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747篇
安全科学   233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212篇
综合类   1656篇
基础理论   362篇
污染及防治   524篇
评价与监测   162篇
社会与环境   141篇
灾害及防治   9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以炼焦煤原煤、尾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热重、常量固定床实验装置对其在热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气相产物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了温度、6种催化剂(CaO、MgO、Fe、Ni、NaOH、A1)及其添加比例对炼焦煤尾煤热解制取富氢燃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尾煤中富集的无机矿物质对热解制取富氢燃料气有促进作用,单位尾煤热解H2产率要比原煤高出1.93%。温度是影响尾煤热解产气的重要参数,热解终温的上升有利于H2产量的提高,随终温800℃升高到950℃H,产量增长了32.59mL/g。在催化热解实验中,除Al和MgO对尾煤热解有抑制作用外,CaO、Fe、Ni及NaOH均对尾煤热解产H2有促进作用,以CaO和Fe效果最为明显。并且不同添加比例的CaO和Fe对热解制取富氢燃料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2.
以含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电促吸附除氟反应器,开展电增强载铝活性炭纤维吸附除氟的动态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压、极板间距、地下水碱度和流速对吸附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炭纤维毡的电极一端加正电,可以提高除氟效果。当电压为1.6 V时除氟效果较好,单位面积炭毡处理达标水量为56.7 L/m2;极板间距设置为4mm时电吸附反应器除氟效果最佳;通过调节pH改变地下水碱度,当地下水pH调节为5.5时,电吸附反应器除氟效果较未调节前提高50%;当采用3对电极板,流速为1.88 m/h时,达到最高表面处理负荷2 073.6 L/(m2.d);探究了反应器的反洗再生方式,并连续进行了吸附再生的动态实验;穿透的反应器以Al2(SO4)3溶液为再生液并采用反向加电1.6 V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实现连续动态运行。  相似文献   
983.
在低于100℃温度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正丁酯为钛源,碘酸钾为碘源,制备了I掺杂纳米TiO2催化剂(I-TiO2),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及I-TiO2催化剂均为锐钛矿,I吸附并包裹在TiO2表面或以间隙进入的形式存在,并未进入TiO2晶格。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以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比为nI:nTi=0.05∶1,焙烧温度为400℃,降解介质条件pH=7时,I-TiO2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掺杂的TiO2。光催化降解过程通过红外光谱(IR),总有机碳(TOC)跟踪测定,比较了TiO2掺杂前后降解RhB和对氯苯酚(4-CP)的光催化特性差异;同时采用苯甲酸荧光光度法跟踪测定体系中的氧化物种,表明在可见光下,I-TiO2光催化体系中产生.OH高活性氧化物种从而氧化降解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4.
湿污泥在流化床中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鼓泡流化床干燥器内,床料采用0~1 mm的石英砂,以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城市污水污泥的流态化干燥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控制送风温度、流化风量、加料量、污泥粒径等参数,研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床温以及干污泥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送风温度的升高,床温升高,干污泥含水率下降,最终趋向于一个稳定值8%。床温随流化风量的增加先是减小而后升高,干污泥的含水率随流化风量的增加先是降低而后增大。当加料量从11 kg/h增加到13kg/h时,干污泥的含水率基本没有变化,当加料量超过13 kg/h时,干污泥的含水率从8.1%开始呈递增趋势。随污泥粒径的增大,床温升高,干污泥含水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985.
在含油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理过程中,针对处理目标受多个因素影响的实际,为了解决工艺之间的耦合问题,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并把主要参数作为优化对象,把含油污泥的脱水率作为评价目标,通过采用GA-BP算法对含油污泥耦合工艺正交实验参数进行了线性与非线性分析.在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的基础上,用优化后的权值和阈值对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误差都有明显减小,分别由0.34211减少到0.031549和0.15476减少到0.040682,可见耦合参数趋向于非线性优化.  相似文献   
986.
介绍了稠油废水的来源、特点和乳化成因,综述了稠油废水破乳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和优缺点,并对破乳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7.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s often a severe consequence of rapid economic expa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thods to assess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water quality are essential for guiding adaptive management efforts aimed at water quality remedi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for 54 monitoring sites in the Wen-Rui Tang River watershed of eastern China to identify such patterns in water quality occurring across a rural-suburban-urban interface. Twen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in surface waters collected once every 4–8 weeks from 2000 to 2010.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among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between seasons (wet/dry) and among major land use zones (urban/suburban/rural).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parameters that were important in assessing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Results revealed that parameters related to organic pollutants (dissolved oxygen (DO), chemical oxygen demand (manganese) (CODMn), and 5-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nutrients (ammonia nitrogen (NH4 +-N),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salt concentratio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water quality variation. Collectively, they explained 70.9 % of the total variance. A trend study using the seasonal Kendall test revealed reductions in CODMn, BOD5, NH4 +-N, petrol, V-phen, and EC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11-year study period. Cluster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variation among 14 sampling sites representative of dominant land use categories and indicated three, three, and four clusters based on organic, nutrient, and salt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Factors that are typically responsible for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ncluding population,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showed no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water quality trends implying considerable point source inputs in the watersh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elp inform ongoing water quality remediation efforts by documenting trends in water quality across various land use zones.  相似文献   
988.
两段式混合滤料渗滤系统处理模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段式混合滤料渗滤系统在土壤渗滤系统的基础之上,加强反硝化反应,进而强化脱氮过程。为强化脱氮,整个系统被分成好氧段和厌氧段。混合滤料的使用可有效防止系统堵塞。厌氧段添加的锯末草灰为反硝化反应提供了足够的碳源,因此运行初期厌氧段内NO3--N去除率可达100%。同时铁屑的添加除强化还原环境外还加强了TP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运行稳定后,该系统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7%、82.6%、81.0%和90.4%。  相似文献   
989.
4A沸石对复合污染水体中Pb2+、Cu2+和Cd2+的去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静态吸附法以4A沸石为吸附剂研究其对复合污染水体中Pb2+、Cu2+和Cd2+的竞争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影响吸附的环境因素。实验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溶液pH5~6,4A沸石15 mg对10 mL复合污染溶液(Pb2+、Cu2+和Cd2+浓度分别为100 mg/L)吸附20 min时,对溶液中3种重金属的吸附去除率均可达99.8%以上。反应过程中4A沸石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速率大小为Pb2+>Cu2+>Cd2+。复合污染水体中4A沸石对Pb2+、Cu2+和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1、0.9901、0.9916和0.9638、0.9194、0.9689。经计算,4A沸石对Pb2+、Cu2+和Cd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29.9 mg/g、107.5 mg/g和99.0 mg/g。4A沸石吸附重金属离子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较短,对溶液pH值的适应性较好。吸附后的4A沸石可以再生利用,对铅离子洗脱重复利用性较铜离子和镉离子强。  相似文献   
990.
将粉煤灰(fly ash,FA)微波辐照制得微波改性粉煤灰(MFA),选择用H2SO4、NaOH和Ca(OH)2对MFA进行化学改性制得微波化学改性粉煤灰(MMFA),结果表明,用2 mol/L NaOH并按与MFA的质量体积比为1∶4制得的MMFA对Cr6+的吸附去除效果最好,与原灰相比,去除率显著增强。研究了NaOH改性MMFA对废水中Cr6+的吸附性能。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MMFA对Cr6+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速率方程,吸附受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25、35和45℃下MMFA对Cr6+的等温吸附行为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线性方程描述,所得热力学参数吸附自由能(ΔG)、吸附焓(ΔH)和吸附熵(ΔS)均为负值,说明MMFA对Cr6+的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