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7篇 |
免费 | 558篇 |
国内免费 | 3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3篇 |
废物处理 | 30篇 |
环保管理 | 96篇 |
综合类 | 1119篇 |
基础理论 | 23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9篇 |
评价与监测 | 86篇 |
社会与环境 | 65篇 |
灾害及防治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42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110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我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框架尚不健全,修复技术研发及筛选过程中对修复产生的\"二次污染\"认识往往不足。基于绿色可持续原则,从污染物排放、环境敏感程度、环境风险、土壤及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社会可接受程度等方面探讨环境指标的构建,并以北京某废弃焦化厂土壤修复方案筛选为例,进行了2项方案的环境比选。结果表明:原位热脱附温室气体及大气有组织排放分别为异位热脱附的6.0,1.49倍,但前者造成的环境风险、敏感程度及社会接受程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后者,为优先推荐方案。如何实现污染物减排以及环境风险的控制是两方案分别需要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次建立的环境指标体系可用于决策及技术筛选,也可通过识别的关键环境因素进行技术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482.
为使危险品运输路径优化问题更加贴近现实,通过梳理危险品运输路径优化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运输方式的视角总结危险品在单式运输、多式联运和选址-选线问题等3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国内外在关键因素选取以及建模和设计算法上的差异,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单式运输研究由单目标优化向多目标优化问题发展,多式运输研究从多式联运向多式联运选址-选线问题发展,研究方法也从精确算法到启发式算法或进化算法求解转变,研究方向可从时变网络和有限理性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83.
为预防海洋平台泄漏引发的连锁事件,运用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MATEL)及贝叶斯网络(BN)的集成方法动态分析泄漏演化脆弱性风险。构建脆弱性风险指标体系,利用DEMATEL方法研究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海洋平台泄漏连锁风险演化模型,并转化为对应的BN模型,引入事故先兆数据,动态分析发生局部燃烧爆炸A、连锁火灾爆炸B、小型油气泄漏C和大型油气泄漏D等事故的概率。结果表明:组织管理因素易影响其他风险因素;海洋平台发生A、B和D等严重事故的概率随运行年限增加而增大;DEMATEL-BN方法克服静态风险分析方法不能有效利用运行数据的不足,实现海洋平台风险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484.
在全球升温的背景下,为确保跨越多年冻土区的青藏铁路安全运营,收集青藏铁路沿线的气候变化资料,调查铁路路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对路基、桥梁和涵洞等方面的病变,提出确保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的稳定性对策。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导致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设置排水沟、保温盲沟、坡脚增设土护道以及封堵道床、涵洞路基体空洞等措施可防止积水对建筑物造成冻胀作用,预防多年冻土造成的热侵蚀;增设热棒、坡脚增设土护道加保温板、坡面采用片(碎)石护坡、遮阳板、植草等坡面热防护措施可冷却路基,保护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485.
以自然环境广泛存在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和丝光沸石为吸附剂,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对比研究了微塑料和沸石两种单一体系,以及沸石和微塑料共存的复合体系下吸附剂分别对氨氮吸附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体系下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单一和复合体系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是吸热熵增过程,而微塑料吸附氨氮是放热和熵减的过程;沸石(74.85%)和复合体系吸附剂(82.68%)对氨氮的去除率在pH=6时均达最大值,而微塑料吸附氨氮随pH的提高而逐渐增大;腐殖酸对沸石吸附氨氮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率从60.29%降低至17.35%,而对微塑料的吸附作用影响较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沸石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引力吸附氨氮,而微塑料通过影响沸石表面O—H和Si/Al—O基团改变了其对氨氮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86.
选取2家典型农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农药制造行业废气排放特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由于产品、生产环节的不同产生的污染物存在一定差异,A企业污染物以氨、含氧有机物和卤代烃为主,B企业污染物以卤代烃为主.臭氧生成潜势(OFP)范围在1.96~107.24 mg·m-3之间,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范围为0.94~74.72 mg·m-3,对OFP和SOAFP贡献较大为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和卤代烃.农药企业恶臭物质较为复杂,主要恶臭物质涵盖了硫化物、含氧有机物、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烃.农药企业所有排气筒废气的LCR均高于10-6,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A企业LCR范围为4.10×10-6~5.34×10-3之间,B企业LCR范围在1.23×10-3~4.35×10-1之间,卤代烃,特别是1,2-二氯乙烷是农药企业主要的致癌风险物质,需要企业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87.
