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重建Pu同位素的大气沉降历史是开展Pu示踪应用以及核事故安全评价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根据东京年降水量和239+240Pu年大气沉降数据,并结合经验模型对陕北黄土高原239+240Pu年湿沉降通量进行初探。结果表明,1957~2005年间研究区239+240Pu年湿沉降通量在0.000 2~4.116 7 Bq/m2之间,累计湿沉降通量为14.08 Bq/m2;通过与周边土壤剖面的Pu总量对比发现陕北黄土高原Pu同位素的干湿沉降比为1左右。在时间变化上,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大规模核试验导致研究区1963年239+240Pu湿沉降通量出现峰值,1964~2000年Pu湿沉降通量呈明显减小趋势,2001~2005年亚洲粉尘的地表再悬浮过程使得239+240Pu年湿沉降通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2.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垃圾填埋场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有利于分级管理及合理安排资源,构建包括垃圾填埋场特征、含水层脆弱性和受体暴露情况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并将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北天堂垃圾填埋场的4个填埋地块为例,运用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4个填埋地块的风险指数分别为5.307、5.845、7.001和7.413.位于东北部和北部的填埋地块1和2风险等级为“中”,位于西北部和南部的地块3和4风险等级为“高”.研究显示,通过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可以识别出填埋场污染的关键环节,对风险等级为高、已经造成污染的填埋场污染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对风险等级为低和中的填埋场,制订相应的监测和管理方案,防止污染发生.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沿海海岛背景区大气OCPs(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于福建东山岛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其中20种OCP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东山岛大气颗粒物中ρ(总OCPs)为0.05~13.24 pg/m3,平均值为(3.21±2.78)pg/m3.其中,ρ(HCH)(HCH为六六六)最高,占ρ(总OCPs)的50.2%,其次是ρ(甲氧DDT)(甲氧DDT为甲氧滴滴涕)、ρ(DDT)(DDT为滴滴涕)和ρ(异狄氏剂),而ρ(氯丹)、ρ(硫丹)、ρ(艾氏剂)和ρ(狄氏剂)均较低.ρ(总OCPs)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OCPs分子标志分析显示,冬季和春季东山岛存在林丹新源的输入,夏季存在DDT新源的输入,而氯丹和硫丹主要以历史残留为主.与其他区域相比,东山岛大气颗粒物中ρ(总OCPs)明显低于城市、工业、农业、郊区、陆地背景区以及欧洲沿海背景区,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按功能区分化,OCPs的污染特征表现为城市、工业和农业区域>郊区、陆地背景区>海洋背景区.气团后向轨迹分析显示,春季ρ(总OCPs)较高可能受到北方陆地污染气团来源的影响,而夏季ρ(总OCPs)较低主要受到洁净海洋气团来源的影响.研究显示,福建沿海海岛背景区域大气中OCPs受污染源影响较小,其赋存状态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于2018年12月3日-2019年1月1日在辽宁省西南典型城市葫芦岛市和朝阳市分别布设3个城区采样点,在区域传输点龙屯水库布设1个采样点,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n=201).使用离子色谱检测样品中的Na+、Mg2+、Ca2+、K+、NH4+、SO42-、F-、Cl-和NO3-的质量浓度.观测期间PM2....  相似文献   
45.
火山石生物滤床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水华爆发导致大量微囊藻毒素释放至地表水环境中,严重威胁着饮用水供水安全.通过不同条件火山石自然曝气生物滤床(活性挂膜、灭活挂膜、未挂膜和无填料滤床)对不同形态、构型(MC-LR、MC-RR)的微囊藻毒素的去除实验,探讨其去除效率、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火山石自然曝气生物滤床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是微生物降解和基质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胞外毒素和胞内毒素的总去除率分别为58%和91%.其中,胞外毒素主要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途径去除,占胞外毒素总去除率的(41±4.2)%,胞内毒素则主要通过基质吸附途径去除,占胞内毒素总去除率的(64±5.1)%.生物膜吸附、光降解等其他途径无明显作用.另外,不同构型的微囊藻毒素在火山石自然曝气生物滤床中均能有效去除,MC-LR和MC-RR的去除率分别为68%和54%.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煤层及腐朽坑木着火特性,采集巷道内腐朽坑木与煤样并进行混合,对其混合物进行燃点测定和程序升温实验;通过对不同煤木混合物在升温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规律性进行分析,优选出混合物产生的单一气体指标及复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朽木在混合物中的比例上升,混合物燃点呈下降趋势,且CO,C2 H4等指标气体出现更早,CO产生量更大...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对活性污泥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实验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一个,各设3个平行缸,实验组每缸添加水丝蚓100条,每个批次的实验周期为20 h,循环7d.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水COD去除率分别为(69.6±1.7)%和(67.9±2.5)%,两者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活性污泥沉降比SV(%)分别为(16.39±0.30)%和(16.98±0.46)%,活性污泥浓度MLSS分别为(2.48±0.16)g/L和(2.61±0.12)g/L,活性污泥指数SVI分别为(66.35±3.51)和(65.19±2.57)mL/g,两组的SV和MLSS差异显著,说明添加水丝蚓在短期内起到减少污泥量、提高污泥沉降性能的作用.添加霍夫水丝蚓短期内不影响微型动物的种类组成,但使原生动物总密度下降.实验组和对照组污泥生物指数SBI均为7,质量等级为Ⅱ.上述结果可为剩余污泥减量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稀土离子与氨基酸 (Pro)的相互作用 ,在pH≈ 3.5水溶液中合成了高氯酸八水·(脯氨酸 )合铱 (Ⅲ )铒 (Ⅲ ) ,获得了单晶 ,并经四圆衍射仪测定了结构 .配合物组成为C2 0 H52 Cl6ErN4 O4 0 Y ,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 =0 .986 0 (2 )°nm ,b =1.30 2 0 (5 )nm ,c=1.36 32 (5 )nm ,α =10 9.32 (3)° ,β=110 .19(2 )° ,γ =10 0 .96 (2 )°,V =1.45 6 (1)nm3,Z =1,Dc=1.6 6 3g/cm3,μ =2 .797mm-1,F(0 0 0 ) =72 9.配合物分子中 ,Y3 ‘、Er3 在相应位置上出现的几率各为 5 0 % ,相邻两个金属离子被两个以桥式双齿配位的Pro分子连接 ,每个金属离子除了与 4个羧基O配位外 ,还与 4个水分子的氧配位 ,配位数为 8,形成变形的四方反棱柱 .图 4表 3参 10  相似文献   
49.
简要回顾了企业环境管理信息化历史,分析了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实施环境管理信息化及EMIS系统建设工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讨论了企业建设EMIS系统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0.
用污泥生物指数评价活性污泥的运转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生物指数(SBI)由对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得出,用于评价活性污泥的运转效能.SBI为0~10的生物指数,分为4个质量等级,为一客观的指数.此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微型动物的日常检验,就能对活性污泥的运行状况给出一量化且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