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1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1591篇
安全科学   468篇
废物处理   196篇
环保管理   317篇
综合类   2907篇
基础理论   74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27篇
评价与监测   241篇
社会与环境   229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马娟  王谨  俞小军  周猛  孙洪伟  王磊 《环境科学》2017,38(12):5146-5153
实验采用改良型CAST工艺,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P、回流比及温度等不同运行模式对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进水C/P由50升至100,系统除磷率均值从15%迅速升至95.6%,除磷性能显著提高;继而降低C/P至75,除磷性能因进水碳源不足再度下降,除磷率均值为51.4%,且长期投加易降解碳源引发系统污泥膨胀并导致污泥大量流失.C/P较低情况下,回流比由25%降低至12.5%,除磷性能提高2.3倍,继续降低回流比至0,除磷性能反而下降;温度实验研究则表明,低温系统(14℃±1℃),除磷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而高温短程硝化系统(27℃±1℃)除磷率仅为14.1%,可见低温更有利于系统磷的去除.吸磷小试发现,常温系统污泥以O_2、NO_3~-和NO_2~-为电子受体均能进行吸磷,而低温系统污泥能以O_2、NO_3~-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高温系统污泥则仅能以O_2为电子受体进行少量吸磷.此外,实验还发现,系统短期闲置导致的污泥"饥饿"有利于系统除磷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2.
容积负荷对ABR-MBR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亮  尤雯  韦佳敏  吴鹏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8,39(1):239-246
采用连续流ABR-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不同容积负荷(volume loading rate,VLR)对该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察ABR进水容积负荷(以COD计,下同)分别为0.76、1.01、1.51和2.27 kg·(m~3·d)~(-1)时系统去碳脱氮除磷的性能,并在各ABR容积负荷条件下考察MBR容积负荷对MBR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R进水容积负荷为1.51 kg·(m~3·d)~(-1)的条件下,系统A2隔室COD去除量最大,并在MBR容积负荷为0.462 kg·(m~3·d)~(-1)时,MBR反应器中实现了短程硝化,系统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72%以上,厌氧释磷量为7.41 mg·L~(-1),缺氧吸磷量达到15.42 mg·L~(-1),出水PO_4~(3-)-P浓度低于0.5 mg·L~(-1),这表明短程硝化更有利于强化ABR-MBR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53.
不同国家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比较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颁布了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标准及基准背景技术文件,为发展中国家启动标准制订和开展基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参考.然而,由于各国在环境立法框架、基准推导过程、环境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人群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基准名称、基准功能、保护受体以及基准取值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综述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名称、功能及基准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设定、致癌物可接受风险水平选择以及人体暴露参数确定等4个方面,对不同国家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区域差异制定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的对策与方略,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和标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4.
李栋  姚鹏  赵彬  王金鹏  潘慧慧 《环境科学》2015,36(8):2791-279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长江口-浙闽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的色素组成和含量,探讨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和浮游植物色素保存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色素类型主要为沉积绿素(chloropigments,Chlorins)[包括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及其降解产物(pheopigments,Pheo-a),如脱镁叶绿素a(pheophytin-a,PHtin-a)、脱镁叶绿酸a(pheophorbide-a,PHide-a)、焦脱镁叶绿素a(p Pheophytin-a,p PHtin-a)、甾醇绿素酯(sterol chlorin esters,SCEs)和胡萝卜醇绿素酯(carotenol chlorin esters,CCEs)].Chlorins高值区呈南北两大斑块状分布,可能主要是受到长江冲淡水及浙闽沿岸泥质区上升流输运的营养盐的影响.研究区域内类胡萝卜素整体上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在长江口以及浙闽沿岸各呈现一个高值区.基于沉积物中特征类胡萝卜素比例估算得到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中硅藻、甲藻、定鞭藻、青绿藻、隐藻和蓝藻的相对贡献分别为48.8%±17.4%、10.7%±11.5%、8.1%±7.2%、18.6%±8.2%、9.4%±6.4%和4.3%±3.2%.对营养盐水平、水体盐度等外界环境的偏好导致硅藻和甲藻比例离岸降低,青绿藻、隐藻和蓝藻比例离岸增加.Chl-a/Pheo-a比值的分布表明,较高的沉积速率以及季节性的底层水体缺氧事件导致了近岸海域(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外缘、杭州湾湾口以及浙闽沿岸上升流区)具有较高的沉积色素保存效率,这些沉积色素保存效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进行海洋生态环境历史重建的理想区域,而杭州湾水体通过舟山群岛与外部海水进行水体交换时造成的较差沉积环境可能是导致杭州湾外海具有较低沉积色素含量和较低保存效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5.
