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7篇 |
免费 | 474篇 |
国内免费 | 27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2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87篇 |
综合类 | 915篇 |
基础理论 | 225篇 |
污染及防治 | 125篇 |
评价与监测 | 107篇 |
社会与环境 | 62篇 |
灾害及防治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基于对我国钢箱梁桥的钢箱梁病害调查,总结出我国钢箱粱典型病害的类型,分析各种钢箱梁典型病害产生的机理及导致其破坏的原因,提出了钢箱梁病害的日常检测与维护技术.针对钢箱梁的涂装劣化、钢材腐蚀、结构性损伤等病害,给出了日常检测与维护的主要项目,介绍了人工目视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及涡流检测等主要的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优... 相似文献
392.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了里下河、秦淮河、武澄锡虞、浦东浦西、杭嘉湖和甬曹浦6个城市化典型区域,以1991、2001和2006年3个城市化发展阶段为代表,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研究了城市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通过基于洪灾形成机制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洪灾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6个典型区域的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暴露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承灾体暴露性增加显著;尽管各区域的承灾体脆弱性随着防洪减灾能力的提升而有所降低,但综合洪灾风险总体上仍呈现加剧的态势,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最后,结合评价结论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洪灾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93.
394.
为深入了解超细水雾对甲烷爆炸的抑制作用,搭建小尺寸半封闭可视化试验平台并开展试验,研究超细水雾喷施量、甲烷体积分数、通入甲烷位置和预混时间4个因素对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的爆炸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水雾能有效抑制甲烷爆炸,其中对9.5%甲烷的抑制作用最明显;随着超细水雾喷施量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甲烷体积分数对甲烷爆炸最大爆炸超压ΔPmax有显著影响,超细水雾喷施量对甲烷爆炸ΔPmax有一定影响;超细水雾喷施量对甲烷爆炸火焰传播时间有显著影响,甲烷体积分数对甲烷爆炸火焰传播时间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95.
针对矿井水泥封孔材料硬化过程体积收缩及加入膨胀剂导致强度下降的问题,基于硅酸盐水泥,以聚丙烯酰胺为囊壁,包覆铝粉形成膨胀剂微胶囊,与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三乙醇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早强剂联合使用,制备一种可达到早期强度与膨胀要求的矿用封孔材料;通过膨胀性能、抗压强度等测试,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法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外加剂对水泥封孔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氯化钠掺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为0.5%、硫酸钠0.5%、三乙醇胺0.05%、AMPS1%、铝酸钠1%、铝粉微胶囊0.1%,1天抗压强度达到4.2 MPa,3天抗压强度达到6.7 MPa,膨胀时间延迟4 h,膨胀率达到19.32%,可实现强度与膨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96.
为了满足油气输送需求,现将一输水管线改输高压天然气,需对该管线改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通过ANSYS建模分析得到腐蚀缺陷处在475MPa高压下所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小于管道的设计抗力2736MPa,满足安全标准。利用OLGA模拟出管道输送高压天然气时的压力和温度曲线满足实际工况要求,OLGA模拟出的预测腐蚀速率最大处为004mm/y,对管道的剩余寿命影响较小。应用DNV腐蚀因素失效概率模型计算得到该管道的失效概率小于15×10-3,安全等级介于“一般”和“很高”之间。经研究论证得该管道改输高压天然 相似文献
397.
398.
对赣江上游河水中主要离子的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Ca/Sr=480-897(均值为717), Mg/Sr=191-296(均值为231), Ca/Na=0.60-2.79(均值为1.19), Mg/Na=0. 19-0.66(均值为0.38), Si的浓度在4.06-6.57mg·l-1之间, 赣南流域河水中富集Na+和K+, 而Mg2+和Ca2+含量相对较少, Si的含量较高且变化不大. 通过海盐校正分析得出, 研究区域内大气降水对河流组分的贡献率为9. 90%. 根据质量平衡方程模型算出流域主元素的69%来源于硅酸盐岩的风化. 硅酸盐岩、碳酸盐岩和蒸发盐岩风化对溶解态锶的贡献率依次为48.3%, 27.4%和4.3%. 通过对主元素、锶(0.20-0.45μmol·l-1, 平均值0.32μmol·l-1)以及锶同位素比值(0.7165-0.7249, 平均值为0.721)的综合研究, 赣南流域87Sr/86Sr与1/Sr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并且从Mg/Na*, Ca/Na*, Mg/Ca, HCO3-/(HCO3-+SO42-)和87Sr/86Sr的关系图中发现: 硅酸盐岩的风化对赣南流域水体的化学组成起主要控制作用, 碳酸盐岩次之, 蒸发盐岩风化的影响不大, 人为活动影响较小. 通过锶同位素的平衡方程得出: 赣南流域为大气降水和岩石风化的混合型, 大气降水对赣江上游87Sr/86Sr的贡献率约为9.7%, 岩石风化对其贡献率约为90.3%. 相似文献
399.
400.
针对华东某多环芳烃类污染场地,通过应用原位电热脱附修复技术,系统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气相抽提密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修复效果、抽提气体浓度、能耗等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位电热脱附对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加热运行250 d后,场地土壤温度均可达到300 ℃以上,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9.99%以上,修复后土壤污染物浓度值低于修复目标值的要求。土壤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气相抽提密度是影响原位电热脱附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了降低修复成本的施工经验,为高温原位电热脱附的推广和工程化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