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5篇 |
免费 | 251篇 |
国内免费 | 8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1篇 |
废物处理 | 48篇 |
环保管理 | 179篇 |
综合类 | 1531篇 |
基础理论 | 286篇 |
污染及防治 | 306篇 |
评价与监测 | 180篇 |
社会与环境 | 112篇 |
灾害及防治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50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35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Cu2+和Zn2+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经常遇到的金属离子.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Zn2+在0~100 mg/L浓度下对活性污泥牛物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发现Cu2+>5 mg/L、Zn2+>30 ms/L时,对硝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浓度的试验条件下Cu2+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Zn2+大.Cu2+≤0.5 mg/L时对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TN的去除效果;Cu2+>0.5 mg/L时,对反硝化产牛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逐渐下降.Zn2+不影响反硝化过程,仅在大于30 mg/L时,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重金属Cu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明显强于Zn2+.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干挂石材幕墙发生燃烧情况下的火蔓延及羽流特点。通过外部高温辐射源点燃了具有4 cm厚PMMA保温层但保温材料和外层钢板间存在2 cm缝隙下的干挂石材幕墙,对模拟结果的温度场、速度场和热释放速率的分析表明其火蔓延速度较泡沫壁面低,但碳化区形状规则,蔓延路径清晰;虽然热释放速率低,但相对而言火焰高度较高,火焰宽度较小,而且其火羽流呈现点火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和职业危害严重,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合理的安全投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企业现有安全投资状况进行评价是合理进行安全投资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资评价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石化企业安全投资状况的动态评价模型,为安全投资状况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以某石油化工企业为例,通过对该企业2006-2009年这四年安全投资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并预测出2010年该企业的安全投资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将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理论用于石化企业安全投资状况的动态评价与预测,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为企业科学合理地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基于OPC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控制网接入上层管理网难和各个安全监控系统互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各种工控设备配有的OPC服务器,与矿井下各安全监控分站建立通讯关系,并遵循统一的OPC协议,将采集的井下实时状况数据整合到SQL Server2005关系数据库中,借助工业以太网上传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平台,经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显示,可以快捷直观地了解井下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网页W eb在整个煤矿企业内部办公网络中进行发布,让安全信息得到全矿的分享。这里以煤矿注浆监测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OPC技术实现上层网与终端注浆监控网通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7.
108.
不同类型植被河岸缓冲带对模拟径流及总磷的消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九龙江上游北溪流域,选择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3种植物及原生撂荒杂草地,构建对照(A)、草本(B)、灌草(C)和灌木(D)4种不同处理的植被缓冲带,通过模拟不同浓度面源污染下的农田径流,探讨不同植被组合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结果表明:各缓冲带不同植被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均表现为草本灌草灌木,其中,草本缓冲带对径流量的消减率最高,达到86.93%,在高、低浓度进水时对总磷浓度的消减分别为95.20%、80.69%;4种不同植被缓冲带对总磷浓度的消减效果随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前半段消减效果最佳,后半段消减趋势减缓;高浓度污染进水条件下缓冲带对总磷的消减效率高于低浓度进水;4种缓冲带对磷总量的消减量分别为27.70、28.02、28.06和26.94 g.研究成果可为九龙江上游河岸缓冲带建设及流域氮磷污染率治理和生态评价提供科学示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污水生物处理中抗生素的去除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日益严重,其诱导产生的抗生素抗性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通过对世界多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抗生素浓度水平的文献调研汇总,发现当前的污水处理工艺不能实现抗生素的有效去除.吸附和生物降解是污水中抗生素的主要去除途径,因此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吸附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种类抗生素吸附程度的差异;从生物降解性能、降解菌和降解产物等方面分析抗生素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生物降解作用;分析讨论了水力停留时间、污泥停留时间、温度和工艺选型(传统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和生物脱氮工艺)等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运行条件对吸附和生物降解途径的影响,进而解析对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菌群组成、生长基质供应情况和微污染物共存情况等因素对污水生物处理中抗生素迁移转化的影响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