北京市郊区夏季臭氧重污染特征及生成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北京郊区夏季O3(臭氧)重污染过程特征及O3生成的光化学敏感性,基于2016年夏季在北京郊区开展的针对O3及其相关污染物的强化观测试验(7月23日—8月31日,共计40 d),分析了观测期间O3浓度[以φ(O3)计]变化特征、O3重污染过程主控因素与O3敏感性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φ(O3)超标时有发生,最大小时φ(O3)为151.1×10-9,其中有15 d的φ(O3)最大8 h滑动平均值(O3-max-8h)超过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占观测天数的37.5%;不同O3重污染过程成因有所不同,城市烟羽传输的污染物对郊区O3重污染过程影响显著(观测期间臭氧重污染过程:过程1,7月27—29日;过程3,8月9—11日;过程4,8月16日;过程5,8月21—24日),区域光化学污染对郊区O3重污染过程也有贡献(观测期间O3重污染过程2:8月4—6日);结合后向气流轨迹进一步辅助说明了不同重污染过程中O3的来源不同.研究还发现,观测区域存在反“周末效应”现象,说明观测区域周末受人为影响较为明显;基于观测数据计算的OPE(O3生成效率)分析了O3光化学敏感性表明,在有OPE值的22 d内NOx控制区和VOCs控制区出现的概率(41%)相等,即观测区域O3对NOx和VOCs均敏感;此外还发现,在O3重污染过程中光化学敏感性会随其反应进程发生改变,由NOx控制区逐渐转变为VOCs控制区.   相似文献   
156.
文章通过判别分析法,尝试构建一套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县通用的指标体系,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国土空间开发支撑条件。通过在广西10个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县的实践应用,将县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城镇空间分别小于30%、20%和10%,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空间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空间均大于50%。研究成果为全省范围推广县域空间功能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交通隧道施工期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针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隧道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研究了施工中含污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污染以及地下水疏排给隧道周边水资源流失两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数量随施工进展与现场情况变化进行增减,以满足施工期不断变化情况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准确评估;该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木桶理论"的原理,明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最严重环节,有助于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8.
李萌  刘汉湖  李凯 《环境工程》2017,35(1):15-19
分别构建无植物、宽叶香蒲和芦苇3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对受到TCE(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无植物湿地系统和芦苇湿地系统的出水TCE去除率波动较大,香蒲湿地系统出水TCE去除率相对稳定,其出水TCE平均去除率为77.7%,最大值为87.5%,最小值为70.7%。对于无植物湿地系统,湿地床中层和下层的TCE去除率相差较大,而该差异在香蒲和芦苇湿地系统中并不明显。在湿地系统中TCE沿水平方向的降解反应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9.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宜松  曹国良  张萌 《环境工程》2017,35(5):136-140
基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选取60项指标建立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对延安市、榆林市2000—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榆林市发展基本趋于一致: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但可持续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较低;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资源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的恶化及治理的低效。  相似文献   
160.
李萌  敖天其  陈婷 《环境工程》2017,35(9):131-135
以梁平县境内高滩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方法,研究在子流域尺度上COD、BOD5、氨氮和总磷4种水质要素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高滩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要素有着重要影响,林地能够改善河道水环境,旱地和城镇村和工矿用地是COD、BOD5和氨氮的主要污染来源,园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及水域对污染物的影响较弱,说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是高滩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