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0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230篇
安全科学   390篇
废物处理   186篇
环保管理   305篇
综合类   2358篇
基础理论   610篇
污染及防治   953篇
评价与监测   220篇
社会与环境   221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41.
Gas leakage from pipeline leads to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damages and industrial hazards, so small leakage detection for gas pipeline is essential to avoid these serious leakage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of leakage signal attenuates quickly, traditional detection method which inspects pressure or vibration signal has problem to get effective information from leakage signal. So, a novel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acoustic wave is proposed. This paper, firstly, researches on the phonation principle of pipeline leak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und source, and simulates the leakage acoustic field on the basis of aero acoustics. Secondly, using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method and Fuzz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the laboratory testing for identifying acoustic signal of gas pipeline leakage is presented. Finally, the field applic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tection system could identify small gas leakage effectively and avoids false-alarms which caused by running conditions with a good prospect.  相似文献   
842.
风城超稠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风城超稠油污水乳化程度高、成分复杂,泥质含量高的问题,采用“旋流除油+重力除油+混凝反应沉降+压力过滤”工艺,通过对污水物性分析研究,优化自动加药系统、污泥脱水系统运行参数,开展采出水旋流处理试验,大幅度降低污水调储罐来水含油,实现污油减量。研发针对性强的净水型反相破乳剂,筛选适应性好的净水剂,最终形成适合于风城作业区(50℃黏度≤20000mPa·s)的超稠油污水处理技术,实现净化污水含油≤2mg/L、悬浮物≤2mg/L、净化污水处理合格率100%、污水回用率100%的目标。  相似文献   
843.
通过现场调查、工程分析,对油气田管道工程施工主要工艺环节、施工期间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从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管理、个人防护和应急救援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护管道施工期间劳动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4.
酚类雌激素酶催化降解性的QSA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亮  高士祥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2):2562-2567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和原子类型电拓扑状态指数(ETSI)2种分子结构描述符,分别有效表征了15个酚类雌性激素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分别建立了该类化合物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氧化的速率常数(InkCAT)与分子结构的定量相关模型.以MEDV-13为分子描述符建立的模型显示:影响去除效果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5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5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H2、-O-、-OH和-cCc,以ETSI为分子描述符所建模型表明:影响该反应速率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5个ETSI描述子对应的5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H2、-O-、-OH和>C<.所建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93,LOO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5,表明2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以上结果说明.虽然酚类雌激素的种类、结构多样,但决定其HRP酶催化去除效果的关键结构因素是酚环上所有取代基整体给电子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845.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N/C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846.
以活性嫩黄K-4G染料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多维电极系统处理活性染料废水时色度、COD降解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纯电解法和单纯活性炭吸附法;氧化和还原作用对染料的色度和COD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增大处理系统中溶液的循环流量可显著改善活性炭多维电极系统对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47.
昆明船舶公司生活区污水处理站采用改进型的A2/O工艺,直接利用其生活污水培养污泥,并随时观察和分析工艺中的微孔曝气池运行状况。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培菌的方法,通过近3个半月的污泥培养,顺利实现微孔曝气池的启动。其中,COD、NH3-N的去除变化反映了曝气池启动的进程,至曝气池启动结束,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8.4%、75.7%。  相似文献   
848.
对于MC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毒理学,生态影响,及监测、检测技术等研究领域之中.由于MC产毒藻种类繁多,再加上多达60几种的异构体的存在,每一MC产毒藻类体内其mcy基因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对于MC的产毒合成机理研究非常困难.但近几年对MC的产毒合成机理已经有了突破:三种最主要的MC产毒藻的MC合成过程已经被阐明.  相似文献   
849.
大气环境中氮,硫污染物的循环,正在自然系统改变。人为活动已明显冲击了氮、硫元素的循环过程,它们可能对生物多样性,局地气侯变暖,土壤,水体,人体健康等逐渐带来严重影响。氮、硫污染物亦是大气酸沉降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甘肃平凉市大气湿沉降中氮、硫污染物特征分析,掌握氮、硫污染物动态变化,分析它们在大气湿沉降中的化学变化及污染循环特征,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使氮、硫元素的循环趋于平衡,防止酸沉降在我市发生,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50.
1 问题的提出 胜利油田各培训机构多年来为油田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安全教育培训仍然采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管理方式,培训计划、培训人员、办班情况、培训内容、成绩单等信息均采用人工记录,上报安全处、劳资处等管理部门的材料还是采用传统的纸质材料,工作效率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