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51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162篇
综合类   928篇
基础理论   43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59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115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2.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Mountain ecosystems provide key services to a large 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tropics. However, they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regional environmental...  相似文献   
23.
24.
俞小军  李杰  周猛  宋璐  李维维  王亚娥  马娟  吕慧 《环境科学》2018,39(9):4274-4280
实验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运行模式的SBR反应器,考察310 d内分3个批次提取侧流比为0、1/4、1/3、1/2的厌氧放磷上清液后EBP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及相应的磷回收性能.结果表明,整个实验阶段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较为稳定,出水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因厌氧阶段反硝化不断增强有所提升,达标率由88.2%显著上升至98.6%.然而,随着厌氧上清液提取次数的增多,系统释磷能力整体下降,但前两个批次中系统除磷均稳定高效,去除率在90%以上,相应地出水磷达标率大于75%,仅第3批次实验中侧流比为1/2时系统除磷率出现大幅波动,最低降为54.2%,并贡献该批次出水磷不达标率的60%,说明长期提取1/2侧流比不利于主流工艺出水稳定维持.研究还发现,长期进行侧流磷回收实验有利于污泥减量,且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不大.因此,在EBPR系统内长期提取适当侧流比的厌氧上清液以进行磷回收与主流工艺同步高效脱氮除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王娟  郭观林  秦宁  侯荣  杨敏  康艺瑾  段小丽 《环境科学》2019,40(10):4345-4354
为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粒径分布与富集特征,确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PAHs在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内的沉积浓度,以准确评估其人体呼吸暴露风险,选择东北某钢铁工业城市,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按粒径对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中14种优控PAHs进行分析,并将大气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技术与人体呼吸系统内部沉积模型结合进行呼吸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总PAHs浓度变化显著,采暖期(743. 9 ng·m~(-3))高于非采暖期(169. 0ng·m~(-3)),多数PAHs(86. 3%~89. 9%)与大气中粒径≤2. 06μm的细颗粒有关;中低分子量PAHs单体呈双峰型,峰值位于1. 07~2. 06μm和7. 04~9. 99μm.高分子量PAHs呈单峰分布,峰值位于1. 07~2. 06μm; 4环PAHs的含量占主导优势,为总PAHs浓度的40%;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有53. 3%和55. 3%的颗粒态PAHs沉积在人体呼吸系统的不同器官,分别采用人体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在颗粒物上的总浓度计算该地区人群颗粒态PAHs的终身致癌超额风险值(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R值),成人的R值在采暖期为1. 3×10-5和2. 9×10-5,非采暖期为3. 1×10-6和6. 0×10-6,儿童的R值在采暖期为1. 0×10-5和2. 3×10-5,非采暖期为2. 4×10-6和4. 8×10-6.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分布直接影响呼吸系统沉积浓度和致癌风险,将分级采样技术与呼吸系统沉降模型结合方法可有效避免对人体呼吸暴露量的过度评估.  相似文献   
26.
针对日益突出的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海泡石负载纳米零价铁(S-nZVI),并研究其对Cu(II)、Zn(II)的去除效果.同时,利用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出的材料进行表征,研究pH、S-nZVI投加量、重金属离子溶液初始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拟合S-nZVI材料去除Cu(II)、Zn(II)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并对反应后的S-nZVI进行回收及再生.结果表明,液相还原法可以成功制备出S-nZVI,且颗粒分布均匀.在60 min左右,S-nZVI对Cu(II)、Zn(II)的去除达到平衡.Cu(II)、Zn(II)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Cu(II)、Zn(II)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1)时,最佳S-nZVI投加量分别为0.030、0.050 g,此时去除率分别为98.98%、98.97%.当Cu(II)浓度为90 mg·L~(-1)时,S-nZVI材料对Cu(II)的去除量最大,为127.57 mg·g~(-1);对Zn(II)来说,当浓度为110 mg·L~(-1)时去除量最大,为109.13 mg·g~(-1).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S-nZVI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回收,5次再生处理后其对Cu(II)、Zn(II)的去除率仍维持在96.84%、80.25%.实验结果显示,S-nZVI在废水除Cu(II)、Zn(II)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A dicentric X chromosome was found in a female fetus during cytogenetic studies performed on amniotic cells. Blood samples from the parents showed normal karyotypes and the pregnancy was terminated.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de novo’ rearrangemen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8.
Sound stimulates the tympanic membrane (TM) of anuran amphibians through multiple, poorly understood pathways. It is conceivable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puts to the TM contribute to the nonlinear effects that noise is known to produce at higher levels of the auditory pathway. To explore this issue, we conducted measurements of TM vibration in response to tones in the presence of noise in the frog Eupsophus calcaratus. Laser vibrometry revealed that the power spectra (n = 16) of the TM velocity in response to pure tones at a constant level of 80 dB sound-pressure level (SPL) had a maximum centered at an average frequency of 2,344 Hz (range 1,700–2,990 Hz) and a maximum velocity of 61.1 dB re 1 μm/s (range 42.9–66.6 dB re 1 μm/s). These TM-vibration velocity response profiles in the presence of increasing levels of 4-kHz band-pass noise were unaltered up to noise levels of 90 dB SPL. For the relatively low spectral densities of the noise used, the TM remains in its linear range. Such vibration patterns facilitate the detection of tonal signals in noise at the tympanic membrane and may underlie the remarkable vocal responsiveness maintained by males of E. calcaratus under noise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29.
利用海北6个气象站1978~2007年30a气象观测资料和2000~2007年雷灾资料,从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海北地区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和土壤环境背景角度分析了雷暴多发和雷灾多发的原因.结果表明,海北地区雷暴次数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各地雷暴日数不同,门源为多雷区,托勒为少雷区;雷暴出现最多方位为西北方和西南方;雷暴活动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的不稳定有关,地气温差的高低和相对湿度的大小与海北雷暴活动关系密切;气候变化是导致海北雷暴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雷暴日数和雷击灾害的发生与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盛行风向、土壤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0.
在一级强化混凝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磁粉的加入对强化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温度的范围和最佳加药量.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了磁粉的加入对混凝沉淀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