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1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1474篇
安全科学   969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382篇
综合类   3608篇
基础理论   574篇
污染及防治   315篇
评价与监测   306篇
社会与环境   303篇
灾害及防治   21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51.
碳源类型对A~2O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2.5 L的A2O反应器,以乙酸和丙酸分别作为进水唯一碳源,系统研究了进水碳源类型对脱氮除磷和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 mg/L左右,NH+4-N为52 mg/L左右的条件下,原水碳源类型对TN的去除影响不大,系统TN去除率均在65%左右.进水碳源类型对TP的去除及相应污泥中PHA的类型、含量和代谢及糖原的变化影响较大.乙酸为唯一碳源时,厌氧区放磷浓度较高,污泥中PHA的成分主要为PHB和PHV,两者在厌氧区的合成量差别不大,PHB在随后的反应过程中变化较大,对除磷代谢过程起主要作用,而PHV的变化较小.丙酸作为进水唯一碳源时,厌氧区的放磷浓度偏低,主要合成PHV,几乎不含PHB,PHV在随后吸磷过程中浓度变化较大,对除磷代谢起主要作用,而且出水TP浓度偏低.碳源类型对污泥中糖原的代谢也有影响,乙酸为碳源时糖原的含量高,变化范围也较大,丙酸为碳源时糖原的变化幅度较小.在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与乙酸相比,丙酸是一种更合适的碳源.  相似文献   
252.
为了弄清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产生、转化和归宿,本文以海洋枝角类为媒介,研究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与代谢过程.结果表明,PSP毒素可以沿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枝角类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红鳍东方纯(Fugu rubripes)鱼苗进行传递和代谢.整个实验过程中,塔玛亚历山大藻、蒙古裸腹潘、红鳍东方纯均检测到C1+2,鱼苗体内还发现似新生成的neoSTX.毒素传递过程中,C1+2中低毒性的α型毒素C1比例增大;毒素在鱼苗体内净化时,各PSP成分和总毒素含量普遍随净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该结果为解释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何在海洋各营养级生物体中广泛存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为我国开展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3.
颗粒污泥接种UASB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颗粒污泥接种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对其可生化性及能降解程度进行研究。通过持续近2个月的运行实验可知: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2000—3000mg,L的情况下,COD容积负荷最高可达到20kg/(m3·d)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可缩短至4h,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稳定保持在80%-90%的范围内,并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254.
研究以国家环保总局在网站上公开发布的重点城市每日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数据为基础,组成时间序列.然后针时不同空间分布城市的API时间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获得了这些城市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发现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存在"城市群"的特点,而且随季节变化.因此建议空气污染防治应当从单个城市的防治规划上升到城市群联合进行防治,达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5.
基于OMI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对流层NO2时空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2004年11月—2008年1月OMI卫星对流层NO2的垂直柱浓度数据,对我国8个自然地理分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年均值、月均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依据月均值变化建立正弦曲线拟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自然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和变化幅度等特征. 结果表明:拟合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我国8个自然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变化特征;证明了人类活动影响了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高低、变化的周期性以及增长趋势等方面.   相似文献   
256.
通过对测定海水中硫化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处理,解决了一直困扰海水中硫化物测定的回收率偏低和相对标准偏差较大的问题,经过反复实验,硫化物的回收率可提高到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2.6%.  相似文献   
257.
中国中东部地区地表水环境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环境中锶的含量及其变化、地理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河流水体中溶解态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世界上主要河流溶解态锶含量平均值0.078 mg/L相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含量(0.139 mg/L)明显偏高。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主要源于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流域锶含量从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受流域岩石或沉积物类型的控制,化学风化作用越强烈,河流锶含量越高。除了受区域岩性的影响外,气候条件对流域河水中的锶含量水平及地理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8.
通过试验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联合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进水pH值、H2O2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反应器连续运行时间等因素对出水水质及出水中铁元素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pH值为2、H2O2加入量为3.2 mL/L、水力停留时间为90 min、出水中[Fe3+]较低时,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且反应器运行最稳定;反应器连续运行20 d以上时,出水水质有所下降,填料堵塞严重。  相似文献   
259.
种植密度对镉锌污染土壤伴矿景天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伴矿景天生长和地上部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增大种植密度可促进伴矿景天的生长,显著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但过分密植对植物地上部增产无显著贡献.种植密度由11万株/hm2上升到44万株/hm2时,伴矿景天地上部Cd、Zn吸取量显著上升,分别由0.208 kg.hm-2上升至0.631 kg.hm-2、13.2 kg.hm-2上升至58.7kg.hm-2;但种植密度从44万株/hm2增大到100万株/hm2时,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吸取量并无显著提高.伴矿景天种植密度为44万株/hm2时,在Cd、Zn分别为(3.04±0.11)mg.kg-1和(1 299±96)mg.kg-1的污染土壤上种植1 a,对镉锌的修复效率分别达21.1%和4.60%,表明选择适宜的密度种植伴矿景天有利于增大植物地上部Cd、Zn吸取量,从而缩短修复时限.  相似文献   
260.
桂江主要离子及溶解无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河流水体的化学组成记录了流域内各种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信息.对西江一级支流桂江化学径流的分析结果表明,桂江水体的离子组成主要受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的控制,CO2是这一过程的主要侵蚀介质;H2SO4对碳酸盐岩的风化影响桂江河水的化学组成.大气沉降、人类活动、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化学风化对桂江水体贡献的溶解物质分别占总溶解物质的2.7%、6.3%、72.8%和18.2%.河流溶解无机碳(DIC)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DIC)揭示桂江河水中的DIC明显被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对桂江颗粒有机碳(POC)的贡献达22.3%~30.9%,这表明岩石风化来源的DIC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碳,并在迁移过程中部分沉积水体底部,进而形成埋藏有机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