湖泊湿地是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生态系统,在区域水资源调蓄、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沉积物细菌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力.为探明银川市典型湖泊沉积物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银川市3个典型湖泊(阅海湖、鸣翠湖和犀牛湖)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4月、7月和10月采集表层沉积物,应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并探究其与重金属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银川市3个典型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危害系数远小于40,生态危害指数远小于150,危害程度均为生态轻微危害. 3个湖泊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各湖泊不同季节多样性有显著变化,群落组成也存在显著差异.阅海湖、鸣翠湖和犀牛湖的优势种菌门(相对丰度排名前3)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下级阶元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银川市典型湖泊门水平分类上出现的主要差异物种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阅海湖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Cu、Fe、Mn、Zn、As和Pb显著相关,鸣翠湖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Fe、Pb和Cr显著相关,犀牛湖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重金属相关关系不显著.沉积物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对银川市阅海湖和鸣翠湖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是引起湖泊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88.
基于开封市污灌与工业复合区农田表土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Cr、 Ni、 Cu、 Zn、 Cd、 Pb、 As和Hg)含量,利用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来源和贡献率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ω(Cr)、 ω(Ni)、 ω(Cu)、 ω(Zn)、 ω(Cd)、 ω(Pb)、 ω(As)和ω(Hg)平均值分别为52.19、 25.00、 42.03、 323.53、 1.79、 53.45、 9.43和0.20 mg·kg-1,其中Cr、Ni和As低于潮土背景值,Cu、 Zn、 Cd、 Pb和Hg高于潮土背景值. ②8种重金属有4种来源:自然源、农业污水灌溉源、工业大气沉降源和交通运输源,Cr和Ni主要为自然源,Cu、 Zn、 Cd和Pb主要为农业污水灌溉和交通运输,As主要为自然源和农业污水灌溉,Hg主要为工业大气沉降. ③APCS-MLR和PMF源解析结果表明工农业活动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研究区9个采样小区APCS-MLR平均贡献率为76.01%(自然源和农业污水灌溉源)、 22.71%(工业大气沉降源和交通运输源)和1.28%(未知源),PMF平均贡献率为59.66%(自然源和农业污水灌溉源)和40.34%(工业大气沉降源和交通运输源),其中LZ、 XZ、 NLT、 PT、 YLZ和BC的两种模型源解析结果基本一致,WL在APCS-MLR模型更优,SG和QT在PMF模型更优.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9.
为防范黑天鹅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极端影响,在隐喻理论视角下深入研究黑天鹅的溯源、嬗变与展望。首先,从历史源流与发展态势2方面,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黑天鹅风险隐喻的认知构建机制,总结黑天鹅总体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划分黑天鹅创建奠基、探索发展、创新完善3个重要嬗变阶段,提出数智赋能背景下黑天鹅的研究困境与未来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黑天鹅的风险隐喻含义是具有稀有性、偶发性,出人意料且无法预测,并产生极端负面影响的风险事件;黑天鹅风险隐喻的发展将进入数量波动变化的理论分化阶段,研究方向应从泛化应用到精准应用、从单一风险到复合风险、从孤岛研究到群体研究。 相似文献
490.
家庭食物-能源-水 (FEW) 3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对其中1种资源的管理政策调整会对另外2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深入理解其耦合关系。传统农村家庭屋顶和庭院的闲置率高,可利用潜力大,但城市家庭FEW的政策情景往往无法简单套用在农村家庭,尤其是仍保留传统村庄特点的农村家庭。通过深入梳理中国传统农村家庭FEW消费模式和国内外相关政策关联内容设计,全新构建了传统农村家庭FEW耦合研究框架。该框架由家庭FEW消费模块、屋顶/庭院利用模块和政策输入输出模块构成,能够清晰地展示政策实施中跨边界耦合影响发生的节点,提高对资源利用的理解和管理路径的识别。该框架可用于传统农村家庭FEW相关政策收集和制定、政策影响评估和政策优化,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