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617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72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2007年,中国将结束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2008年经过一年的全面普查后,将于2009年建成全国污染数据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方案确定2009年上半年将建成全国污染源数据库,并发布普查数据。九部门共同参与普查。根据方案,通过将2007年完成的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验证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完善各项技术规范、普查表格及计算软件。  相似文献   
72.
环境化学进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环境化学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生态化学等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73.
我国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及重灾年景趋势预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我国 1970~ 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研究时段内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80年代中期以前 ,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轻 ;80年代中期之后 ,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损失增大的趋势 ,重灾年份明显增加。旱灾和水灾是威胁我国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尤以旱灾为甚。我国农业遭受旱灾威胁的范围多年基本不变 ,而旱灾受灾率波动明显 ,成灾率逐年增长 ,这与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缓慢、灌溉能力降低有关 ;水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具有特别显著的同步特点 ,表明水灾致灾能力强 ,一旦发生 ,极易成灾 ,水灾危害加剧与防洪、抗洪能力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各灾种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呈正相关关系 ,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总体上较弱。  本文还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了农业总受灾率 -总成灾率、水灾受灾率 -成灾率、旱灾受灾率 -成灾率的重灾年景灰色灾变GM(1,1)预测模型 ,对未来 10年我国农业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灰色预测结果表明 ,2 0 10年之前 ,除 2 0 0 3,2 0 0 6年水旱灾害危害较小外 ,其它年份均为灾情严重年份 ,其受灾率和成灾率均高于近 3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 ,2 0 0 4 ,2 0 0 7年将为水灾重  相似文献   
74.
论工业企业生态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世纪,生态学家就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环境运动的发展,生态规划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利用生态规划的理论对工业企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要促进工业企业与所在区域环境的和谐、持续与发展,需要树立现代生态观念,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定并实施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75.
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科学评估其影响有助于建立更可持续的水电开发模式。以武江干流为例,利用当量因子法和功能价值评估法,分析了武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对受淹没影响的河岸带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效益及损失,并就其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武江干流水电开发使受淹没影响的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服务价值均出现增加,价值增量主要体现在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等服务方面;武江干流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正效应主要体现在发电、水文调节、气体调节等方面,负效应主要体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等支持服务方面。研究认为不同规模水电站的正负效应侧重点不同,不同流域单位电能的生态损失难以直接横向比较。结合多年来武江鱼类资源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生物损失指数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水电开发在时间上的累积生态效应及水电服务的空间格局差异。由于生物多样性等服务的影响难以用货币直接衡量,加上水域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远高于其他生态用地类型,导致负效应的价值评估偏保守,武江干流水电开发的正负效应之比偏大。  相似文献   
76.
氨三乙酸酐改性纤维素对Cd~(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采用氨三乙酸酐改性玉米秸秆纤维素和苎麻纤维素,制备了两种改性纤维素吸附剂NTAA-CS及NTAA-RF,并研究了这两种吸附剂对水中Cd2+的吸附性能.通过元素分析、FTIR及SEM分析发现,纤维材料表面成功引入了氨三乙酸分子中的酯键和氨基基团.在改性纤维素吸附剂投加量为2 g·L-1,Cd2+的初始浓度为200 mg·L-1,p H值为4.0时,NTAA-CS和NTAA-RF对Cd2+的去除率分别为82.6%和90.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素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吸附的最佳p H范围为4.0~7.0.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经过5次吸附再生,吸附剂仍可以保持较大的吸附容量.这些结果表明,NTAA-CS和NTAA-RF在去除重金属废水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基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厨余垃圾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复杂的混合生活垃圾相比,厨余垃圾成分较单一,需要针对性的采样方法.本研究基于生活垃圾分类背景,在《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CJ/T 313—2009)的基础上,就采样位点和采样节点数对分类存放的厨余垃圾采样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仅采集垃圾桶中间位点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不同情景应有不同的采样策略.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少于2时需采集所有节点,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为3~7时需采集2个节点,而当厨余垃圾节点数为8~18时需采集3个节点,均少于CJ/T 313—2009中要求的采样节点数.厨余垃圾的总量增大,则其最少采样节点数相应上升,但最少采样点受到厨余垃圾流节点数的制约.  相似文献   
78.
气溶胶颗粒物在壁面的沉积率系数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气溶胶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验腔测量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Koivisto等(2012)提出的平均方法模型(AM)中的关键参数(即时间间隔)的选取和对测量数据量的要求两个问题进行研究.选取目前广泛使用的最小二乘法模型(LSM)和Lai和Nazaroff(2000)提出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AM模型中的时间间隔这一关键参数,应由目前的50矫正为20;AM模型和LSM模型均要求实验测量数据个数等于或者大于10,但是AM模型在小数据量情况下的预测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79.
针对已筛选获得的甲烷氧化混合菌,选取填埋场覆盖土(LCS)、矿化垃圾(AR)和塘渣(TZ)3种填埋场周边易得的材料为供试生存基质,从基质选择性及长效性角度进行了甲烷减排应用条件的探究及使用效能评估.结果表明,在TZ、LCS、AR、TZ-AR和LCS-AR这5种生存基质中,TZ-AR最适合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生长,且TZ与AR的复配比例以5∶5为最佳.甲烷氧化混合菌在TZ-AR的粒径≤4 mm和含水率为20%时具有最高甲烷氧化能力.一次性接种甲烷氧化混合菌在静态体系中的最佳使用有效期为31 d.其在接种量为0.08、0.16、0.20 m L·g-1和0.25m L·g-1时甲烷氧化速率无明显差异,从工程应用角度而言,8%的接种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80.
梁冰  郑泽  姜利国 《地球与环境》2015,43(3):363-368
采用EPA 1314pH酸碱预滴定实验和pH浸出实验,研究了pH对磷矿废石磷元素浸出特性的影响,以及磷矿废石的酸碱缓冲容量。实验结果表明:磷矿废石的碱缓冲容量小,pH从8.75上升到13.50消耗了0.1mmol/g的NaOH,磷矿废石酸的缓冲容量较大,pH从5.50到1.00,共消耗2.2mmol/g的H2SO4;浸提液的酸碱性是影响磷矿废石中磷元素浸出的重要参数,酸性条件下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磷元素的浸出,随着H+离子浓度的增加,总磷浓度随之升高。相反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过程中,OH-阻碍磷元素的浸出,消耗正磷酸根离子和羟基磷酸根离子,使其生成沉淀,有一定的固磷作用,为磷元素的固化提供了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