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777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1142篇
基础理论   255篇
污染及防治   474篇
评价与监测   102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环境评价及其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战略环境价的概念、产生原因、研究现状及其工作程序,结合川南矿肥工程项目对它进行了应用初探,提出了计划、规划层次SEA的方法和指标,并对我国环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水危机及全球水源状况进行了分析,为保护人类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上海市嘉定区暴雨积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2012年上海嘉定区9个气象站点的小时降水资料,结合嘉定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一个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及防灾减灾能力为一体的区域暴雨积涝风险评价模型。通过GIS技术实现各指标的栅格化,并利用指数模型对各因子基于500 m×500 m栅格的基本单元进行计算,编制嘉定区的暴雨积涝灾害风险区划图,构成嘉定区五个等级的风险,分别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区划结果表明嘉定区的暴雨积涝灾害危险性指数从中心向外围成递减的趋势,且嘉定镇、新城和工业南区相对风险较高,华亭、徐行、南航和江桥风险相对较低。经嘉定区历年暴雨积涝灾情资料、典型暴雨积涝案例和专家的验证,均表明风险区划的结果和实际灾情符合度较高,对嘉定暴雨积涝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于青霉素废水处理的高效菌株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制药厂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两株能以青霉素废水中有机物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k1和k2。通过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2株菌为芽孢菌,其中k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2株菌的最适pH值分别为8和7,温度均为35℃,当废水含量50%时,菌株k1和k2对青霉素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为79%和81%。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对废水的降解特性试验表明,前48 h混菌对废水的去除率不及单菌株,而48 h后混合菌株去除率高于单菌株,60 h时达到最高为85%。  相似文献   
5.
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烛缸法培养富集、分离,结合除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3株具有较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8, DNPA9和DNPA10。在富氮富磷培养基中培养48 h,各菌株的脱氮率均大于75%,除磷率均大于78%。采用多相分类的方法确定了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类地位,DNPA8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NPA9为水生丛毛单胞菌属首次发现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10为约翰逊氏不动杆菌。该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选用0.1μm的PVDF中空纤维内压式微滤膜组件,在死端微滤工况下,研究了酵母(平均粒径5.3μm)和高岭土(平均粒径0.7μm)体系在浓度和压力变化时的污染机理及过滤阻力、膜渗透通量的变化规律性。通过恒压堵塞定律积分式的具体形式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及根据堵塞过滤定律计算的结果都表明:死端微滤时,酵母体系和高岭土体系均符合滤饼过滤机理。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Natural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have been severely logged due to high human demand for timber, food, and fuels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but are recovering in the past decad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in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ffected the water budgets of a 9.6‐km2 Dakeng watershed located in a humid subtropical mountainous region in southern China. We analyzed 27 years (i.e., 1967‐1993) of streamflow and climate data and associated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in the watershed. Land use/land cover census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of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were used to construct historic land cover change patterns. We found that over the period of record, annual streamflow (Q) and runoff/precipitation ratio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nor did the climatic variables, including air temperature, Hamon’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T), pan evaporation, sunshine hours, and radiation. However, annual ET estimated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 and Q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Overall, the NDVI of the watershed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peak spring growing season.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watershed ecosystem ET increased as the vegetation cover shifted from low stock forests to shrub and grasslands that had higher ET rates. A conceptual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watershed to describe the vegetation cover‐streamflow relationships during a 50‐year time frame. This paper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co‐physiologically based studies in understanding transitory, nonstationary effects of deforestation or forestation on watershed water balances.  相似文献   
8.
污泥龄对LSP & PNR污泥减量新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分析污泥龄(SRT)对富磷污水除磷的LSP&PNR污泥减量新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延长污泥龄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厌氧释磷能力,但不影响其总的除磷率,同时磷的回收比例增大,当SRT=50 d时,磷回收率取得最大值70.4%;LSP&PNR系统污泥龄增加,还有利于污泥产率的降低。试验还发现,排富磷污水除磷的长污泥龄LSP&PNR系统的除磷效率与污泥产率之间不存在制约关系,即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污泥减量与生物除磷效果,当SRT=50 d时,每降解1 kg COD仅产生0.143 kg污泥,而除磷率达最高值928%;LSP&PNR系统中SRT、DO与SV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供氧充足(DO=0.8~1.5 mg/L)条件下,SRT增加,SVI越高,但对于SRT为50 d的LSP&PNR系统,稳定运行时没有污泥膨胀之虞。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城区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了贵阳市城区各交通干线两侧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基线作为参比值,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交通干道两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除Pb和Cr外,其余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中国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基线值. 整体上,贵阳市路侧土壤尚未受到Pb和Cr的污染,其w(Hg),w(Cd)和w(Zn)已达中度污染甚至强污染水平,同时各路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As,Cu和Ni污染,但并不严重. 据调查,路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其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燃煤、交通运输、地形及路况、气象因素以及城市建设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鞍山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鞍山大气成分监测站Grimm180观测的2007年颗粒物数浓度,ρ(PM10),ρ(PM2.5)和ρ(PM1.0)以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颗粒物数浓度的谱分布、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符合Junge分布;参数υ与能见度呈负相关,υ值越大且PM0.45占PM10的数浓度比例小于90%,能见度较差;颗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特征,ρ(PM10),ρ(PM2.5)和ρ(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654,ρ(PM1.0)/ρ(PM2.5)的平均值为0.832,ρ(PM1.0)/ρ(PM10)平均值为0.545;鞍山地区年主导风向为SE,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受辽宁沙尘移动路径的影响较小,主要受排放累积型污染影响,其中大雾天气条件下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大雾期间的回归方程截距较年平均回归方程的大,这对研究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突变特性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