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0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230篇
安全科学   390篇
废物处理   186篇
环保管理   305篇
综合类   2358篇
基础理论   610篇
污染及防治   953篇
评价与监测   220篇
社会与环境   221篇
灾害及防治   1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选取自制高岭土颗粒和氧化铝颗粒作为介质阻挡放电的电介质,并将其作为板-板式气体放电填充床反应器的填充材料,通过对反应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电场强度、李萨如图形、放电功率以及电流脉冲情况,初步探讨了粒状电介质阻挡放电机制。并从粒径、成分、排序三个角度进行了结果分析,进而总结这三方面因素对气体放电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52.
太浦河是上海市青浦区第二自来水厂的水源地。自来水厂从河道直接取水,但河水部分水质未达水源地水质标准,不但加重了处理成本,也导致供水水质不能得到保证。傍河布井取水方式能自然净化水质,特别是能去除某些传统自来水厂直接净化河水不能去除的污染物质。通过分析太浦河地区水文地质及水质水量等,探讨了该研究区傍河布井取水的主要技术条件。结果显示在太浦河傍河布井取水,可获得比直接河道取水更为优良的水质,水量充足,且取水工程经济可行,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3.
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吸收法作为一种重要的VOCs末端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应性强、二次污染少、投资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吸收剂与吸收设备是制约吸收法处理VOCs效率的关键因素,在介绍VOCs的危害及常见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简述4类常用VOCs吸收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及离子液体)与2种常用VOCs吸收设备(填料塔与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VOCs吸收剂再生与重复利用的方法。最后,针对吸收法处理VOCs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854.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主成分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安徽省1978~2010年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在对33 a来粮食动态变化的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区域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安徽33 a粮食总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安徽省未来20 a(2011~2030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中长期的模拟预测,以期为相关部门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1978~2010年,安徽省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增长,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曲线的动态变化基本吻合。(2)影响粮食生产的3个主要成分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成本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粮食生产在2011~2030年将保持平稳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2030年粮食预测产量达到4 119万t,比2010年增长了1 039万t,年均增长15%。〖HJ1〗〖HJ〗  相似文献   
855.
基于PCA和SOM网络的洪泽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分4个季度对洪泽湖全湖20个样点的水质理化特征进行了定期监测,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综合评价了洪泽湖水质的营养状况,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网络)分析了洪泽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除了水深(WD)和透明度(SD),洪泽湖的pH、EC、NH+4 N、TN、TP、和CODMn等水质参数季节差异显著。TSIm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4个季节的水质均呈富营养化状态,夏季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PCA分析表明洪泽湖水质主要受离子和氮盐的控制,磷不是控制洪泽湖水质的最主要因素。SOM网络将全湖20个样点聚为G1、G2和G3三类,G1代表洪泽湖相对封闭的北部区域,有沉水植被分布,水质主要受围网养殖污染的影响;G2代表洪泽湖东部和南部区域,〖JP2〗航运繁忙,直接承接淮河入湖河水,水质主要受淮河入湖河水和航运的影响;G3代表洪泽湖西部水域,沿岸密布养殖池塘且人口密度大,水质主要受养殖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影响。研究认为,控制外源污染和恢复沉水植被是防治洪泽湖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56.
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滇池治理的进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成为滇池治理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围绕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采用水资源全要素配置框架下的三次平衡分析理论,从整体上分析了滇池流域水资源供求平衡关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目标和措施。分析表明:在滇池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滇池流域水资源综合平衡管理体系,落实管理措施,从总量平衡的理论上能够充分发挥引水工程的作用,恢复滇池饮用水环境功能,实现水量、水质供求的综合平衡。建议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和模拟实验研究,为在滇池流域实施综合平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857.
针对沙化土地广泛分布的汉江中游河谷平原区,采用MODIS EVI数据分析2003~2011年区域植被状态时空变化,并据此探讨沙化土地的动态特征。利用时序植被指数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植被的总体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缓冲区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区域环境状况的空间差异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并基于不同距离缓冲区的EVI时空差异对比分析,探讨沙化土地动态与植被变化的关联关系。研究表明,近9 a来汉江中游河谷平原区EVI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离河流距离的逐渐增加,每千米范围内各年的年均EVI值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空间特征,并在距河3 km区域处EVI值达到最大;而EVI的时空差异,则体现了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858.
作为洞庭湖一级支流,澧水对洞庭湖乃至长江水系鱼类资源的维持或补充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澧水的鱼类资源现状,于2010年4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澧水水系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鉴定鱼类95种(包括1种湖南鱼类新纪录,4种外来种),隶属于8目19科59属。种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053%。多样性分析表明,澧水不同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好或丰富状态,在空间分布上,鱼类物种数按上、中、下游依次增加,多样性指数也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相似性及聚类分析表明,澧水鱼类群落可分为3个类群,即:上、中、下游类群;上游与中游类群为中等相似,与下游类群为中等不相似,中游与下游类群相似性总体小于与上游类群相似性。澧水鱼类在洄游、摄食、栖息习性等生态类型上呈现多样化特征。调查江段渔获物组成虽存在差异,但主要以鲤、鲫、翘嘴鲌、蒙古鲌、鲇、黄颡鱼、[XCz1.tif;%85%85,JZ]、银鮈、中华花鳅、子陵吻鰕虎鱼等湖泊定居性或山溪流水性[JP3]鱼类为主,“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所占比例极低,鱼类小型化现象明显,原因分析主要与水工建设和过度捕捞有关。[  相似文献   
859.
Abstract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useful indicator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far, EF has been used in numerous studies by academies,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failed to be comparable directly with each other due to imprecise data sets, unmodified accounting methods of pasture and fossil energy, ignored secondary products, undefined process of calculating yield factors and improper biocapacity for biodiversity. In this paper, we elaborated on EF estimating methods from six categories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above. We adopted precise data and revised methods, calculated EF of some secondary products, introduced weighted factor to calculate yield factors and adjusted biocapacity by an appropriate amount. Meanwhile, we investigated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in 2006 to assess EF. Its results showed that Liaoning Province overused its natural capital and was in an unsustainable state. We concluded that two specific problems that had arisen in EF assessment 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for Liaoning Province to improve its unsustainable state.  相似文献   
860.
ABSTRACT

Glob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hinese ideal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Human Beings. The report of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committed to proactive mitigation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further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under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oth of which are largely integrated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BRI are also closely linked with South–South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ooperation proposed by China from previous UN summits. Based on shared ideas, intersected agendas, and compatible governance approaches, BRI an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ow increasingly relevant and they might form synergies based on increasingly interactive relations. In sum, seeking and intensify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BRI and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could address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deficits and enhance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