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502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1090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孙文寿  孟韵 《四川环境》2006,25(4):64-67,103
正确处理湿式石灰/石灰石烟气脱硫(FGD)过程的石膏结垢、设备腐蚀等问题,是保证FGD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对湿式石灰/石灰石FGD过程中的石膏结垢成因、设备腐蚀原因、烟气再热以及与液固分离等相关的亚硫酸盐的氧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对比了现行技术措施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国情,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因素,就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适宜措施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污染物泄露导致的河流污染问题,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研究对象,以粉煤灰作为吸附剂、有机玻璃反应槽作为反应装置,向其持续注入初始浓度相同的DMP溶液,将其所得实验数据拟合Logistic穿透模型,研究模拟河流条件下,粉煤灰对DMP的动态吸附规律;同时,分析了水流速度、DMP初始浓度及吸附剂投加方式3种因素对粉煤灰去除DM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ogistic穿透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河流中粉煤灰动态吸附DMP的过程;提高溶液的进水流速,污染物更容易穿透吸附剂表面,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吸附量由17.81 μg·g-1增加至27.78 μg·g-1,最大去除率由35.63%升高至55.57%,穿透时间提前;随着DMP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粉煤灰与DMP分子之间的浓度差增大,相同时间内与粉煤灰接触的DMP污染物增多,达到饱和的时间由131 min缩短至119 min,穿透曲线上的穿透点左移,粉煤灰的吸附性能提高;将粉煤灰全部平铺在槽体底部时,吸附质能够充分地与其接触,传质阻力减小,吸附速率常数由0.003 9提高至0.004 7,粉煤灰的吸附率升高。该研究可为河流突发性污染的应急处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余美  李云历  赵晴  吕慧  孟了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0):5472-5478
为提高反应器的稳定性,同时对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DS-EBPR)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以及物质转化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实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分别培养DS-EBPR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结果表明:GSBR(颗粒污泥SBR)乙酸根平均去除率和磷平均去除率均高于FSBR(絮体污泥SBR);且GSBR中PHA(聚羟基脂肪酸)的作用机制相比于FSBR明显优于glycogen(糖原),表明GSBR具有更好的功能微生物富集作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poly-S(聚硫颗粒)储存形式的转变表明DS-EBPR系统中poly-S的转化形式并不是根据反应阶段固定的,而是根据系统能量供需状态变化的,且对比硫循环转化效果显示GSBR的能量利用效率高于FSBR。  相似文献   
994.
为了降低合成革废水的毒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臭氧紫外催化氧化+化学沉淀组成预处理,后经生物法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胺(DM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96%%和96%左右。该工艺克服了传统生物处理中废水的可生化性差、无法提供足够的碳源供生物脱氮等问题,而且简单、经济,对于该废水治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环境监测、气象常规观测、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等资料,采用气溶胶激光雷达和HYSPLIT模式对2018年8月1—2日发生在天津市夏季的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弱气压场、低空逆温和偏东暖湿气流的输送为此次重污染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气溶胶激光雷达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存在明显的水平输送和垂直分布特征,市区PM2.5浓度升高除与水平输送有关,还与本地低空逆温造成的PM2.5积累密切相关;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追踪研究表明,PM2.5前期积累爬升阶段,气团主要来自偏南气流,200、500、1 000 m高度气团均有明显沉降,后期气团来向转变为较清洁的偏东暖湿气流,但同时带来大量水汽,造成天津市相对湿度的增加。此次污染过程前期是由于静稳天气形势导致PM2.5积累,后期主要是天津市各区县之间PM2.5的输送以及偏东暖湿气流输送水汽导致相对湿度的增加,污染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996.
997.
高铭骏  汪旭  孟玲珑  李天昕 《环境化学》2022,41(3):987-1000
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大量开发,使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海岸带环境问题加剧.为了研究沿海发展区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程度与驱动因素,探究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关联性,选择沿海的海绵城市试点—庄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地下水与土壤的野外采样检测,运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利用...  相似文献   
998.
广西罗城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为主,辅以地质剖面遗迹景观和地质构造遗迹景观等.介绍了罗城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分布,并从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99.
2018年8月(丰水期),在嫩江支流甘河,调查了19个点位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并运用聚类分析、Mcnaughton优势度分析和IBD(biological diatom index,硅藻生物指数)3种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清洁状况,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甘河共鉴定出着生藻类90种(属),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生物量丰富。丰水期甘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为健康,着生硅藻主要由清洁种构成,其中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0.48,为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河采样点位可分为3组;其中组1和组2点位主要位于甘河上、中游,上、中游水质、生境质量较好,健康程度较高,优势种均为清洁种,上游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达到了0.64;组3点位均位于甘河下游,下游人为干扰较强,健康程度较其余两组偏低,Nitzschia palea和Nitzschia paleaeformis等耐污种在组3的优势度较高。导致甘河着生硅藻群落清洁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差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中影响中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影响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和总磷。由此可见,着生硅藻群落可以较好的指示甘河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和营养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