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559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1.
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比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J 8与AmberliteXAD 4对苯甲酸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性质 ,并深入讨论温度和起始浓度对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的影响。NJ 8和XAD 4两种树脂在吸附苯甲酸的过程中 ,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为主控步骤 ,但是前者颗粒内扩散占据优势 ,而后者膜扩散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基础设施、单项综合交通、环境保护、绿地系统及河湖水系、城市排水、综合防灾规划中雨洪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建立科学的雨洪专项综合规划模式。对雨洪专项综合规划中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规划、道路雨水收集方式、绿地系统、河湖水面及大型公共设施的雨洪调蓄用地、雨水的环境污染、雨水工程及防洪工程等雨洪内容进行控制,确保雨洪专项综合规划的实施。采用区域统筹、科学调度的综合管理模式,保障雨洪专项综合规划健康持续发展,为提高城市雨洪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性能、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分别采用传统的Fe2+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氧化和铁碳强化Na2S2O8氧化两种方法修复模拟机油污染土壤。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传统Fe2+-Na2S2O8体系,在Na2S2O8投加量为3.0%(w)、FeSO4·7H2O投加量为0.6%(w)的优化条件下,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的去除率仅为33.12%;而对于Fe0-C-Na2S2O8体系,在Na2S2O8投加量为1.0%(w)、还原铁粉和活性炭的投加量均为0.1%(w)的优化条件下,土壤中TPH的去除率为42.99%;Fe0-C-Na2S2O8体系较Fe2+-Na2S2O8体系对土壤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且Na2S2O8的投加量减少了2/3。此外,Fe0-C-Na2S2O8体系较Fe2+-Na2S2O8体系对土壤pH的影响小,在实际应用中可适当提高铁粉的投加量来减小Na2S2O8对土壤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针对2022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开展系统评估,总体认为2022年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绿色发展结构转型,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公平长效、激发活力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充分支撑环境质量改善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5.
为探明刺梨果渣生物炭对白菜产量及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实现刺梨果渣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盆栽试验设置5个生物炭施用量:0 %(CK)、1 %(T1)、3 %(T2)、5 %(T3)和7 %(T4),研究刺梨果渣生物炭施用对白菜产量及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及品质,在5 %生物炭施用量时效果最佳,白菜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71.51 %、40.14 %、33.65 %、38.08 %、9.03 %、28.85 %和35.38 %;②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性,在5 %生物炭施用量时效果较好,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41.06 %、134.84 %、157.48 %、140.79 %、341.75 %和627.13 %,有效Fe、Mn、Cu、Zn含量和交换性Ca、Mg含量较CK分别提高37.68 %、61.69 %、400.00 %、4 648.84 %、617.17 %和351.42 %;③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强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分别较CK处理提高的范围为51.43 %~362.86 %、90.63 %~134.14 %、21.40 %~85.12 %和82.92 %~218.43 %;④冗余分析表明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后,土壤有效钾、交换性钙、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锌等是白菜产量及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施用刺梨果渣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及品质,改善土壤性质,将刺梨果渣制备成生物炭可以为刺梨果渣资源化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流域管理与开发利用中主要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伟  龙炳清  陈攀江  熊伟  张滔 《四川环境》2005,24(2):97-99,107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对流域管理中诸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完善政府及流域内各理性行为个体的策略,为提高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Hg2+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引发多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实现对Hg2+的快速灵敏检测十分必要.传统的Hg2+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基于T-Hg2+-T结构的汞离子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高稳定性的优势,近些年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T-Hg2+-T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并从荧光型、比色型和电化学型3个方面综述了基于T-Hg2+-T结构的汞离子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8.
为了解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流失特征,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水田、旱坡地、林地、柑橘园和菜地这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不同形态氮、磷流失浓度与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全氮流失通量的顺序为水田[17.73 kg·(hm2·a)-1] > 柑橘园[4.86 kg·(hm2·a)-1] > 旱坡地[4.33 kg·(hm2·a)-1] > 菜地[4.00 kg·(hm2·a)-1] > 林地[2.41 kg·(hm2·a)-1];全磷流失通量的顺序为菜地[4.97 kg·(hm2·a)-1] > 柑橘园[1.87 kg·(hm2·a)-1] > 水田[0.93 kg·(hm2·a)-1] > 林地[0.27 kg·(hm2·a)-1] > 旱坡地[0.19 kg·(hm2·a)-1];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降雨频繁的4~5月,占全年氮、磷流失总负荷的53.80%~96.52%和56.03%~87.78%;氮流失主要以硝态氮(16.16%~52.70%)的形态流失,全氮流失通量与径流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826);在菜地中颗粒磷是磷流失的主要形态(83.30%),但在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中表现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形态氮、磷流失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菜地应针对强降雨情况下颗粒磷流失的问题采取措施,水田应避免在降雨集中时期施肥;科学施肥和合理地土地利用方式配置是治理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9.
于2013年对南海西沙永兴岛雨水进行采集,分析了其主要阴阳离子,利用PMF模型对不同离子组成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运用TrajStat软件模拟后向气团轨迹污染物来源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降水离子浓度顺序为:Cl-、SO42-、NO3-和Na+、Ca2+、Mg2+、NH4+、K+.Na+和Cl-是降水中主要的阴阳离子,表现出海洋性降水的特征.SO42-、Mg2+、K+主要来源于海水,但SO42-也受化石燃料燃烧等影响,而K+可能受生物质燃烧的影响.Ca2+主要来源于土壤,少数来源于其他影响.NO3-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而NH4+有多种来源,包括内陆人为活动的排放和海洋本身有机物降解过程释放的影响.根据Redfield比,可以初步计算出降水中NO3-和NH4+对南海新生产力的贡献约为4.8%~13.5%.后向气团轨迹表明,永兴岛降水的离子来源区域相对复杂,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南方区域,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影响,或者来源于南海局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及俱乐部收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曾馨漫  刘慧  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2):2045-2056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群是未来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以城市群为单元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及内部分异规律,是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效应的视角,采用1990、2000、2005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城市扩张相关指数,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1990—2010年间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区域分异及空间俱乐部收敛等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新增城市用地围绕各市中心和高速公路沿线呈圈层和轴线式扩张;2)城市群内部城市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性与分异性,并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3)通过Moran’s I指数对研究区进行内生分组,利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结果发现:L-L和L-H地区城市扩张存在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H-H地区虽收敛,但结果不显著,H-L地区不收敛。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城市扩张动力机制、促进城市理性扩张和京津冀协调一体化相关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