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污泥焚烧被认为是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技术,已成为目前污泥处置的主流方式。印染废水处理设施和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环境风险属中度,推荐采用焚烧的处置方式。通过对燃煤热电厂掺烧污泥飞灰属性鉴别采样方法的分析和筛选,依据GB 5085.1—2007至GB 5085.6—2007等相关规范对飞灰进行鉴别,认为燃煤锅炉掺烧少量印染污泥和生活污泥后,其飞灰不具备危险固废特性,可按照一般固废进行综合利用。焚烧产生的飞灰特性取决于掺烧污泥的属性,要求污泥焚烧项目飞灰综合利用前应按要求开展危险废物鉴别。  相似文献   
52.
甲萘酚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胺类化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洪波  杨力 《化工环保》1999,19(5):307-309
研究了在pH= 12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体系中苯胺类化合物的重氮盐与甲萘酚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显色反应迅速,显色液可稳定2h 以上。用甲萘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苯胺,简便、快速、稳定,摩尔吸光系数为3.84×104 L/(m ol·cm ),苯胺质量浓度在0~2.8m 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此法用于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法一致  相似文献   
53.
流态化电极电解法处理含氰废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红波  徐仲榆 《化工环保》1995,15(4):224-227
采用细粒膨胀石墨流态化阳极电解法处理含氰量为80-90mg/L的废水,试验选择出的处理条件为:pH9-10,废水流速42-45L/h,槽电流2-3A,NaCl加入量1.5-3.0g/L。同样条件下,使用细粒膨胀石墨流态化电极的电解除氰效果较用简形板状电极好。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NH4VO3体外大鼠全胚胎培养致畸实验研究,发现NH4VO3对大鼠胚胎具有直接胚胎毒性和致畸性,且具有显的剂量一反应和时间一效应关系,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卵黄囊的功能受到钒化物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5.
Monolayer-ordered gold nanoring arrays were prepared by ion-sputtering method and used as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substrates to test the individual atmospheric aerosols particle. Compared to other methods used for testing atmospheric aerosols particles, the collection and subsequent detection in our work is performed directly on the gold nanoring SERS substrate without any treatment of the analyte. The SERS performance can be tuned by changing the depth of the gold nanoring cavity as originating from coupling of dipolar modes at the inner and outer surfaces of the nanorings. The electric field exhibits uniform enhancement and polarization in the ordered Au nanoring substrate, which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for detecting at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Combined with Raman mapping, the information about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ndividual atmospheric aerosols particle and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components can be presented visually. The results show the potential of SERS in enabling improved analysis of aerosol particle chemical composition, mixing state, and other relate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56.
“十四五”时期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严峻艰巨,亟须正确识别当前的环境形势以及未来的重大环境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规划。本文概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分析了当前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面临的废物产生量大且持续增加、环境风险高、利用处置短板凸显、综合利用风险防控不足等突出问题,从制度优化、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撑等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方面,提出"十四五"环境保护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思路,为编制"十四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铬离子对SBR工艺活性污泥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重金属铬离子对SBR工艺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毒性作用,通过检测不同初始污泥容积指数(SVI)下SBR工艺活性污泥在不同铬负荷下的COD值、挥发性污泥浓度以及受铬离子影响的污泥容积指数(SVI),研究重金属铬离子对活性污泥的毒性作用以及对SBR工艺系统处理污水的影响。研究表明,重金属铬离子会导致SBR工艺系统出水COD升高;将铬离子对活性污泥的毒性作用按照挥发性污泥(MLVSS)铬负荷可划分为耐受范围、非耐受范围、细胞失活范围以及细胞分解范围。耐受范围铬负荷低于约30 mg Cr3+/gMLVSS,此范围内铬离子对于活性污泥的毒性作用不大,不致于导致系统出水水质变差;非耐受范围铬负荷在约30~65 mg Cr3+/g MLVSS,在铬离子作用下系统出水COD值明显高于对照系统;细胞失活范围铬负荷在约70~100 mg Cr3+/gMLVSS范围内,SVI大幅下降,微生物部份死亡和失活,出水COD尽管有一些下降,但与进水COD相比差不了多少;细胞分解范围铬负荷在约100 mg Cr3+/gMLVSS以上,微生物大量死亡,部分死亡细胞分解,系统出水COD值因微生物的死亡分解而超出进水COD值,受铬离子影响的系统SVI值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8.
胞外聚合物对水中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2产生的胞外聚合物PF-2作为新型生物吸附剂,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系统地研究了胞外聚合物PF-2对水中Cd(I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为6.0,该吸附剂对水中的Cd(II)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聚合物PF-2对Cd(Ⅱ)的吸附较易进行,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来描述,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3.50 mg/g,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胞外聚合物PF-2含有的主要官能团为羧基、羟基和氨基等,其中羧基、羟基参与了Cd(Ⅱ)的吸附。结果表明利用胞外聚合物PF-2去除环境水样中的Cd(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
运用GC-MS、紫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扫描技术考察了石化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工艺的各单元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总进水中检出84种主要有机污染物,主要含有烃类27种,酚类5种,醛、酯、醇和酮类化合物共24种,胺类4种,腈、有机酸及其他杂环化合物14种,另有10种物质未定性;该工艺的COD累积去除率达87.66%, 64种有机污染物被完全去除,17种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0%以上,接触氧化池出水中主要含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醛、醇、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0.
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分别设置温度为5、15、25、35℃的4组序批式反应器(R1、R2、R3、R4),考察了温度对单级好氧工艺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R1、R2、R3、R4出水磷浓度分别为4.05、2.17、1.34和0.11 mg/L,去除效率分别为61.5%、79.3%、87.2%和99.0%,吸磷速率分别为0.501、1.432、2.538和3.700mg P/(g VSS·h),即提高温度有利于磷的去除。此外,各反应器中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和外切磷酸盐酶(PPX)活性分别为0.093、0.213、0.376、0.549 U和0.010、0.019、0.029、0.025 U,导致吸磷速率和释磷速率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影响聚磷菌PPK和PPX的活性,从而影响除磷效果。静置阶段,聚磷菌体内储能物质糖原质和聚羟基脂肪酸酯基本保持不变,但各反应器均出现了释磷现象,聚磷作为主要供能物质,单位释磷量分别为1.95、6.42、9.90和9.56 mg P/(g TSS),提高温度可促进静置段聚磷分解提供能量,从而驱动好氧吸磷达到更好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