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粒径地表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街尘及其径流冲刷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日显突出.通过对北京市城乡道路街尘及其人工降雨模拟径流冲刷过程中不同粒径街尘中重金属的分析,探讨街尘与径流冲刷过程中的粒径效应及不同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粒径颗粒物从"静态"街尘到"动态"径流中的颗粒物,重金属浓度呈下降趋势.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存在溶解与解析现象,颗粒物粒径越小,减少比率越大,5种重金属(Cr、Cu、Ni、Pb、Zn)的减少比率分别为24.3%、56.8%、34.3%、22.8%、27.3%.街尘中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要略大于径流颗粒物中弱酸可提取态比例,部分以水溶态进入水体中.在径流冲刷过程中,水相溶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水相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随降雨时间径流过程迅速降低.固相颗粒物的重金属浓度随降雨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粒径越小,冲刷率越大,最大为62.1%,最小为4.6%.地表街尘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小粒径颗粒物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较容易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王江涛  谭丽菊  张文浩  连子如 《环境科学》2010,31(11):2713-272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PAHs、PCBs和OCP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AHs、PCBs和OCPs的均值分别为684.80、6.87和13.52ng·g-1,含量变化均呈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规律.燃料的高温燃烧排放对本研究海域沉积物中PAHs有较大贡献;PCBs主要来源于工业及生活排放,但已受到控制;沉积物中HCHs存在工业和农业双重污染源输入,DDT主要是由于历史上使用农药造成,且在表层沉积物中受到好氧微生物降解.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调查海域沉积物中PAHs、PCBs和OCPs的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壳聚糖为生物质碳源,采用一步水热碳化法对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有机修饰,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Raman)光谱、元素分析(EA)、X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势分析、热重分析(TGA)等对改性凹凸棒石进行表征分析.同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凹凸棒石对Cr(Ⅵ)吸附去除的性能,考察了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石表面富含含氧基团和氨基等活性基团;对总铬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观吸附活化能为13.4 k J·mol~(-1),表明既有静电吸附,也有配位吸附,且以静电吸附为主;对总铬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温度为298、308、318和328 K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3.3、232.6、267.4和322.6 mg·g~(-1),说明改性凹凸棒石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性能的除铬材料.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ΔH~0为19.8 k J·mol~(-1),ΔG~0为-19.5~-23.7 k J·mol~(-1),ΔS~0为72.1~131.8 J·mol~(-1)·K~(-1),表明该吸附是一吸热的、自发的、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河床基质为溪流鱼类的重要栖息地.为研究溪流河道整治后基质组成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阊江上游选取急流浅滩与缓流浅滩两种典型溪流生境,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河道整治前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数量由河道整治前的24种降低至整治后的17种,但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鱼类群落优势种由河道整治前的5种降低至整治后的3种.河道整治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23~2.253,0.715~0.866,1.680~3.109和0.652~0.813;整治后分别为 1.120~1.679,0.528~0.724,1.444~2.695和0.508~0.722.除春季和秋季整治后的Margalef指数高于整治前,其余各季节,河道整治前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要高于整治后(P<0.05).主要原因在于河道整治后河床基质粒径及粒径多样性降低、流态减少等使生境异质性降低.因此,建议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避免选择性清除大粒径基质及裁弯取直等,以维持河床基质的多样性,从而防止或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以反硝化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对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进行了研究。在降低进水硝酸盐(NO_3~-)浓度的同时,采用逐步升高进水高氯酸盐(ClO_4~-)浓度的方法,考察了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ClO_4~-的去除以及颗粒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以反硝化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50 d快速培养出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ClO_4~-去除速率达96%以上;其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为50.68 g·L~(-1),混合液挥发性固体浓度(MLVSS)为40.58 g·L~(-1),主要粒径分布在0.60 mm和1.00~2.00 mm。NO_3~-浓度逐步降低的培养方式可缓解ClO_4~-对颗粒污泥中各类微生物的毒性,为高氯酸盐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铅对小鼠肝脏超微结构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Bcl-2表达的影响,取刚断奶的ICR雄性小鼠25只,随机分为5组,以10、50、100、500 mg·kg-1的醋酸铅隔天灌胃,连续28天,对照组灌高纯水.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p53、Bax及Bcl-2表达量,并用肝做病理组织切片.病理切片可见在高浓度组(100、500 mg·kg-1)肝细胞结构损伤比较严重、细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线粒体肿胀、基质变淡、不均匀、嵴消失,并出现空泡及线粒体的崩解;50 mg·kg-1组可看到内质网的增生和扩张.在最低浓度组(10 mg·kg-1),p53和Bax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二者的表达量又逐渐下降,到最高浓度组(500 mg·kg-1)时,p53和Bax的表达量又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0、50、100 mg·kg-1Bcl-2表达量没有明显的变化,最高浓度组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铅在高浓度时可严重损害肝细胞结构,在低浓度时可诱导小鼠肝组织中p53和bax基因表达上调,这可能与铅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南四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红莉  李国刚  杨帆  高虹  宫正宇  朱晨  连军 《环境科学》2007,28(7):1590-1594
通过对采集于南四湖湖区的沉积物柱状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的GC-ECD定量分析测定,并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分析,重建了南四湖湖区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史.结果表明,样品中OCPs、HCHs、DDTs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64~17.9、0.66~12.5、0.24~2.99和7.84~42.8 ng·g-1.柱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为0.330 cm·a-1,平均沉积通量为0.237 g·(cm2·a)-1,所采集的样品沉积时间为1899~2000年.OCPs和PCBs分别在1960和1970年左右出现浓度峰值,随后含量逐渐下降.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HCHs来源于新的工业HCH和林丹2种工业品,HCH和DDT污染主要源于历史上的使用;PCBs主要来自于造纸漂白过程和焚烧炉排放.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β-HCH、γ-HCH和艾氏剂3种污染物在14~16 cm附近、对应沉积时间为1960年左右测试数据略高于风险水平低值,其余污染物的所有数据均低于风险水平低值.整体而言,南四湖柱状沉积物中的OCPs和PCBs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碱性条件下,ClO2氧化罗丹明染料发生荧光猝灭可选择性地测定ClO2的含量,而ClO2-不干扰测定;在酸性条件下可测量ClO2与ClO2-共同产生的荧光猝灭强度,利用差减法可求出ClO2-的含量.对于罗丹明S,罗丹明G,罗丹明B及丁基罗丹明B四体系,ClO2浓度分别在0.00840-0.53μg·ml-1,0.0930-3.15μg·ml-1,0.215-2.610μg·ml-1及0.0825-1.096μg·ml-1范围内,与四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亚氯酸根浓度分别在0.00950-0.711μg·ml-1,0.0940-2.36μg·ml-1,0.473-4.73μg·ml-1及0.473-2.36μg·ml-1范围内,与四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另外,选择罗丹明S荧光猝灭法分别测定了饮用水中ClO2及ClO2-,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体验理论为指导,在福建省湄洲岛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湄洲岛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出产品谱系研究、创新旅游活动、联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以及重点开发湄洲岛中部爱情旅游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将四乙氧基硅烷(TEOS)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EAPTES)作为共聚前体,采用在毛细管内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得到氨基功能化的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将其作为针式固相微萃取(SPME)介质,建立了现场分离富集环境水中As(V)的SPME方法,优化了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富集As(V)的实验条件,并研究了整体柱对As(V)的吸附/洗脱性能和富集能力,实现了环境水样中As(V)的高效、快速、高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