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69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1119篇
基础理论   280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133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Although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explored the effect of the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ET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pollution emissions, little is known about...  相似文献   
962.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rediction in the capture of SO2 from flue gas by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 was reported, where the concentration of SO2 is 2000 ppm. On the basis of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angmuir simulatio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quantum chemical method, SO2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erformance from flue gas by twelve kinds of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 with different anions were designed and predicted. Then, among them, five kinds of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 were chosen and prepared to investigate their behavior of SO2 absorption capacity, desorption residue, and available absorption capa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s. Thus, an ideal ionic liquid [Emim][Tetz]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predictive method for the capture of SO2 of 2000 ppm, which showed high availabl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0.24 g SO2 per g ionic liquid and excellent reversibility.  相似文献   
963.
Zhen  Kai  Zhu  Qing  Zhai  Sheng  Gao  Yue  Cao  Huimin  Tang  Xuejiao  Wang  Cuiping  Li  Jiao  Tian  Lili  Sun  Hongwe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55):83234-8324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Once the sludge was directly used in the farmland, 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through the food chain because sludge contains...  相似文献   
96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Radioactive iodine in nuclear waste is increasingly harmful to the human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strong radioactivity, high fluidity,...  相似文献   
965.
总结了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典型做法及有益经验,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现状特点,针对法规制度亟需加强、典型生境连通较差、基础能力尚显薄弱、物种入侵不容忽视、开发矛盾仍未根治等问题,提出,完善生物多样性管理政策制度、优化保护空间格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构建多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强入侵物种监督管理、探索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机制、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宣贯力度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66.
近年全国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嵇晓燕  侯欢欢  王姗姗  杨凯 《环境科学》2022,43(10):4419-4429
采用2012~2020年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839个可比断面(点位)数据分析了9年间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稳步上升,劣Ⅴ类比例持续下降;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年均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比2012年分别下降75.9%、48.2%和17.5%.广西、海南和宁夏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100%,湖北和江西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余省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广西、海南、宁夏、湖南和福建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为0,其余省份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江西的总磷和湖北、海南、辽宁的高锰酸盐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余省份主要污染指标年均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十大流域主要江河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比例除浙闽片河流一直为0以外,其余流域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污染指标年均值均呈不同程度下降.2020年,32个重要湖泊中53%处于富营养状态,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9年间全国地表水水质普遍好转,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各省、各流域之间具有差异性,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改善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湖库富营养化趋势不容乐观.未来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在地表水的精准治污和生态修复上着重发力.  相似文献   
967.
为研究唐山市典型道路积尘负荷分布特征,于2019年1、4、7月基于样方真空吸尘法采集样品,通过筛分称重获得道路积尘负荷,并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道路积尘负荷排序为支路((0.70±0.85)g/m2)>环线((0.50±0.47)g/m2)>次干道((0.30±0.25)g/m2)>主干道((0....  相似文献   
968.
未自然分布于我国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价值认定是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犯罪案件中备受争议的内容,具体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物种直接平移为国内一、二级保护动物管理的级别核准方式、参照同种国内保护动物核定价值时出现的交叉核定困境,以及确认涉案价值所依据的价格鉴定结果迥异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碍于将有限的执法资源用于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也不必要地加重了对被告人的刑事处罚。为此,需要通过人工核准、就低原则的普遍适用等措施,保障价值认定过程的正当性,在坚持罪责刑相适应的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69.
以某化工退役地块为例,从化学浓度及异味贡献两个角度对比了典型土壤气样品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并从嗅觉效应的角度,研究推导了基于嗅觉效应的主要致嗅组分土壤安全阈值,为污染地块异味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该地块土壤气组分中以苯浓度最高,其次为氯苯,分别占苯系物总质量浓度的67.3%和10.1%.从异味贡献来看,核心致嗅成分为乙苯,占土壤气总异味活度值的53.2%;其次为甲苯,异味贡献平均占比为14.1%.基于地块未来公园绿地规划,构建了长期及短期两种异味暴露场景下的概念模型和计算公式.经分析计算,短期(涉及建设开挖)的异味暴露风险较长期异味暴露风险更需引起关注.土壤中关键致嗅因子乙苯、甲苯、苯、间/对-二甲苯的土壤异味安全阈值分别为12.9、35、559.3和60.7 mg·kg-1.将计算所得的安全阈值与现行土壤标准相较,以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反差最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异味的污染地块,应同时兼顾考虑毒理学健康效应和基于嗅觉效应的安全阈值,确保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970.
混合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采用3种不同的溶质加入法研究溶质的吸附平衡,即方案①:先加入萘,然后再加入菲;方案②:萘和菲同时加入;方案③:先加入菲,然后再加入萘.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溶质在有其它溶质竞争的情况下,表现出与单一纯溶质吸附时不同的吸附行为.随着竞争溶质浓度的增加,萘的吸附等温线的线性程度不断升高,吸附量降低.而菲则只是在实验方案③时,线性程度明显升高.随着竞争溶质初始浓度的增加,KOC的值不断减小,当竞争浓度大约增加到0.5Sw后,KOC基本不变化,达到了最小值.同时发现分子体积较大、厌水性较强的菲比分子体积较小、厌水性较弱的萘具有更强的竞争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