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解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的钙铝LDH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硝基苯和萘的吸附性能,结合有机钙铝LDH的结构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对有机改性前后钙铝LDH分别对硝基苯、萘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线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有机钙铝LDH层间距为3.25nm,有机质含量约为45%。提出了有机改性后的钙铝LDH对硝基苯和萘的吸附率增强,且萘的吸附效率高于硝基苯;有机钙铝LDH对非离子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机理主要为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22.
● A 2D finite-element solute transport model, PRB-Trans, is developed. ● PC-PRB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PRB. ● PC-PRB can considerably reduce the required PRB dimensions and materials costs. ● The required PRB length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ipe length, L p. The passive convergence-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C-PRB) wa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RB configurations. To evaluate the hydraulic and pollutant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PC-PRB system, we developed a simulation code named PRB-Trans. This code uses the two-dimensional (2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simulate groundwater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Ca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PC-PRB technology is more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than continuous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C-PRB) in treating the same contaminated plume. Implementation of PC-PRB technology results in a 33.3% and 72.7% reduction in PRB length (LPRB) and height (HPRB), respectively, while increasing 2D horizontal and 2D vertical pollutant treatment efficiencies of PRB by 87.8% and 266.8%,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C-PRB technology has the ability to homogenize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nd pollutant flux through the PRB system, which can mitigate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C-PRB to some extent. The LPRB required for PC-PRB decreases as the water pipe length (Lp) increases, while the HPRB required initially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p. The effect of passive well height (Hw) on HPRB is not as significant as that of Lp on HPRB. Overall, PC-PRB presents a promising and advantageous PRB configuration in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contaminated plumes.  相似文献   
23.
以某炼油厂新建聚丙烯酰胺装置为研究对象,介绍了AERMOD模型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和所需基本资料,并利用该模型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逐日逐时的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监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型可成功应用于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区域环境影响预测。  相似文献   
24.
为了研究铀矿山采掘作业低频振动对高温铀矿围岩氡析出规律的影响,选取南方某铀尾矿砂、石英砂等原材料制备类铀矿岩试块,基于正交试验原理设计0~40 Hz与30~50℃两种因素条件下共计25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单因素测量条件下低频振动与高温加热对试块的氡析出率均有提升作用,但是随着振动频率的上升,氡析出率会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0 Hz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在低频振动与高温持续加热耦合作用下,氡析出率变化呈三维立体曲面,在曲面振动频率30 Hz、试块测量温度为50℃位置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试验结论可为铀矿井氡防护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Ti(Ⅳ)掺杂Bi_2O_3(BTO),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钛掺杂氧化铋光催化降解水中PFOA的降解效果,发现PFO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2 h~(-1),比商业用纳米二氧化钛P25提高了6.8倍.表征结果证明,BTO存在多孔结构,能够增加反应活性位点,提高光催化活性面积.同时,自由基捕获实验和中间产物分析表明,光生空穴对PFOA的断链分解起决定性作用;同时Bi—O—Ti表面基团吸附PFOA并弱化了C—F键,导致光生电子可自由移至C—F键上并实现还原脱氟;光生电子和空穴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实现了对PFOA的协同降解;PFOA的降解过程受还原性物质主导,通过C—C键的断裂生成短链全氟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26.
为科学规划并有效利用矿区及周边土地资源,以某铁矿爆破作业及临近拟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现场开展振动监测并结合修正后的撒道夫斯基公式得出振动速度等参数;针对单次爆破振动情形,依据不同类型建筑物在寿命周期内可正常使用对应的振动速度,得出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针对频繁爆破振动情形,采用ANSYS有限元建模分析频繁爆破振动下建筑物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单次爆破振动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仅对精密科研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影响,长期爆破微振动会使结构出现“软化”趋势和疲劳损伤,当振动次数超过20 000次时(每天振动2次,约27 a),建筑结构压应力已超过破坏极限应力,从而预测建筑物使用寿命未达到设计年限要求;建议拟规划建设项目的选址距离振动源200 m以上(一般居住或办公用途)或1 km以上(精密仪器设备等用途)。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决排污权交易基准价的制定这一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在对影响排污权价值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包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绩效3个影响因素的排污权价值模糊数学评价模型,结合污染物削减成本构建了排污权交易基准价测算模型.利用该套模型,建立了重庆市COD和氨氮排污权价值评价体系,计算得到重庆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污染物环境排放量、工业污染物排放绩效等影响因素对排污权价值的权重分别为0.540、0.163和0.297,COD和氨氮排污权价值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分别为(0,0.715,0.285,0,0)和(0,0.865,0.135,0,0);根据重庆市废水COD和氨氮削减成本,测算了重庆市废水COD和氨氮的排污权交易基准价格分别为5 900和16 000元/t,处于全国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确定的基准价的中上水平.该套模型将排污权基准价测算过程中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表达,使测算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并且具有实用价值,但在排污权价值影响因素的筛选及其量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断裂构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详细总结了断裂构造分形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构造演化的成熟度 ,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及动力学的综合体现。断裂的分形结构特征与流体流动、油气运移成藏和矿床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断裂的分维值越高 ,断裂连通性越好 ,越有利于流体流动汇聚和矿床的形成。此外 ,还可以从活动断裂的分形分析来研究断层的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进行地震预测。文中总结了目前断裂分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法以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9.
螺蛳等供试生物能很快地吸收水体中的^137Cs,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吸收过程可用直线方程来表达,螺蛳、喜旱莲子草和金鱼藻可以用来净化被^137Cs的吸收较少,其中稗草和喜旱莲子草较高;由于K^+与Cs^+之间的拮抗作用,帮可用施钾肥方法减少作物以土壤中^137Cs的吸收。  相似文献   
30.
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藻类的生长策略和种群生物量,采用单因子实验,以NaH2PO4作为唯一磷源,固定初始磷浓度为0.65 μmol·L-1,选用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分别作为氮源进行批次培养,对比研究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不同氮源不同氮磷浓度比(cN/cP)条件下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当cN/cP为80时,米氏凯伦藻细胞数量增长明显,对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的吸收量分别为51.64 μmol·L-1、29.28 μmol·L-1、42.17μmol·L-1、41.42 μmol·L-1.4种氮源对米氏凯伦藻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别,其由大至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硝酸钠,尿素,亚硝酸钠,氯化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