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0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2164篇
安全科学   642篇
废物处理   318篇
环保管理   499篇
综合类   4139篇
基础理论   104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509篇
评价与监测   365篇
社会与环境   366篇
灾害及防治   26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La-PTFE共掺杂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为基体,掺杂La2O3和聚四氟乙烯(PTFE),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并将所制备的电极应用于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的降解.结果发现,与常规的Ti/SnO2+Sb2O3/PTFE+β-PbO2电极相比,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对亚甲基蓝及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含有La2O3活性层的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在电解质浓度为0.15mol.L-1,电极极距为6.0cm的酸性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的效果最佳.降解3.0h后,对100mg.L-1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到97.92%,对COD去除率为93.39%.SEM结果显示,Ti/SnO2+Sb2O3/PTFE+La2O3+β-PbO2电极表面颗粒鲜明,比表面积增大,改善了电极的微观结构和催化效果.电化学测试表明,La2O3的掺杂显著提高了二氧化铅电极的析氧过电位,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灰霾天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使用广州地区气象资料,重点研究了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灰霾天气特征. 结果发现,2010 年 11 月广州出现灰霾天气 5 d,较近年平均水平明显偏少,但 2008—2010 年的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表明,2010 年的扩散条件较 2008 和 2009 年均较差,说明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前期的各项减排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对照,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并导致灰霾天数增加,每年 10 月至次年 4 月的旱季灰霾天数较多,改革开放以来,每年 11 月份的灰霾天气大幅增加,并于 1994 和1999 年分别出现了最多的17 d. 2000 年以后,11 月份灰霾天气最多为 12 d,出现在 2005 年; 最少为 3 d,分别出现在 2002 和 2003 年. 广州市空气质量逐年恶化的趋势不容乐观,珠江三角洲复合型新型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态势非常严峻; 且区域性特征明显,治理难度加大; 广州周边的佛山、清远、东莞、江门的灰霾天气都比广州多,对广州治理灰霾天气形成了压力. 因而 2010 年 11 月灰霾天气的明显减少,更说明区域联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工业污染源调控、严控垃圾秸秆焚烧等减排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3.
基于PCR-TGGE技术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负荷下单相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特征,在单相厌氧消化反应器负荷为2.0~8.5kg·m-·3d-1(以VS计)的不同负荷条件下取样,运用16SrDNA的PCR-TGGE技术对反应器内微生物进行动态追踪.同时,运用Dice系统和NMDS软件对PCR-TGGE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荷为4.0~6.0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不大;负荷为6.0~7.0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较为明显;负荷分别为7.0~8.0kg·m-·3d-1及8.5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最为明显.纵观整个过程,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反应器有机负荷在2.0~8.5kg·m-·3d-1下厌氧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演替;负荷为7.0kg·m-·3d-1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丰富度最好.  相似文献   
994.
水中重金属去除一直是水处理的技术难点.锰虽然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是人和动物摄入过量的锰会对神经系统等产生毒害.利用皂土吸附水中的重金属Mn2+,在装有微电极阵列芯片的介电泳池研究装置中,通过调节外加交流电压,捕获悬浮液中的皂土从而间接去除Mn2+.吸附了微量重金属离子的皂土被捕获到电场强度较大的区域,发生了正介电泳.该研究为建立一种从废水中间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实际可行方法奠定了实验基础,不存在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固定床实验研究了再生条件对钾基CO2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再生温度和气氛对吸附穿透时间和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再生温度为200℃,N2气氛下再生时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再生后钾基CO2吸附剂循环性能良好,10次循环后仍然能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再生气氛中有H2O或CO2时会影响再生反应的进行,不利于吸附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996.
利用60Co-γ辐射,以共辐照接枝技术制备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M)接枝率和单体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条件为:辐射剂量15 kGy,淀粉与AM质量配比0.5∶1,阻聚剂添加量0.02%AM,单体浓度5%,产品接枝率达244%,单体利用率达171%。接枝产物通过Mannich反应阳离子化后考察其对剩余污泥絮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絮凝剂(CSPAM)对剩余污泥的絮凝效果优于市售PAM,且CSPAM最佳用量小于PAM。  相似文献   
997.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Fenton氧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梦华  王琳玲  陈静  陆晓华 《环境工程》2012,30(5):127-130,148
研究了Fenton氧化对某实际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Fenton氧化能够快速有效地降解污染土壤中的六氯和DDTs。当Fe2+浓度为80 mmol/L,Fe2+与H2O2的摩尔浓度比为1∶5,水土比10∶1时,反应6 h,土壤中六氯和总DDT的去除率分别为:96.7%和78.2%。每方土的修复成本估算为951元。  相似文献   
998.
采用SBR工艺对高校校园废水进行了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废水中COD含量从200~360mg/L降至60mg/L以下,BOD5含量从70~110mg/L降至20mg/L以下,氨氮含量从60~80mg/L降至10mg/L以下,SS含量从75~160mg/L降至50mg/L以下,达到了北京市DB11307—200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分析水泥炉窑氮氧化物(NOx)生成机理、脱除技术以及国内外水泥炉窑脱硝现状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探讨适合我国的水泥炉窑切实可行脱硝技术,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炉窑开展烟气脱硝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性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餐厨垃圾综合资源化处理技术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淼  刘阳  卢海威  李娟  肖娟 《环境工程》2012,(Z2):321-322,423
在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收运系统、粉碎分选预处理、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沼气热电联供、有机堆肥、废水处理、除臭系统多个环节,分离出油脂进行回收,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沼渣进行堆肥,以期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决"垃圾猪"、"地沟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