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66篇 |
免费 | 2029篇 |
国内免费 | 507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00篇 |
废物处理 | 1001篇 |
环保管理 | 1345篇 |
综合类 | 9461篇 |
基础理论 | 2959篇 |
污染及防治 | 5377篇 |
评价与监测 | 750篇 |
社会与环境 | 597篇 |
灾害及防治 | 6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435篇 |
2022年 | 885篇 |
2021年 | 773篇 |
2020年 | 620篇 |
2019年 | 566篇 |
2018年 | 668篇 |
2017年 | 784篇 |
2016年 | 930篇 |
2015年 | 1090篇 |
2014年 | 1292篇 |
2013年 | 1616篇 |
2012年 | 1377篇 |
2011年 | 1405篇 |
2010年 | 1162篇 |
2009年 | 1142篇 |
2008年 | 1226篇 |
2007年 | 1016篇 |
2006年 | 1010篇 |
2005年 | 649篇 |
2004年 | 480篇 |
2003年 | 542篇 |
2002年 | 489篇 |
2001年 | 357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387篇 |
1998年 | 303篇 |
1997年 | 331篇 |
1996年 | 286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171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以磷钨酸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考察了几种阴阳离子对磷钨酸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Mg^2+、Ca^2+、NO3^-、SO4^2-和CO3^2-均对催化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中Mg^2+和Ca^2+仅有微弱的促进作用;NO3^-和SO4^2-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也有所增加;CO3^2-则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Mn^2+、Al^3+和Cl^-对光解反应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且Al^3+和Cl^-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02.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用盐酸、硫酸、褐铁矿和硅酸钠制备聚硅氯化硫酸铁(PSFCS)絮凝剂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浸取时间为2.5-3 h,浸取温度为110℃,硫酸浓度为6 mol/L,盐酸浓度为3 mol/L,质量液固比为4∶1,铁的浸出率可达95.7%-96.3%。溶液中加入少量聚乙烯醇作稳定剂,亚硝酸钠作氧化催化剂。PSFCS的合成条件:Fe/Si摩尔比为2,硅酸活化pH值为2,硅酸活化时间是30-40 min,陈化时间是2-2.5 h。与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PAC)比较了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表明PSFCS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1.4%和96.1%。 相似文献
803.
河台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微量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土壤各剖面层中Au及Au的伴生元素As、Hg、Cu、Pb明显高于背景对照区和中国土壤背景值;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受所处土壤环境影响,同时表现出每种植物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对金矿环境的耐性机制;运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 相似文献
804.
805.
806.
菌株Sphingomonas sp.FL降解溴氨酸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了1株澳氨酸降解菌.其可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进行降解并使其脱色,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将其归为鞘氨醇单胞菌属.溴氨酸降解和菌株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7.0,摇床转速100 r/rain,(NH4)2SO4作为氮源,在此条件下,溴氨酸(100 mg/L)在14 h内的脱色率可达99%.低浓度NaCl(<2%)对脱色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NaCl(≥2%)对脱色产生抑制.以Haldane底物抑制模型表征溴氨酸初始浓度对脱色的影响.确定当初始浓度为1 393.5 mg/L时可取得最佳比降解速率1.4 h-1.菌株不能将溴氨酸完全矿化,至反应终点52.4%的有机碳得到去除.利用GC-MS和HPLC-MS分析代谢产物显示.溴氨酸降解的中间产物是邻苯二甲酸,终产物可能为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或2-氨基-4-羟基-5-溴苯磺酸,邻苯二甲酸可经3,4-二羟基苯甲酸途径进一步降解而被菌体利用. 相似文献
807.
聚磷菌厌氧时吸收乙酸和丙酸的代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存在过多的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因为能过量吸收磷而倍受关注。厌氧时,聚磷菌能大量吸收污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为好氧吸磷做准备。经过总结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Accumulibacter吸收乙酸和丙酸代谢转化的化学计量方程,并对模型中系数、还原力的产生、糖原降解途径以及厌氧条件下最终产物PHA的组成进行了讨论,得出挥发酸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且糖原经过ED途径提供还原力,多聚磷酸盐水解提供ATP和释放磷酸盐于体外,最终产生PHA的假设过程。但是,经过众多模型试验,一些假设仍没有得到最后的结论,所以应该进一步用富集程度较高的污泥进行精确研究。本文最终希望利用聚磷菌的代谢模型在工程运用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808.
企业环境等级评价制度将公众第三方引入环境管理体系,着重分析三方在管理中的各自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公众的参与是核心,政府引导是保证企业环境等级评价制度顺利和健康实施的基础,而企业可以通过环境等级评价提高企业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并进一步利用市场增大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809.
含锌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用不同浓度的锌溶液模拟污水,浸种后用水培法培养小麦,全面观察研究不同浓度的锌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同浓度的锌溶液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影响,初步探讨锌对小麦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0 mg/L及20 mg/L的Zn2 溶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25 mg/L~160 mg/L的Zn2 溶液随着浓度的增高使得小麦种子的发芽和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受到押制,同时叶绿素的含量也有所降低;相同浓度的锌溶液对不同品种的小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0.
从城市工业固体废物消纳和废弃采石场作为填埋处置场地的角度出发,对利用废弃采石场作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场址条件进行探讨,通过广州市地区实例说明利用废弃采石场选址作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址的可用性,这对未来废弃采石场的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