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66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26篇
环保管理   111篇
综合类   953篇
基础理论   28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86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对青萍生长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废水浓度对青萍(Lemna minor)净化能力、生物质和能量积累能力的影响,以猪场养殖废水为供试废水,分析了在不同废水浓度下青萍对废水中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的净化能力,青萍的生长情况,以及青萍中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和热值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青萍在1%浓度的废水中表现出最高的污染物净化能力。虽然青萍的C、N、P含量和热值均随废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由于相对增长率以1%的废水中生长的青萍最高,青萍的最高生产力、C和能量的固定能力均出现在1%废水浓度培养的青萍中,其次是5%废水浓度培养的青萍。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可以使青萍获得最大C和能量固定能力的废水浓度为3.4%,对应的氨氮浓度为26 mg/L,TP浓度为3.4 m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高生物质生产、高污染物去除率的养殖废水-浮萍培养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2.
王豪  杨清  吴雁  唐怡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289-1296
聚丙烯酰胺(PAM)用于油田驱油产生大量难处理的含聚废水。以分子筛为吸附剂处理含聚废水,研究分子筛类型(Y、Beta和ZSM-5,H型和Na型)和物化性质对其吸附PAM性能的影响,并测定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性能顺序为BetaYZSM-5,H型优于Na型。H-Beta对PAM的吸附来自分子筛中阳离子与PAM中阴离子的静电作用,Si—O和Al—OH与PAM中酰胺基的氢键作用。H-Beta开放的通道结构,较高的介孔比例和表面积,较强的酸性和良好的酸中心可接近性使其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Si O2/Al2O3=26的H-Beta对浓度为200 mg/L的PAM溶液,PAM脱除率可达95.2%。在低PAM平衡浓度时,PAM在H-Beta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特征,饱和吸附量达70.2 mg/g,在高浓度区域则由于PAM疏水缔合作用加强呈现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解决燃煤锅炉烟气中超细颗粒难以脱除的问题,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超细颗粒聚并器,并在300 MW燃煤锅炉机组电除尘器的前置烟道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并器内部存在超细颗粒之间以及超细颗粒与大颗粒之间的相互聚集行为,从而使超细颗粒数量显著减少。例如,对于粒径在2.65和10.48μm以下的颗粒,其体积比例在聚并器出口分别减少了56.7%和62.3%,在电除尘器出口的粉尘浓度减少了26.34 mg/Nm3,这表明,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聚并器对超细颗粒的聚并作用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一株耐盐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以柴油为惟一碳源的耐盐菌株LS1。通过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菌体的形态观察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LS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该菌株可耐受的最高盐度(Na Cl)和柴油浓度分别为6%~8%和12 000 mg/L。菌株生长的适宜p H和温度条件分别为6.0~8.0和28~36℃。在盐度为6%、p H为7.0、温度为32℃、菌种投加量为10%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3 000 mg/L的柴油经6 d降解后,去除率可达78.3%,加入适量外加碳源葡萄糖和蔗糖,可使降解率分别提高至92%和90%左右。菌株LS1的耐盐机理可能是通过在细胞内积累甜菜碱以调节菌株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投加甜菜碱可提高耐盐菌LS1在高盐环境下对柴油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25.
湖泊富营养化与氮、磷及有机物含量过高密切相关,建立数字型营养物基准能够防止富营养化对水体指定用途造成影响.太湖流域是我国华东地区经济腹地,近年来流域内湖泊水质每况愈下,对其基准研究可为湖泊治理提供依据.详细介绍了压力响应关系法制定湖泊营养物基准的步骤,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太湖流域营养物基准制定研究中.为满足大多数水体指定用途,研究中将该流域湖泊基本功能确定为娱乐、永生生物栖息地及饮用水,以此构建流域概念模型.选择压力变量为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物,响应变量为叶绿素a(chl-a).用非参数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建立压力-响应模型,通过2种方法相互验证得到TN、TP和CODMn基准分别为0.593、0.067和4.092 mg/L.  相似文献   
126.
氨气是城市污水污泥产生的恶臭气体之一,控制或抑制其产生是资源化利用甚至处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通过改进氨气测量方法定量分析外掺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的抑制作用和机理,实验研究了页岩掺量、陈放形式以及环境温度对污泥氨气挥发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掺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温度升高、陈放时间延长抑制效果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明显作用;页岩对污泥氨气挥发的抑制作用主要为对氨气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用微孔填充理论研究活性炭对有机气体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微孔填充理论研究了活性炭C40/4对丙酮、甲苯、二氯甲烷有机气体的吸附性能,测试了该活性炭对3种有机气体在不同温度下(288.15,293.15,298.15K)的吸附结果。用D—R方程处理了实验数据,建立了3种有机气体在活性炭C40/4上的等温吸附模型,并将实验测试值与理论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微孔填充理论及D—R方程可很好地描述活性炭C40/4对有机气体的吸附性能,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试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有机气体分压较高时,由于发生毛细凝聚,理论预测值较实验测试值偏低。  相似文献   
128.
黄钠铁矾渣制备透明氧化铁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黄钠铁矾渣为原料,采用滴加法制备透明铁黄的工艺条件,讨论了亚铁浓度、温度、通气量、搅拌速度及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铁黄制备的影响.用XRD和TEM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铁黄粒子呈针状;长轴为95~125 nm,短轴为18~25 nm;无团聚现象,单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29.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metal elements(MEs) in atmospheric particles have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Some well-established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measure particlebound MEs. However, 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erms of complexity, accuracy, and specific elements of interest.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s of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OES) and total 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TXRF) were evaluated for qualit...  相似文献   
130.
生物还原-化学沉淀法自烟气中的SO2制备Z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还原—化学沉淀法自烟气中的SO2制备ZnS,将含有Zn(OH)2杂质的粗品ZnS通过化学提纯制得高纯度ZnS。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H4C l-NH3.H2O混合液对含有Zn(OH)2杂质的粗品ZnS进行提纯的优化条件为:每500m g粗品ZnS加入NH4C l与NH3.H2O摩尔比为1∶1、两组分浓度均为3.0m o l/L的10mLNH4C l-NH3.H2O混合液。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提纯后的产物粉末全部为ZnS,其纯度与ZnS标准试样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