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351篇
基础理论   5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野鸭湖湿地挺水植物磷素截留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琪  李敏  杨航  刘晶晶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8):1874-1881
野鸭湖湿地位于官厅水库上游,在截留养分、预防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野鸭湖湿地中4种优势挺水植物(茭白、扁秆藨草、香蒲、芦苇)的分布区域研究,分析了植物生物量及养分元素磷含量随季节的动态变化特征,得到了研究区域内4种挺水植物对磷素截留总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4种优势挺水植物地上部分磷含量为茭白>香蒲>扁秆藨草>芦苇;地下部分磷含量呈现茭白>扁秆藨草>香蒲>芦苇的分布特点;4种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磷含量均随生长季节而降低;4种植物的单位面积磷素蓄积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茭白>香蒲>扁秆藨草>芦苇的规律,其单位面积蓄积峰值依次为4910、4140、2190和1390g.m-2;研究区域内挺水植物磷素蓄积总量在夏季达到峰值2210.8kg,最小值出现在冬季,为1263.5kg;区域内上、中、下游挺水植物的磷素截留总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82.
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等生态脆弱区生态风险评估已成为地理学与生态学应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为研究区,构建“风险概率—敏感性—损失度”(PSI)的三维评价框架,并以子流域为评价单元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了米脂县2009-2015年准则层与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及其重心转移,并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给出米脂县风险防范分区及降险对策。结果如下:(1)2009-2015年风险概率分别为49.93%、52.92%,有上升趋势;生境敏感性分别为0.61、0.60,下降了1.6%,生境质量趋好;损失度分别为0.42、0.46,损失度增加。(2)生态风险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研究期间生态风险值分别为0.14、0.15,风险有所升高;风险重心向西南转移跃入银州川道且风险演化主体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3)风险预警区、生态恢复区、预警恢复兼顾区、自然调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53%、6.57%、23.86%、62.04%。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的风险防范分区可有效进行风险消解,促进区域生境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83.
Tang  Rongcai  Bai  Ruidi  Wang  Hang 《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2021,21(6):1333-1355
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 A hydraulic jump forming in the stilling basin at the base of a high-head dam spillway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high Froude number and inflow pre-aeration...  相似文献   
84.
厘清臭氧(O3)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贡献对控制O3污染有重要意义.为量化区域背景O3浓度及其时空变化,采用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和TCEQ法在内的多种方法,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了综合研究.基于2019~2021年河南省59个国控站监测数据,使用4种方法估算区域背景O3浓度.方法1是传统方法,进行O3单变量-多站点的PCA分析.方法2使用二氧化氮和气象参数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多变量-单站点的PCA分析.方法3将PCA和多元线性回归(MLR)结合,借鉴源解析思想,确定区域背景贡献.方法4为TCEQ法,将观测的最低O3-8h浓度作为区域背景.结果表明,方法1和方法2估算的区域背景ρ(O3-8h)基本相等,方法3和方法4估算的浓度比方法1低约37~60 μg·m-3. 2019~2021年,方法1~4估算的区域背景ρ(O3-8h)变化分别为1.6、 -13.4、 5.9和-3.5 μg·m-3.多种方法平均估算结果表明,2019~2021年河南省区域背景ρ(O3-8h)分别为82.0、 79.0和79.7 μg·m-3,分别占区域O3-8h总量的75.9%、 76.4%和78.7%. 4种方法估算的区域背景O3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夏季 >春季 >秋季 >冬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5.
碳酸钙和海泡石组配对水稻中Pb和Cd迁移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组配改良剂LS(碳酸钙+海泡石)对农田土壤重金属Pb和Cd的固化效果以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累积Pb和Cd的影响,在湘南2个矿区(矿区A和矿区B)附近污染稻田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的LS (0、2、4和8 g/kg),并进行了水稻种植的田间实验。结果表明,(1)施用2~8 g/kg的LS能使矿区A和矿区B土壤pH值分别增加1.11~1.95和1.61~2.31个单位,能使矿区A和矿区B土壤中Pb和Cd的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18.6%~62.7%、15.7%~37.1%和38.6%~66.7%、0~76.6%。(2)LS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各部位重金属含量。矿区A糙米中Pb和Cd含量降低9.4%~35.6%、56.1%~66.8%;矿区B糙米中Pb含量降低14.4%~36.6%,而Cd含量变化不明显。(3)LS对水稻中Pb和Cd在各部位之间的转运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Pb和Cd从茎叶到谷壳的转运系数最大,说明水稻茎叶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最强。(4)LS添加量为8 g/kg时,Pb和Cd从谷壳到糙米的转运系数最小,且糙米中Pb和Cd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6.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及紧急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危害重大,为及时防范和处置,应对其隐患者监护和事故性风险评估,建立紧急救助的快速反应系统和紧急处置询系统,开发专家系统,强化专业人员培训并建立国家的安全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87.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美操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欢,现已成为各大中专院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健美操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比较与分析,提出8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使健美操这一优秀的健身方法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88.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作为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组分,影响着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形态特征和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以及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岗南水库自入库河口到坝前主库区四季演变过程中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分布、光谱特征以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相对浓度a254、a260、a280和a355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并且相对浓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E2/E3、E3/E4、E4/E6以及SR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秋冬季的E2/E3以及E3/E4明显高于春夏季,并且秋冬季的E3/E4大部分均大于3.5,表明秋冬季沉积物间隙水CDOM具有更小的分子量和更低的腐殖化程度;三维荧光光谱通过PARAFAC解析出3种组分,分别为类酪氨酸(C1)、短波类富里酸(C2)和降解的腐殖类物质(C3),并且3种荧光组分间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89.
90.
CNT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MIL-88B-Fe to get a new Fenton-like catalyst (C@M). Fe(II) was introduced in C@M to get a fast initiation of Fenton-like reaction. Fe(II) content in C@M was related with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CNTs. C@M shows efficient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over a wide pH range. Iron-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have been verified to be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Fenton catalysts due to their open pore channels and highly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etallic centers. In these catalysts, however, the iron element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Fe(III), which results in a process required to reduce Fe(III) to Fe(II) to initiate Fenton reaction.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carbon nanotubes (CNTs) with electron-rich oxygen-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IL-88B-Fe) to improve Fe(II) content for an enhanced Fenton-like performance. The prepared CNT@MIL-88B-Fe (C@M) showed much stronger catalytic ability toward H2O2 than MIL-88B-Fe.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constant for phenol degradation by C@M (0.32 min–1) was about 7 times that of MIL-88B-Fe, and even higher than or comparable to the values of reported heterogeneous Fenton-like catalysts. Moreover, the Fenton-like system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various kinds of 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s and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over a wide pH range (4–9). XPS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Fe(II) content of the catalyst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CNT loading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gnal intensity (•OH) of C@M was much higher than MIL-88B-F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pollutants. Furthermore, the Fe(II) content of the catalyst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oxygen-functional group content of CNT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f CN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M.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nsight to enhance Fenton reaction by using nanocarb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