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965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560篇
基础理论   448篇
污染及防治   712篇
评价与监测   128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浙江省灾害预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态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系统动态学方法,构造了浙江省灾害预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态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浙江省进行了初步的仿真研究,以寻求适宜的防灾政策。  相似文献   
902.
地震火灾事例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本文介绍了世界上典型的几个地震火灾的例子,汇总了中外地震史上曾发生过的地震火灾,并且较详细地介绍了产生地震火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03.
开展我国的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热灾害事故屡屡发生,损失巨大,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今,热灾害事故的防治,是一门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工程研究体系。社会需求、基础研究的支持和高新技术的配合,使得开展这项研究的条件与时机己经成熟。现简略介绍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体系的结构,以及这项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相似文献   
904.
固上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樟脑和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固上顶空气相色谱法的理论和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用于樟脑和萘的测定,最小检出量达10-9g,回收率为96.0~101.3%.本法基体干扰小,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05.
Sulphur dioxide (SO2) is one of the main atmospheric pollutants in central Taiwa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O2 concentration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te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the Taiwan Weather Bureau. It reveals that SO2 concentration is high in winter and low in summer an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centers are located south of the Taichung coal-fired power plant, the main source of SO2 emissions in the region.The loc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centers changeswith different prevailing winds. SO2 variations due towind direction are not unique. During short periods,whe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onstant, variationin the pollution sources cause variations in thespatial distribution. This has been deduced byappreciation of Intervention analysis to time seriesof hourly data.  相似文献   
906.
黄河口的水质、底质污染及其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2001年在黄河口附近所取的3处水样和3处泥样中污染物的含量,并与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利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水体泥沙质量标准等分别对水体和底泥中的重金属(砷)和氮磷污染进行了评价.认为黄河口的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汞和氮;泥沙污染尚不严重,但污染物的增长率高;水体中较高的氮含量和泥沙中氮含量的迅速增高可能会对渤海湾的富营养化情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07.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方法测定了燕麦畏在土壤、麦秆和麦粒中的残留量。样品用异辛烷和异丙醇混合溶剂提取,方法的回收率在82~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8%。  相似文献   
908.
通过总结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经验,简述近年来中国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评估技术的进展以及所发挥的作用。结合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和未来我国"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进的需求,提出在监测网络、监测技术、排放清单、预测预报产品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有待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9.
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当样本容量满足检验方法要求时,用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皮尔逊、概率纸等法对绵阳市城区SO2监测值进行分布类型的统计检验。其结果SO2的时空分布类型为近似对数正态。用几何均数代表样本的平均值,例行监测时段的SO2测值与增加采样频率后的测值基本无差异。而用算术均数表示平均值时,均值则落在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外。故当样本分布类型确定后,样本的主要特征数应由分布类型确定。  相似文献   
910.
The present study used ultraviolet absorption (UVa) and the florescence intensity (FI) to evaluate the coagulation efficiency for removing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n the raw water from Min-Ter, Li-Yu-Ten and Yun-Ho-Shen reservoirs in Taiwa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tio of DOC removal rate and FI removal rate was maintained at about 1 at various coagulant dosages. However, the ratio of DOC removal rate and UVa removal rate decreased as the coagulant dosage increased. In addition, after coagulation, the use of florescence intensity instead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s better than UVa for measuring the DOC removal rate of the raw waters gathered in different months from the three reservoirs. Furthermor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rescence intensity and DOC removal rate was observed, and the DOC/FI ratio of raw water from each reservoi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OC residual concentration after enhanced coagulation. This result shows that fluorescence analysis can be used for on-line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c matter removal in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