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1篇
  免费   3935篇
  国内免费   8027篇
安全科学   4302篇
废物处理   407篇
环保管理   1999篇
综合类   18796篇
基础理论   3222篇
污染及防治   1582篇
评价与监测   1344篇
社会与环境   1514篇
灾害及防治   1137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788篇
  2022年   1766篇
  2021年   1786篇
  2020年   2108篇
  2019年   1412篇
  2018年   1403篇
  2017年   1580篇
  2016年   1290篇
  2015年   1478篇
  2014年   1343篇
  2013年   1742篇
  2012年   2193篇
  2011年   2104篇
  2010年   1946篇
  2009年   1764篇
  2008年   1705篇
  2007年   1704篇
  2006年   1682篇
  2005年   1234篇
  2004年   851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520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为了探究发酵床运行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在某生态养殖场开展研究,获取发酵床运行过程中温湿度、碳氮比(C/N)等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控制好养殖密度及粪污负荷,发酵床能够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pH,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垫料中固相C/N下降趋势缓慢,可以为发酵反应提供长期的碳源,水溶性C/N经过短期波动后趋于稳定,能够给微生物提供足够的养分;在不同粪污负荷条件下,氨态氮转化趋势不同,高负荷条件下更容易造成氮素的损失。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今后发酵床运营维护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乙酯、丙烯酸酯丁酯为反应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在低温下进行乳液聚合。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的热稳定性及反应过程中的相关热力学参数,最后按照规定对该聚合体系进行了安全风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酯混合单体无热分解放热风险,丙烯酸酯乳液体系的绝热温升(△Tad)为49.6℃,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为91.9℃,该体系的最终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为1级,聚合工艺热风险低。  相似文献   
943.
实验测定了林西矿肥煤样品30~900℃煤自燃全过程热动力学特征参数,得出:TG/DTG曲线显示煤样DTG初始临界温度45℃,干裂温度122℃,活性温度195℃,增速温度265℃,质量极大值温度342℃,着火温度465℃,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515℃和燃尽温度690℃;DSC曲线显示,煤样初始放热温度60℃、最大热释放速率温度511℃。结合TG-DTG-DSC曲线综合分析可知,煤温达到510℃左右时煤样反应最剧烈。由煤自燃标志气体测定实验系统得出:煤温130℃后CO,CO 2释放量迅速增加,210℃增加速度下降;CH 4,C 2 H 6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且两者变化相近;C 2 H 4出现温度为130℃;C 2 H 4/C 2 H 6比值在190~350℃有较强的规律性,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350℃之后,CH 4,C 2 H 6,C 2 H 4体积分数均开始急剧增大;C 2 H 4/CO与C 2 H 4/CO 2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130~350℃时缓慢增长,达到350℃后比值呈指数形式上升。经拟合曲线,得到活化能的3个突变点温度:70,180,220℃,其中180℃与交叉点温度相吻合。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了肥煤自燃全过程的热力学特征参数,为实际生产中防治煤自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4.
将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烟厂制丝排潮和制丝除尘排放气体异味处理中,研究了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参数对臭味浓度、非甲烷总烃和可检出典型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注入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电压越高,注入处理烟道的氧化活性物种浓度越高,注入量越大,臭味浓度、非甲烷总烃和可检出典型有机物去除率也越高。选取合理的工作电压,臭味浓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8%(制丝排潮)和78.1%(制丝除尘)。  相似文献   
945.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探索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结合家具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运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的相关理论,详细论述了企业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要点及方法,并提出了双重预防体系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实践结果证明,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只有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将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性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和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需要及时进行监督、考核和调整。  相似文献   
946.
为避免因火区封闭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采集某矿井1 d内3个不同监测点的大气压力变化情况,建立大气压力波动模型并分析计算,同时建立火区内外压差100,750 Pa情形下的氧浓度模型进而获得火区内侧氧气浓度因呼吸效应,在不同压差、体积大小火区、风阻、瓦斯涌出量、封闭时刻等多因素耦合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评估火区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井下大气随地面大气周期波动,封闭火区内、外侧之间的气压差因外界大气波动呈现16 h的余弦波动和8 h的线性波动周期变化;密闭质量好的火区具有更好地抗干扰性,内侧氧浓度的降低主要依靠瓦斯稀释;密闭质量差的火区,内侧氧浓度易受到火区涌出瓦斯、外界涌入大气双重影响;火区氧浓度在2%~12%之间波动,以至火区存在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性;火区内外压差较大时,氧浓度波动变化幅度更大,危险作用持续时间更长。结合火区氧浓度波动模型,可有效地对矿井火区采取安全的防范措施,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47.
为了对某矿业有限公司低铜废石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采用检查表、类比法相结合的原则对该项目的铲装、破碎、运输、筑堆等工艺进行分析评价,并利用经验法对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类比工程中绝大部分粉尘、噪声检测点的浓(强)度符合国家标准;化学毒物、工频电场接触浓(强)度符合国家标准;电积车间的通风满足要求;萃取车间的事故通风能力不足。评价方法及通风计算方法对同类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8.
949.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