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690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325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 - Since global warming worsen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mitted CO2 is one of the main greenhouse gas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相似文献   
602.
    
• Shale oil and gas production generates wastewater with complex composition. • Membrane technologies emerg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hale oil and gas wastewater. • Membrane technologies should tolerate high TDS and consume low primary energy. • Pretreatment is a key component of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 Full-scale implement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ies is highly desirable. Shale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 not only consumes substantial amounts of freshwater but also generates large quantities of hazardous wastewater. Tremendous research efforts have been invested in developing membrane-based technolo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hale oil and gas wastewater. Despite their success at the laboratory scale, membrane processes have not been implemented at full scale in the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growing demand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shale oil and gas production, and then critically review the current stage of membrane technologies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shale oil and gas wastewater. We focus on the unique niche of those technologies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and use 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 as the benchmark for comparison. We als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retreatment as a key component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trai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ownstream membrane processes and water product quality. We emphasize the lack of sufficient efforts to scale up existing membrane technologies, and suggest that a strong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academia and industr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ranslate membrane technologies developed in the laboratory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by the shale oil and gas industry.  相似文献   
603.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丹  王彤  刘兰岚  白琳 《生态环境》2010,19(12):2953-2959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针对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大调整前后的5个典型年份,从工业污染源空间特征出发分析了辽宁省辽河流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工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城市群及沿海地区,且有不断集中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呈不断减少的趋势;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高于无机污染物;重金属类污染物变化较大,1985—1999年重金属类以汞为主,2002—2005年期间重金属类以镉、铅和六价铬为主,2008年重金属类以铅、砷和六价铬为主;氨氮、COD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不大,挥发酚、石油类、铅、砷的主要排放区域变化很大,污染物排放区域转移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04.
污染土地价值评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东  朱彤  乐小芳 《生态环境》2010,19(5):1253-1260
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人类福利的改善作出极大的贡献,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土地。污染土地是指含有能对人身健康、环境或其它目标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的污染物的土地。污染会影响土地的价值,因此,污染土地价值评估问题近年来受到关注。文章总结了污染土地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对关键概念进行探讨和界定,依据我国常用的几种传统土地价值评估方法,探讨如何进行修正以适应污染土地的价值评估,并对污染清理费用、环境责任费用、污名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污染土地的价值损失中必须考虑几个方面的不确定性:(1)与工程措施有关的清理费用的不确定性;(2)当前和未来管制要求的不确定性;(3)市场对污染损害反应的不确定性;(4)随着时间变化,市场对污染损害反应的变化。最后结合实际,说明污染土地价值评估不仅要探索新方法,也要在增加和完善环境方面的立法、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促进学科的相互交流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605.
综述了吹扫捕集、加速溶剂萃取等技术,这些样品预处理技术具有所需时间短、消耗溶剂少、操作简便、能自动在线处理、精密度高等优点,文中论述了这些方法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6.
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空气负离子(NAI)浓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 为探究花溪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不同群落NAI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以湿地公园内10种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中NAI浓度为研究对象,测定NAI浓度的日变化及季节动态变化,比较不同群落结构内不同季节NAI浓度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1)四季NAI浓度日变化形式为春、冬季为“双峰型”,夏、秋季为“三峰型”,均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特征. 不同植物群落NAI浓度四季均值大小依次为为夏(966.5±23.06) ion·cm−3>秋(487.4±23.04) ion·cm−3>春(471.28±7.88) ion·cm−3>冬(356.72±25.19) ion·cm−3;2)在湿地公园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NAI浓度均值大小为乔灌草(567.61±23.84) ion·cm−3>乔灌(483.51±56.08) ion·cm−3>乔(479.52±47.37) ion·cm−3>草(311.51±41.52) ion·cm−3,其中桂花—海桐—鸢尾常绿乔灌草NAI浓度年均值(696.54±21.31) ion·cm−3最高,是对照点的2.8倍. 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NAI浓度大小为常绿植物群落区域(600.27±38.34) ion·cm−3>落叶植物群落区域(504.12±45.39) ion·cm−3>水边植物群落区域(426.26±36.68) ion·cm−3,常绿植物群落区域和水边植物群落区域差异性显著(P<0.05). 3)相关因子中乔木数量、乔木半径/乔木冠下高度、乔木冠下高度、乔木半径、总绿量、乔木冠层体积、灌木体积、湿度、温度和光照季节均值与NAI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湖边距离、光照、温度和湿度季节均值呈显著负相关. 由此可见,湿地公园中NAI释放最多的季节和植物群落结构为夏季和常绿乔灌草结构,游人最佳的出行时间为早晨(8:00—10:00)及傍晚(16:00—18:00). 本研究为NAI含量时间动态模式及其驱动因素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助于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来开展湿地游憩活动,同时为湿地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优化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7.
Huang  Qiong  Ye  Juan  Si  Han  Ruan  Jiaxin  Xu  Mengxin  Yang  Bo  Tao  Tao  Zhao  Yunxia  Chen  Mindo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26(10):9672-968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HCHO)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ways to resolve indoor air HCHO pollution. TiO2 has been well...  相似文献   
60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teractions of trace organic compounds (TOrCs) with polymeric nanofiltration (NF) membrane can affect their rejection. It is desirable to investigate...  相似文献   
609.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已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对地下水污染的报道日益增多,抗生素对地下水系统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地下水中抗生素的来源、污染水平及迁移转化规律,总结了抗生素对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抗生素诱导产生的抗性基因的潜在污染趋势。因地下水赋存隐蔽,一旦污染难以及时察觉,抗生素进入地下水系统后易长期残留。目前,针对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在地下水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据此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10.
本研究介绍了土壤中20种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包括6种多氯联苯(PCB15, PCB28, PCB52, PCB101, PCB118, PCB138)和14种有机氯农药(α-666, β-666, γ-666, δ-666, P,P'-DDE, P,P'-DDD, O,P'-DDT, P,P'-DDT, Heptachlor, Aldrin, trans-Chlordane, cis-Chlordane, Dieldrin, Endrin). 土样通过加速溶剂提取, 经装有Biobeads S-X3柱填料的自动凝胶渗透色谱和氟罗里硅土及石墨碳黑填料的固相萃取柱净化, 最后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该法获得很好的回收率70.7%~98.0%, 相对标准偏差为2.19%~10.8%, 检出限为0.33 ng·g-1~0.94 ng·g-1. 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 加速溶剂提取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溶剂, 减少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的特点. 优化后的方法可测定多种土壤样品中有机氯代化合物, 并且能够在日常分析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