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3篇 |
免费 | 510篇 |
国内免费 | 16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6篇 |
废物处理 | 176篇 |
环保管理 | 466篇 |
综合类 | 3238篇 |
基础理论 | 707篇 |
污染及防治 | 875篇 |
评价与监测 | 315篇 |
社会与环境 | 285篇 |
灾害及防治 | 2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259篇 |
2021年 | 219篇 |
2020年 | 284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255篇 |
2016年 | 257篇 |
2015年 | 289篇 |
2014年 | 326篇 |
2013年 | 431篇 |
2012年 | 430篇 |
2011年 | 479篇 |
2010年 | 412篇 |
2009年 | 410篇 |
2008年 | 357篇 |
2007年 | 379篇 |
2006年 | 343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35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以武烈河流域2014年1—12月23项指标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及区域水质空间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对流域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武烈河流域上游支流水质为Ⅱ类,干流段监测断面S1与S3水质为Ⅲ类,S2与S4水质为Ⅳ类,主要污染指标为BOD5与TP;流域水质由2个主成分组成,CODCr、CODMn为第一主成分,NH3-N、DO与BOD5为第二主成分;流域主要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和畜禽养殖废水等。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115.
116.
利用2013~2019年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和秋冬季武汉地区污染日的大气污染特征、边界层结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进行研究,建立了武汉地区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市空气质量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程度四季分布表现为冬>秋>春>夏.夏季首要污染物是臭氧,冬季首要污染物是PM2.5.(2)比较挑选出的夏季清洁日和污染日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的平均强度约为清洁日的一倍,逆温底高一般在600 m以下,空气质量一般为轻度-中度污染;静风频率(37.1%)明显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2.9%);污染日平均风速小(0.8 m/s),边界层内相对湿度较低.同样比较秋冬季两类天气的气象要素特征,污染日逆温底高低、厚度小,不及清洁日的一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出现重度污染天气.静风频率(20%)高于清洁日的静风频率(7.5%),风速小(1.6 m/s),污染日边界层内呈明显上千下湿的格局.(3)建立了夏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污染日副高偏弱位置偏东,长江流域易少雨干旱;地面我国东部大范围地区处于均压场中,武汉地区为偏东北异常小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4)建立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的天气概念模型,长江流域环流平直少波动,配合地面弱低压的天气形势和较强的逆温使得大气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蒙古冷高压强度偏弱,使得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偏弱;武汉地区为偏北小风,对雾霾的移除和稀释扩散作用差.该研究结论可供大气污染预测预警研究和环境管理部门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大气微生物与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气微生物浓度、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理化因子的监测结果,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分析研究大气微生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的关联程度,说明气象因子对各类微生物浓度的影响大于大气污染因子,特别是对耐高渗透压霉菌。 相似文献
118.
119.
论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论述我国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该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完善该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0.
蚀刻废液是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的危险废物,同时又具有较高的资源型价值。目前江苏省每年蚀刻废液产生量较大,典型的含铜蚀刻废液产生量达数十万t,是江苏省产生量较大的几种危险废物类型之一。在调查了江苏省蚀刻废液处置利用的主要工艺和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蚀刻废液处置利用过程存在的综合利用能力总体过剩、入厂分析制度不严、污染防治水平不高、再生产品管理标准缺失、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含铜蚀刻废液的再生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研究了蚀刻废液再利用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控制要求;初步总结了行业发展中技术水平和管理要求的不足;提出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制定江苏省蚀刻废液处置利用行业的技术规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