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59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505篇
基础理论   194篇
污染及防治   302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杜宇国  王玉珍 《环境化学》1996,15(2):183-187
在合成卡那霉类似物的核心结构时,发现6-叠氮-6脱氧1,2;3,4-二-氧-惜内叉基-α-D-半乳糖的核磁共振数据与普通六元环的船式或椅式构象大不相同,进一步通过分子力学模型MMP2的计算,发现它具有扭船式的分子构象(Twist boat)。  相似文献   
102.
二氧化硫与1—己烯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忱  杜尧国 《环境化学》1995,14(6):500-507
利用GC/MS方法研究了SO2与1-己烯在无氧和有氧体系中光化学反应动力学,确定了SO2与1-己烯光化学反应的级数,给出了293-333K温度范围内总的反应速度常数K,以及K与温度的关系、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另外,对反应物己醛和2-己酮的生成反应速度常数及其活化能也进行了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3.
西安地区土壤CO2 释放量和释放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o J  Du J  Yuan D  Yue Y  Zhang X 《环境科学》2002,23(1):22-25
根据碱溶液吸收法,对西安地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观测资料显示,西安地区各月份土壤CO2释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有明显的变化,从当日上午到次日上午,CO2释放量表现出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土壤CO2释放量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相同的特征,但释放量的变化具有滞后性,相对于温度的变化滞后4-6h左右,温度是决定土壤CO2释放量昼夜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它的升高和降低分别造成了土壤CO2和放量的增加和减少,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量不同,林地释放量大于草地,草地释放量大于裸地,夜间12h释放量大于白天12h释放量。  相似文献   
104.
烟气脱硫过程锰催化氧化亚硫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直径280 mm、高320 mm的间歇式搅拌槽,在MnSO4加入浓度为0~0.05 mol/L的情况下,对亚硫酸钙悬浮液进行了催化氧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锰离子的加入会改变亚硫酸钙的氧化机理及氧化过程,表现为终点氧化率和氧化速率的变化.当Mn2 浓度为0.05 mol/L时,亚硫酸钙的终点氧化率比未加入Mn2 时高30%;此外,与非催化反应过程相比,Mn2 的加入能使亚硫酸钙在一个更宽的浓度范围内(0.02~0.073 mol/L)和一个更宽的时间范围内(20~100 min)均保持较高的氧化速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根据推流式超临界水氧化 (SCWO)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动力学方程式 ,结合近年来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各种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情况 ,对超临界水氧化有机废水的反应动力学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同时指出了该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稀土金属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这使得其对碳质材料还原NO的反应可能表现出特殊的催化效果,而此方面的研究没有报道.为了研究稀土金属对活性炭还原NO反应的催化效果,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氧化镧的活性炭颗粒(La/C),并在无氧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程序升温反应和等温反应,考察了气体流量、NO的入口浓度、反应温度和氧化镧负载量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负载氧化镧的活性炭还原NO的反应是一级反应.由于炭表面3%(质量分数)的氧化镧的存在,C-NO反应的起始反应温度从500 ℃降低到300 ℃,反应活性大大提高,反应活化能从88.95 kJ/mol降低到51.05 kJ/mol.氧化镧的负载量对反应活性有重要影响,但负载量的大量增加对反应活性的提高效果甚微,最佳负载量为1.5%.La/C体系在反应中较稳定,而反应温度的升高对其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107.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无泡供氧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采用中空纤维膜作为无泡供氧及生物膜载体,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进行挂膜及污水处理研究。通过装置改进,较好地解决了无曝气条件下的底物传质问题,提高了传质效率,确定了最佳包埋剂及固定化条件,缩短了挂膜时间和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VA作为包埋剂,且包泥量为1:1的情况下,挂膜时间可缩短为一周左右,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80%左右。  相似文献   
108.
深床过滤机理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床过滤既有过滤功能,又具生物处理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深床过滤的最新研究动向,深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国内外利用深床过滤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城市生活污水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9.
高级氧化法脱除PVA浆料的清洁生产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高级氧化法脱除聚乙烯醇(PVA)浆料清洁生产新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3种高级氧化法UV/H2O2、UV/TiO2、Nation-Fe^2+/H2O2对含PVA溶液的氧化降解,其降解效果依次为iUV/H2O2〉Nation-Fe^2+/H2O2〉UV/TiO2。对于UV/H2O2法,PVA降解速率与H2O2的初始浓度成正相关,且H2O2浓度为2.95mmol/L时14min内就能使PVA的去除率达到98%;pH和温度对PVA的氧化降解效果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在高级氧化法基础上的退浆新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65℃和75℃下,高级氧化法条件下的纯棉织物PVA退浆率分别达到70.16%和95.65%;该法不仅可以促进PVA从纯棉织物上的脱附,而且可以达到对PVA的较高降解效果,使得所排退浆废水的生化处理难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0.
To develop standard toxic gas mixtures, it is essential to identify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oxic gas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a gas cylinder. Thus, this study quantified adsorbed amounts of the four toxic gases (nitric oxide [NO], nitrogen dioxide [NO2], sulfur dioxide [SO2], and hydrogen chloride [HCl])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aluminum cylinders and nickel-coated manganese steel cylinders. After eluting adsorbed gases on the inside of cylinders with ultrapure water,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n ion chromatograph. To evaluate th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xic gases with cylinder materials,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nickel (Ni), iron (Fe), and aluminum (Al) were also perform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O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mounts of NO, NO2, and SO2 adsorb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aluminum cylinders were less than 1.0% at the level of 100 μmol/mol mixing ratio, whereas the signal for most heavy metal elements were below their respective detection limi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amounts of HCl adsorb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nickel-coated manganese steel cylinders were less than 5% at the level of 100 μmol/mol mixing ratio, whereas Ni (86 μmol) and Fe (28 μmol) were detected in the same cylinder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mainly took place via the reaction of HCl with inner surface material of nickel-coated manganese steel cylinder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ase of aluminum cylinders, the amounts of the adsorption were determined to be less than 1% at the level of HCl 100 μmol/mol mixing ratio, whereas most of Ni, Fe, and Al were detected at levels similar to their limits of detection. As a result, this study found that aluminum cylinders are more suitable for preparing HCl gas mixtures than nickel-coated manganese steel cylinders.

Implications: To develop a standard toxic gas mixture,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oxic gas inside a gas cylind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amounts of NO, NO2, and SO2 adsorbed inside aluminum cylinders were less than 1.0% at the level of 100 μmol/mol mixing ratio. The amounts of HCl adsorbed inside nickel-coated manganese steel cylinders were less than 5% at the level of 100 μmol/mol mixing ratio, whereas those inside aluminum cylinders were less than 1%, indicating that aluminum cylinders are more suitable for preparing HCl gas mix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