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4篇 |
免费 | 304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2篇 |
废物处理 | 63篇 |
环保管理 | 104篇 |
综合类 | 569篇 |
基础理论 | 173篇 |
污染及防治 | 274篇 |
评价与监测 | 53篇 |
社会与环境 | 53篇 |
灾害及防治 | 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Steven W. Leavitt Austin Lo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1989,25(2):341-347
ABSTRACT: Stomatal closure during periods of moisture deficiency should theoretically lead to elevated 13C/12C ratios as reduction of available CO2 leads to diminished photosynthetic discrimination against 13C in favor of 12C. Stable-carbon isotope ratio chronologies developed from 5-yr tree-ring groups at 17 sites in six southwestern states were tested for a drought relationship by first fitting a spline curve to each chronology to remove the long-term trend and calculating indices as the ratio of actual to spline curve value. The time series of “Del Indices” so developed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5-yr mean Palmer Hydrological Drought Indices (post-1930 period) and reconstructed July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ices from respective areas. Overall, in the period since 1790, the driest pentads were 1900–04 and 1960–64, whereas the wettest were 1980–84 and 1915–19. Maps of drought represented for two pentads seem to be reasonable representations, although spatial correlations of Del Indices with PHDI were generally not significant. These Del Index drought reconstructions may provide a useful measure of past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drought (stomatal closure), although the present cost of analysis would prevent this from being a routine method. 相似文献
23.
中国磨芋胶资源丰富,在国产的27种磨芋中,有10种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磨芋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产量很高,磨芋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工业和其它行业中。本文对我国可作胶用的几种磨芋资源、分布和应用进行了报导。 相似文献
24.
针对榨菜腌制废水高盐高氮磷高有机物浓度的特征,提出\"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二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化学除磷\"组合处理工艺,在前期对组合工艺中单元工艺的关键工况参数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可使进水COD、NH4+-N、TN及PO43--P分别为10 000、345、550和38.5mg/L的榨菜腌制废水,处理出水COD、NH4+-N、TN及PO43--P分别达到93.6、12.3、18和0.1 mg/L,去除率分别为99.1%、96.4%、96.7%和99.9%,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5.
26.
安装太阳能烟囱后的建筑具有效果优良、节能环保的自然通风系统。室内通风口高度是太阳能烟囱建筑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提出通过改变太阳能烟囱建筑室内通风口高度位置,使太阳能烟囱既可用于建筑的日常自然通风,也能实现室内火灾场景下的自然排烟。利用缩比例实验台研究了不同室内通风口高度对太阳能烟囱建筑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发现自然通风和自然排烟效果随通风口高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最佳室内通风口高度位于窗户上檐位置附近。研究结果对太阳能烟囱建筑的建筑结构关键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腐殖质来源于生物残体的降解,可参与多种污染物迁移转化,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效应。本研究以常见的水平潜流和垂直流2种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无机基质为主构建的常规人工湿地中腐殖质的积累与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水处理运行,水平潜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大部分基质中腐殖质全碳量均有增加,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7~18 g/kg, 垂直流系统在1.9~7.5 g/kg;胡敏素是各系统腐殖质的主体组成,含量最高,水平潜流系统含量在1.55~17.22 g/kg,垂直流系统在1.43~7.21 g/kg。腐殖质另外2种组分,富里酸和胡敏酸碳含量都比较低,水平潜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0.68 g/kg,胡敏酸碳含量0.008~0.26 g/kg;垂直流系统富里酸碳含量在0.015~0.38 g/kg,胡敏酸碳含量在0.05~0.15 g/kg,各系统中富里酸碳含量均高于胡敏酸碳含量;各系统中,根系基质腐殖质全碳及3种组分含量都显著高于非根际基质;不管是水平潜流还是垂直流,低水力负荷系统的比高水力负荷系统更高。 相似文献
28.
为了达到在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可以产生电能的目的,研究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传统的A2/O工艺相耦合的性能。实验中启动电阻为1000Ω,经过37 d的间歇式培养,系统成功启动,最大电压达到574 mV,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2.9%和72.1%。启动成功后外阻改为100Ω,采用连续进水方式考察不同C/N对系统产电及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取C/N分别为3、4、2和6,结果表明,C/N为4.2时系统达到最大电压为534 mV,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6.1%~97.1%,C/N对氨氮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实验说明,MFC耦合A2/O工艺在产电和处理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9.
以调质高炉渣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四辊离心法制备矿渣棉实验.研究高炉渣滴落温度、粘度、离心辊径及转速等工艺参数对矿渣棉成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炉渣滴落温度应控制在1 290~1 420℃之间,高炉渣粘度在1~3 Pa.s;四辊直径分别为1# 213 mm、2# 295 mm、3# 295 mm和4# 295 mm时,转速控制在1# 2 707~3 000 r/min、2# 3 093~4 000 r/min、3# 4 350~4 500 r/min和4# 5 000~5 800 r/min,成纤率较高,成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0.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