表明,边际处罚期望对于企业的违法量和排放量决策均有显著负影响;企业边际减排成本对于企业的排放量决策有显著正影响,对于违法量决策没有显著影响;相同边际处罚期望下,监测频率越高,企业的服从率越高,且在边际处罚期望较高时,更为明显.因此,提高边际处罚期望可同时改善企业违法行为与促进企业减排.同时,为降低执行成本,在边际处罚期望较低时,可首先将线性罚款向梯级罚款转变.当边际处罚期望上升到较高水平时,则应注重监测频率的提高,并应重点监控那些排污量大而不是边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  相似文献   
999.
杜尔基地区处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区内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八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为100.15~120.29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铁、镁、钙特征,属于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6.85 μg/g,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平缓右倾,显示富Rb,贫Sr、Ba特征,具有Eu负异常,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Sr、Ba、Ti负异常,反映了具有强烈分异的分离结晶作用存在,说明岩石形成于长期较稳定的构造背景,可能形成于非造山板内裂谷或热点地幔柱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CASS工艺自身的优点以及建筑小区污水处理的特点,决定了CASS工艺在建筑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中的优势地位。详细阐述了CASS工艺的原理、运行控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