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7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缓解乳化油在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过程中所产生的堵塞及修复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升温相转变技术手段,制备纳米乳化油.并采用一维柱实验,开展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研究,对比分析微米及纳米乳化油造成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在多孔介质中的截留比率及迁移距离等问题,探究纳米乳化油缓解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微米及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中砂介质渗透性损失分别为20.40%和3.20%,乳化油截留比率分别为28.51%和20.15%.由此可见,乳化油截留是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重要原因,减小乳化油粒径可有效缓解多孔介质的渗透性损失.与微米乳化油相比,纳米乳化油有效降低中、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84.3%和47.5%.此外,乳化油截留对多孔介质渗透性损失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微米及纳米乳化油在中砂介质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6.53 m和8.19 m.相比之下,纳米乳化油所导致的细砂介质渗透性损失为10.70%,截留比率为25.71%,迁移距离为7.36 m,说明纳米乳化油迁移效果更佳,可适用介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2.
本文研究铜绿微囊藻生长与铁氧化物吸附解吸磷的相互作用机制,旨在为富营养化池塘、水库调控和治理提供理论指导。采用化学方法合成铁氧化物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和铜绿微囊藻生长与铁氧化物吸附解吸磷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铁氧化物的物相组成与自然界土壤和底泥中铁氧化物存在形态相似;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属于专性吸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在含铁氧化物的BG11培养基中培养铜绿微囊藻,铁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导致培养液中总磷(TP)和水溶性磷(SWP)浓度降低,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铜绿微囊藻在含吸附磷的铁氧化物而无磷的BG11培养基(4.02 < pH < 10.05)中能够正常生长,藻生长导致溶液pH升高是诱导铁氧化物解吸磷的主要因素,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以抑制三价铁向二价铁的转化。针对铜绿微囊藻诱导铁氧化物释放磷并被其吸收的机制,要控制富营养化水体蓝藻爆发,除控制外源磷输入外,应该抑制底泥中铁磷释放,或通过藻细胞的收集和移除来降低底泥中铁氧化物的磷负荷。  相似文献   
73.
利用典型的地下水修复药剂KMnO4,通过一系列二维模拟槽实验,探究了密度效应作用下KMnO4在模拟含水层的迁移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溶液浓度和介质粒径对密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4溶液在中砂和粗砂的模拟含水层中产生了明显的下沉现象,且迁移锋面的下沉程度会随着迁移进程不断加重,这导致KMnO4的运移逐渐由推流向分层流转变,致使部分浅层模拟含水层无法接触KMnO4;介质粒径越大、药剂浓度越高,密度效应造成的初期锋面下沉现象越明显,但后期下沉的变化幅度却和粒径与浓度成反比;对于锋面后的药剂迁移主体区域,KMnO4会随着迁移时间延长逐渐分布均匀,并达到与原浓度基本一致的水平.  相似文献   
74.
研究城市污泥和园林废弃物混合堆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林地施用混合堆肥产品的安全及功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选取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将污泥和园林废弃物以3种比例(GF(纯园林废弃物)、SGA(V(污泥)∶V(园林废弃物)=1∶3)、SGB(V(污泥)∶V(园林废弃物)=1∶1))进行混合堆肥,每种堆肥产品分别按0、5、10、50 kg·株-1(分别记作CK、T5、T10、T50)均匀施入样地.施肥1年后,于田间采样测定土壤生物活性指标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单、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混合堆肥产品施用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GF、SGA和SGB时,SMBC和SMBN均在施用量50 kg·株-1时达到最大.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酶指数(SEI)总体上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施入GF、SGA、SGB时,各个施肥梯度处理的土壤酶指数较CK分别增加93.33%~186.67%、14.58%~54.17%、119.05%~204.76%.通过主成分分析,依据各处理综合得分情况,不同堆肥产品总体上表现为:SGBGFSGA.施入GF、SGA和SGB,不同处理综合得分均为T50T10T5CK.说明施用堆肥产品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的生物环境.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行人进入流运动规律,寻找合理的入口位置,对不同入口位置(中间、右侧)进行了不同人数(10人、20人、30人、40人)的可控实验。分析了行人进入流的时间、速度和空间分布,并统计了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入口避让、边界吸引、分布角度和空间关系的规律。结果表明,入口位于中间的设计更好,进入时间和稳定时间较短,速度更快,空间分布更合理。这些影响因素的统计,也为行人进入流的模型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6.
以填埋场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土壤酶测定方法为基础上,对垃圾降解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并验证其精确度及稳定性.最终确定垃圾降解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基质取用10 mL、反应温度为30℃、缓冲液为8mL、反应时间为1.5h、萃取剂量为20 mL、萃取时间为50 min,且优化后测定条件实验结果的RSD小于2.22%,测定结果较传统方法提高了41% ~ 90%,说明优化后结果准确可靠,为垃圾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77.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to prediction of species extinctions resulting from habitat loss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transformed landscape matrix is completely inhospitable to the taxa considered, despite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nontrivial influence of matrix on populations within habitat remnants. The island biogeography paradigm therefore needs refining to account for specific responses of taxa to the area of habitat “islands” and to the quality of the surrounding matrix. We incorporated matrix effects into island theory by partitioning the slope (z value) of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 into two components: γ, a constant, and σ, a measure of taxon‐specific responses to each component of a heterogeneous matrix. We used our matrix‐calibrated model to predict extinction and endangerment of bird species resulting from land‐use change in 20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compared these predictions with observed numbers of extinct and threatened bird species. We repeated this analysis with the conventional species–area model and the countryside species–area model,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z values of 0.35 (island) or 0.22 (continental). We evaluated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support for each of the five candidate models with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The matrix‐calibrated model had the highest AIC weight (wi = 89.21%), which means the weight of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is model was the optimal model given the set of candidate models and the data. In addition to being a valuable heuristic tool for assessing extinction risk, our matrix‐calibrated model also allow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benefits (and trade‐offs) of land‐management options in human‐dominated landscapes. Given that processes of secondary regeneration have become more widespread across tropical regions and are predicted to increase, our matrix‐calibrated model will be increasingly appropriate for practical conservation in tropical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7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密不可分关系,使我国的经济在环境危机的状态下运行,中国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制定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制定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应考虑的因素,拟制了编制该标准的框架及程序。  相似文献   
80.
铅染毒导致小鼠DNA损伤与氧化损伤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研究亚急性铅暴露对小鼠的遗传毒性及氧化损伤的诱导,将不同剂量的醋酸铅对小鼠隔日灌胃4周,用彗星实验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并测定肝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和脂质过氧化主要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随染铅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线粒体中的ROS水平明显升高,染铅剂量为500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肝MDA含量以及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显著增加,染铅剂量为50、100、500 mg·kg-1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MDA与尾长和尾相的变化趋势一致.诱导产生自由基并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及DNA损伤是铅引起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