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Declining earth resources, rising ore cost and increasing pollution are calling for recycling of wastewat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相似文献   
12.
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的PH_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PH3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吸附反应的最佳吸附温度、氧含量、气体流量、改性液浓度、活性炭粒径和焙烧温度。再生方法可行,可通过再生液回收磷酸。热重差热分析和孔径分布初步证明吸附质为磷和磷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来开展的。以企业为单位实施清洁生产存在内在动力不足、难以从更广泛和更系统性的方面考虑问题、难以承担费用较高的改善、成果难以进行复制和推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管理部门应从宏观上对清洁生产进行更多的管理与推进,管理部门应制定和推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推行清洁生产认证制度,推进产业和区域清洁生产,对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加强清洁生产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建立和维护清洁生产的信息渠道。通过管理部门这些必要的规范、管理、扶持、鼓励,保障和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的开展及全社会清洁生产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废电子电器回收处理体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废电子电器回收处理体系模式,并对国家对废电子电器回收处理体系的支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监测方法在大型基坑支撑结构监测中难度大、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提出利用分布式传感监测技术对太原火车站调蓄池桁架支撑体系栈桥应力、应变进行监测。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的测量原理和优点,设计应用一套分布式栈桥监测系统,对栈桥扰动下测试和长期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基于BOTDR技术的栈桥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支撑体系中栈桥的变形情况,具有显著优势,可满足栈桥变形长期监测和早期安全预警。  相似文献   
16.
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巾的PH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PH3的相关问题.得到了吸附反应的最佳吸附温度、氧含量、气体流量、改性液浓度、活性炭粒径和焙烧温度.再生方法可行,可通过再生液回收磷酸.热重差热分析和孔径分布初步证明吸附质为磷和磷氧化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Cu2 离子活性溶液制备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H2S的相关问题,考察了改性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的浸渍液浓度、干燥温度和焙烧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氧含量对吸附的影响;并对空白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吸附前后做SEM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0.05 mol/L、干燥温度120℃、焙烧温度250℃为改性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吸附反应阶段较适宜的温度为95℃,氧含量为1%;结合扫描电镜初步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S容量增加,吸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Cu2+离子活性溶液制备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H2S的相关问题,考察了改性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的浸渍液浓度、干燥温度和焙烧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氧含量对吸附的影响;并对空白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吸附前后做SEM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0.05 mol/L、干燥温度120℃、焙烧温度250℃为改性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吸附反应阶段较适宜的温度为95℃,氧含量为1%;结合扫描电镜初步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S容量增加,吸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试点区1320个样本的微观数据,以落地率、实施时效、质量评分作为修复主体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试点区内修复主体基本情况和实施效果差异。结果表明:①2014—2017年,试点区内修复主体主要类型不变,为农户、大户、村组专业队、合作社、企业;修复主体数量变化较大:农户数量和占比均较大幅度下降,其他主体数量和占比均快速增长。②2017年五类修复主体单个修复面积均有所增加,且单个企业、合作社、村组专业队、大户的修复规模显著大于单个农户,单个修复主体的修复面积差距大。③与2014年相比,2017年五类修复主体的落地率、实施时效、实施质量均有所提升,整体来看,企业实施效果最好,其余依次是合作社、村组专业队、大户、农户;五类修复主体单项修复治理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存在明显差异。④影响修复主体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政策、社会、自然、实施个体、技术难度等。大规模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应该注意:修复主体多元化;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宣传培训。  相似文献   
20.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Deposition particles can lead to blockage, odor, and corrosion of pipes, and the deposition process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s particular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