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2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1115篇
安全科学   635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430篇
综合类   3041篇
基础理论   577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319篇
社会与环境   305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通过对在库尔勒灰棕荒漠土中进行的铜、铅、铝短期自然埋藏试验的研究,分析总结了腐蚀原因和腐蚀规律。结果表明,灰棕荒漠土的质地不均易引发局部腐蚀,高含量的可溶性盐和微生物的活动对腐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2.
根据1979年5月,8月,11月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并且与近几十年来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和研究胶州湾重金属Hg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分布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北部海域春季污染较为严重,西南部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春季和夏季的表层含量大于底层含量,秋季时底层含量高于表层含量;而且春季Hg污染较为严重,秋季水质状况最好.从历史资料来看,1979年到1982年,Hg污染在加剧;1982年到1997年,从污染严重到缓和,在1997年就达到了一类水质的要求;1997年到1999年,水质更加清洁.  相似文献   
973.
多菌灵在水体系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高压汞灯和天然日光照射下多菌灵在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和蒸馏水中的光降解情况.天然日光照射下,多菌灵在三种介质中光稳定性均很强,几乎不降解.高压汞灯较天然日光更能有效地激发多菌灵降解.在高压汞灯照射下,多菌灵在蒸馏水中的半寿期为23.42 min.多菌灵在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大于其在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的光降解速率,这主要是由于天然海水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和其它特殊的物质所引起的.同蒸馏水中的光反应相比,人工海水中的离子抑制了多菌灵的光降解反应.实验发现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会改变多菌灵的光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974.
2003年8月、12月,2004年2月、5月对茂名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四次浮游生物调查,对本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季节各站位的细胞数量分布、优势种、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个门34属57种,硅藻占80.70%;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放鸡岛北面较为丰富,而南面的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减.近岸水域高,远岸水域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变化为8月>12月>5月>2月.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为主导型,角毛藻属、麦细柱藻、脆根管藻和尖刺菱形藻为全年优势种.  相似文献   
975.
渤海赤潮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渤海赤潮发生的历史、现状与特点,并且较详实地阐明了渤海赤潮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趋势,赤潮优势种类与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重点发生赤潮的海域为: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两部海域、辽东湾中部海域和营口鲅鱼圈附近海域;重点发生时间段为:每年的6~8月;主要的优势种类为:夜光藻、球形棕囊藻、叉角藻、红色中缢虫、中肋骨条藻等.2000年到2006年共记录到赤潮80次,累计赤潮面积约19 800 km2,年平均发生赤潮次数和面积分别是90年代年均值的4.2倍和1.6倍;而且近年来渤海赤潮的发生特点明显呈现出时间段延长、次数和面积增加、分布空间扩大、优势种类增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6.
In recent years, with control of the main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point pollution sourc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eaning for some inne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water body, the discharge of point source pollu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stressing in Dianchi Lake catchments. As one of the major targets 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 integrated solid waste controlling strategy combined with a technological solu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waste disposa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olid waste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s the key technology in rur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both centralized plant-scale composting and a dispersed farmer-operated waste treating system showed promise in rendering timely benefits in efficiency, large handling capacity, high quality of the end product, as well as good economic return.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multi-substrates co-composting such as pathogens, high moisture content, asynchronism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low quality of the end product can all be tackled. 92.5% of solid waste was collected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while the treating and recycling ratio reached 87.9%, which prevented 32.2 t nitrogen and 3.9 t phosphorus per year from entering the water body of Dianchi Lake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   
977.
