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东南沿海经常有食用含有河豚毒素节织纹螺的中毒事件发生,含有河豚毒素的动物对河豚毒素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并对环境中的河豚毒素具有趋食性.织纹螺可以富集食物中的河豚毒素,但织纹螺体内的与河豚毒素富集相关的蛋白质还不清楚.为此我们收集了无毒的织纹螺,通过河豚毒素富集实验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在有毒织纹螺中有4种蛋白质表达量显著增多,飞行质谱(MALDI-TOF-MS)鉴定分析它们分别是actin、actin2、beta-actin、膜泡ATP合酶B亚基.分析表明这些蛋白可能与河豚毒素在织纹螺体内富集、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涉汞危废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加强涉汞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通过2007年至2013年对13个持环保部发证的涉汞危废处置企业每年一次的监督性监测,分析了我国涉汞危废处置企业不同环境介质中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至2013年我国涉汞危废处置企业土壤、地下水、无组织排放气体中汞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75~28.4 mg·kg-1、1.0×10-5~1.3×10-4mg·L-1、3.9×10-4~4.0×10-3mg·m-3。利用风险商的方法对不同介质中汞进行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汞存在较高的风险(RQ≥1),除2009年和2012年,其他所有年份高风险的企业超过50%,风险商的范围为0.44~56.8,呈逐渐上升趋势。地下水中汞存在潜在的风险(0.1RQ1)。无组织排放气体中汞的风险较低(RQ≤0.1),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3.
文章以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低山地区人工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法,对不同郁闭度的人工油松林样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的种类组成状况进行了观察和调查,并通过总优势度、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概率等指标来探讨不同郁闭度下的油松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点,以分析油松林郁闭度对其林下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松的郁闭作用下,林下灌木层植物密集,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而草本层植物稀疏,种类贫乏,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油松郁闭度的增加,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升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掌握雾霾期大气PM 2.5和PM 10中无机元素污染特征,于2013年10月20~31日期间采集了东北某市发生严重雾霾时大气PM 2.5和PM 10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中21种无机元素(K、Ca、Na、Mg、Mn、Pb、Cd等)的浓度。结果表明:大气PM 2.5和PM 10浓度普遍超标,超标率分别达88.89%、66.67%;大气PM 2.5和PM 10中元素质量浓度主要是由Na、S、Ca、K、Fe、Al、Si、As、Mg 9种元素贡献;元素的富集状况分析表明,Na、Zn、Ca、Cr、Ni、Cu、Mn、Cd、Pb和As在非雾霾期和雾霾期期富集程度较高,污染较严重,受人为污染源影响较大;以不同元素做参比,所得各元素富集系数不同。  相似文献   
105.
火电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山东省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重点领域。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火电行业的减排背景,分析了山东省火电行业的排污特点及火电行业减排成效,提出了山东省火电行业减排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措施,为火电行业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出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人民生活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障碍。本文分析了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国家大气背景点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组成特征,于2013年2月、7月、9月、12月分别对4个国家大气背景点进行了PM2.5及PM10的采样,通过超声萃取-IC法测定了样品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F-、Cl-、NO-3、SO2-4、Na+、NH+4、K+、Mg2+、Ca2+)质量浓度,结果表明:(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水平一、二季度重于三、四季度,PM2.5、PM10年均值分别为17μg·m-3、32μg·m-3,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区域浓度相当,背景点大气状况良好;(2)PM2.5中水溶性离子比重全年波动不大,为35.5%—42.2%,浓度排序为SO2-4、NH+4、NO-3Ca2+、Cl-、K+、Na+F-、Mg2+,第一季度PM10中Ca2+浓度显著升高,控制风沙尘将有效降低PM10的浓度;PM2.5及PM10中的9种水溶性离子在不同季节的浓度分布规律与颗粒物浓度类似,一季度较高,三、四季度较低;(3)二次离子是背景点区域的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值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当.NO-3、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与NH+4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7539,斜率小于1,水溶性离子中酸性离子的量比铵根离子略占优势,对气溶胶酸度产生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8.
反硝化耐冷菌Acinetobacter johnonii DBP-3的低温除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批实验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一株反硝化耐冷菌Acinetobacter johnonii DBP-3(Genbank登录号JN314436,保藏号CGMCC4753)的低温除磷特性.结果表明,菌株可分别利用氧气(O2)、硝酸根(NO3-)和亚硝酸根(NO2-)为电子受体吸收溶液中的磷酸盐,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吸磷效能的大小顺序为:氧气>硝酸根>亚硝酸根.NO3-的浓度为0~150mg·L-1时,菌株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随着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亚硝酸盐浓度为0~20mg·L-1时菌株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随NO2-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浓度为20~60mg·L-1时,菌株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受NO2-浓度的影响较小;浓度达80mg·L-1时,菌株的除磷能力明显下降.不同碳源条件下厌氧培养的菌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培养时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乙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菌株除磷的适宜pH值范围为7~9.温度为5℃时,菌株仍保持一定的除磷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除磷能力逐渐增加,当温度达35℃时,除磷能力开始下降.菌株对盐度的耐受性在好氧培养时大于缺氧培养.缺氧培养48h,菌体细胞中磷的平均含量可达5.7%,而厌氧培养的菌体细胞中磷的最低含量为2.6%,表现出了明显的聚磷和释磷特性.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富营养化水体或富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Flaky and nanospherical birnessite and birnessite-supported Pt catalyst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Effects of the birnessite morphology and Pt reduction method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complete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HCHO)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flaky birnessite exhibit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than nanospherical birnessite.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Pt on the birnessite catalyst indicated that the reduction method of the Pt precursor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Flaky birnessite-supported Pt nanoparticles reduced by KBH4 showed the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and could completely oxidize HCHO into CO2 and H2O at 50℃, whereas the sample reduced using H2-plasma showed lower activity for HCHO oxid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jointly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surface active sites exposed to HCHO and the dispersion of Pt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喷射火灾下石化管廊管道热力学响应特征,依据流体力学相似理论搭建缩比试验平台,开展石化管廊管道热力学响应试验研究.通过分析火灾中管道热力学响应特征及事故多米诺演化特征,探讨各因素对管道升温和失效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强度理论建立管道失效时间定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功率是管道失效的主导因素,随着火灾功率的增大,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