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08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583篇
基础理论   160篇
污染及防治   221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ompound pollution refers to two or more kinds of pollutant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a pollutant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r the simultaneous existence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types of pollutants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toxicity of the insecticide imidacloprid (IMI), the herbicide acetochlor (ACT), and the fungicide tebuconazole (TBZ) to zebrafish.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96-h LC50 values of IMI, ACT, and TBZ were 276.84 (259.62–294.35) mg active ingredient (a.i.) L−1, 1.52 (1.34–1.74) mg a.i. L−1, and 8.16 (7.7–8.6) mg a.i. L−1, respectively. The combinations of IMI, ACT, and TBZ with toxicity ratios of 1:2:2, 1:4:4, 2:4:1, and 4:1:4 displayed synergistic toxic effects on zebrafish, while the toxicity ratios of 1:1:1, 1:1:2, 2:1:2, 2:2:1, and 4:2:1 of IMI, ACT, and TBZ, respectively, exhibited antagonistic toxic effects on zebrafish.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a toxicity ratio of 1:4:4 (IMI:ACT:TBZ). The activities of four enzyme biomarkers related to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liver, catalase (CA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were evaluated in each exposure group on days 7, 14, 21, and 28.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ities of CAT, SOD, and GST and the MDA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xposure groups. Additionally, the activities of CAT, SOD, and GST and the MDA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in the combined group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individual group after 14 days or 21 days of exposure. Therefore, it was confirmed that combined toxicity studies are indispensable in risk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52.
以某电镀厂水回用系统产生的高盐有机废水为对象,对比研究了Fenton、UV-Fenton等工艺去除COD性能,考察了初始pH、H2O2投加量、Fe2+与H2O2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Fenton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3.0,H2O2的投加量3 mmol/L,RFe2+:H2O2=1:1,反应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分别较Fenton和UV-H2O2工艺提高23.0%和39.3%。UV-Fenton工艺中,Fenton与UV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果,其处理效果较单独Fenton和单独UV处理效果之和高14.7%。UV的引入促进Fe(II)/Fe(Ⅲ)循环,可以提高·OH生成量以及Fe2+与H2O2利用率。UV-Fenton是处理高盐有机废水的可行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53.
以川芝6号为发酵菌种,对三七渣固态发酵灵芝菌的培养基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基制备条件为采用过60目筛的三七渣,酵母粉添加量5%(质量分数,下同),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025%,培养基含水量70%,不调节初始pH。在此条件下进行灵芝发酵,发酵培养物中灵芝菌丝体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31.27%。  相似文献   
54.
利用废旧冰箱拆解的聚氨酯泡沫塑料(PU)和聚丙烯(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回收技术制备PU/PP复合材料。用正交实验法分析PU填充量、PU粒径和PP-g-MAH 3个因素对PU/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PU填充量对PU/P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冲击性能和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在本文的实验范围内,PU粒径对PU/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而PP-g-MAH投加量对PU/PP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影响。确定的优化工艺配方为:PU 40%;PU粒径选择2.00 mm;PP-g-MAH投加量10%。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PU/PP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 042.88 kg/m3;冲击强度为2.9 kJ/m2;拉伸强度为10.30 MPa;拉伸模量为1 100 MPa;弯曲强度为18.5 MPa;弯曲模量为733 MPa。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通道换乘地铁车站的客流疏运过程及风险点,文章针对某单通道换乘车站,通过对车站通道和客流分析,提出了优化的客流流线;并基于智能个体和矢量空间模拟技术,建立了地铁换乘车站的疏运模型,模拟了高峰时间段内的客流疏运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交叉客流、拥堵发生位置及原因,辨识了高风险位置,并提出了整改措施。文章提出的模拟方法和结论可为国内外类似车站制定客流组织方案及通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为解决露天煤矿顺倾层状软岩边坡稳定性这一技术难题,基于连续介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降深与清帮至不同位置对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白音华一号矿南帮工程实例,针对各煤层降深及清帮方案,基于CDEM数值算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坡体位移、应力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而阐明多个弱层对复合边坡产生的叠加效应,以及清帮减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音华一号矿首采区南帮边坡变形不会对南排土场稳定性造成影响,揭露多个弱层对边坡变形与稳定性下降有一定的叠加效应,清帮不能显著提高边坡稳定性,但可减小作用在弱层上的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进而减缓滑坡发生的过程,提高边坡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7.
基于化工发展胁迫的连云港生态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生态风险预警为目的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工作,可以为政府实现有效的生态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构建了包括化工风险压力指数、区域环境状态指数、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指数的区域化工生态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根据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生态风险状态以及趋势预警的具体方法.并据此对连云港地区进行了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及状态预警.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多数镇化工总体而言风险不大,处于无警和轻警状态,分别占总数的11.1%和71.4%;中警状态占15.9%,包括人口稠密的连云港市区,云台乡和花果山等自然保护区以及灌河入海口;堆沟港镇属于重警区域,占总数的0.02%;无巨警区域.  相似文献   
58.
2002年1月15日至16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吴邦国为大会做了批示:2002年安全生产任务更十分艰巨悄有松懈,安全事故又会大幅度上升。大会安排了新闻发布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宝明、副局长闪淳昌等领导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59.
基于水量变化的塔里木河统一管理成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明确评价塔里木河统一管理成效,论文基于源流及干流的来水与耗水量数据,利用非参数检验、周期叠加模型等构建人类活动对源流区水量影响分离模型,进而结合距平百分比和变异系数等参数,对比分析统一管理措施对塔里木河利用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类活动对源流区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在1994—2001、2002—2010、2011—2013年呈减弱趋势,流域过度引水的现象得到一定的好转,源流区水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效能提高;2)实施统一管理后,干流来水保证度提高,干流来水距平百分比的变异系数由-4.67减小至0.33,源流与干流来水距平百分比差异的平均值由-19.6%变为-4.9%,且源流干流来水差异值累积距平曲线由上升转为下降,源流和干流来水的波动性减弱,尤其是干流来水波动性要弱于源流,同时源流及干流来水更具协调性,管理部门对塔里木河径流的调度和管控能力明显提升,统一管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0.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拟采用强化混凝技术进行深度处理后用作邻近发电厂的冷却用水。为了指导生产运行,采用正交试验对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助凝剂投加量>搅拌转速>接触污泥浓度>絮凝阶段的pH。强化混凝技术处理该二沉池出水的最佳运行工况:PAM浓度为0.3 mg/L,接触污泥浓度为2.5 g/L,搅拌转速为80 r/min,pH为6.0。在最佳运行工况下,浊度由10.0 NTU降至0.5 NTU以下,TP浓度由1.5 mg/L左右降至1.0 mg/L以下,最低可达0.2 mg/L,优于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