简要介绍上海河流整治的3个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征,总结了多自然型河流整治过程中基于河流整治的河流形态多样性保护与创建、生态护岸建设、生物多样性培育等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基于水质改善的水量水质数值模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截污治污、水质修复等技术方法。以工程实例说明,河流形态多样化是创造河流生物生境的基础,生态护岸建设可以营造并促进生物生存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培育可以恢复滨水生态系统,底泥疏浚与截污治污则是水质修复的基础与根本手段,水资源调度有效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生物化学方法加快了水质修复的进程。最后,以多条河流的水质与生物监测结果说明不同技术在上海多自然型河流整治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78.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成分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安徽省1978~2010年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在对33 a来粮食动态变化的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安徽33 a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安徽省未来20 a(2011~2030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中长期的模拟预测,以期为相关部门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1978~2010年,安徽省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增长,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曲线的动态变化基本吻合。(2)影响粮食生产的3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成本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粮食生产在2011~2030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2030年粮食预测产量达到4 119万t,比2010年增长了1 039万t,年均增长15%。〖HJ1〗〖HJ〗  相似文献   
979.
庞晓蝶  陈来国  高博  王硕  赵伟  刘明  陆海涛  梁小明 《环境科学》2023,44(10):5418-5430
关中地区大气臭氧污染近年呈加剧趋势,研究城市不同功能区VOC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至关重要.夏季在宝鸡市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对照点)设置4个采样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联用(GC-MS/FID)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11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了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征,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OH消耗速率(L·OH)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评估其环境影响,并计算毒性VOCs的危害指数(HI)和终生致癌概率(LCR).结果表明,采样期间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φ(TVOCs)平均值分别为(59.63±23.85)×10-9、(42.92±11.88)×10-9、(60.27±24.09)×10-9和(55.54±7.44)×10-9,其中交通区烷烃占比最高,其它功能区均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最高;不同功能区乙醛、丙酮、正丁烷和异戊烷等均较为丰富.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甲苯与苯比值(T/B)的均值分别为1.84、2.39、1.28和1.64,同时还存在较多低于1的时段,异戊烷与正戊烷比值(i/n)多数集中在1~4之间,表明宝鸡市VOCs受到机动车尾气和油气挥发、生物质和煤燃烧以及工业涂装和铸造等工业源的影响较大.4个功能区的间/对-二甲苯与乙苯的比值(X/E)均低于2,风景区最小为1.79,表明宝鸡市VOCs一定程度上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根据甲醛与乙醛比值(C1/C2)和乙醛与丙醛比值(C2/C3),表明醛酮类VOCs存在较明显的人为排放源且受到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各功能区OFP为:工业区>风景区>交通区>综合区,OVOCs和烯烃贡献大;各功能区L·OH的范围为8.77~15.82 s-1,工业区乙醛贡献最大,其它功能区异戊二烯贡献大;各功能区SOAFP为:风景区>综合区>交通区>工业区,甲苯、间/对-二甲苯和异戊二烯为关键物种.根据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各功能区的毒性VOCs的危害指数(HI)均低于1,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工业区HI>1的天数占总采样天数的42.86%,存在较大风险;交通区、综合区、工业区和风景区的终生致癌风险(LCR)分别为1.83×10-5、1.21×10-5、1.85×10-5和1.63×10-5,均处于评价体系的第Ⅲ等级,表明有较大可能的致癌风险,LCR超过10-6的物种有:甲醛、乙醛、1,2-二溴乙烷、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和氯仿.  相似文献   
980.
沉积物微生物是农村黑臭水体物质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等过程的主要驱动者,其群落结构组成常因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而变化.以菏泽市东明县29个农村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和沉积物氮、磷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结合Illumina测序结果,分析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范围均较广.与农业面源相比,以农村生活污水为主要污染来源的农村黑臭水体上覆水中氮、磷污染物浓度更高,分别是农业面源的3.1倍和1.5倍.此外,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普遍低于菏泽市土壤元素背景值.该区域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这5种优势菌门的序列总和占全部序列的70.3%~83.6%.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厌氧绳菌纲和放线菌纲是沉积物细菌群落的优势菌纲;硫杆菌属和假节杆菌属是其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中DO、 COD、 TN、 TP和有机质对农村黑臭水体沉积物细菌菌属有显著影响(P<0.05),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