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37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614篇
基础理论   168篇
污染及防治   195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基于Bow-Tie技术的民用机场安全风险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用运输机场具有运行环境复杂、事故成因复杂、驻场单位众多等特点,其事故成因更具有动态性、隐蔽性、综合性和因果连带性。因此,机场的日常运行安全风险分析一般需要借助多种工具才能完成。本文系统的介绍了一种实用的风险分析方法-Bow-tie风险技术,Bow-tie是一种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工具,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因素、设置风险屏障、采取风险控制和(减缓)恢复措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该方法可以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原因、后果、屏障建立是否充足提供一个可视化的评估。本文就Bow-tie技术在民用机场安全风险中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描述,最后给出了其在民用机场风险分析中应用的一个实例,并就其可行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Bow-tie风险技术是集故障树、事件树和圆葱图理论相结合的系统风险分析及量化技术,对组织缺陷以及人为失误占主导因素的民用机场运行安全风险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2.
叶淼  朱琳  刘旭东  黄勇  陈蓓蓓  李欢 《环境科学》2024,45(4):2280-2291
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中存在的光谱有效信号薄弱和光谱信息冗余问题,提出结合连续小波变换、SHAP和XGBoost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框架.以北京市延庆区和房山区永久基本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处理的土壤光谱反射率数据构建初始XGBoost模型;然后,利用SHAP方法分析模型中各波段的贡献度以筛选特征波段;最后,基于特征波段重新构建和优化XGBoost模型,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发现连续小波变换尺度为25时,利用SHAP方法选取的40个特征波段构建的XGBoost模型准确性最高,有机质含量反演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2为0.80,RMSE为3.60g·kg-1;随着连续小波变换尺度的增大,R2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5尺度下的R2比21尺度的高0.37;SHAP方法选取的特征波段比Pearson相关分析法少682个,RMSE低0.69 g·kg-1;XGBoost模型的R2分别比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模型高4%和8%.验证了结合连续小波变换、SHAP和XGBoost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  相似文献   
963.
采用铁炭微电解-C1O2催化氧化串联工艺对以甲苯、溴化钠、三乙胺、苯甲酸钠、米唑、二甲基亚酚、酮康唑母液等物质为主的酮康唑废水进行预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75%以上.经过预处理的废水再按一定比例与冲洗废水混合,经PAC-SBR生化处理后,可使出水的COD、色度等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64.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吸附及再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胞外聚合物 (EPS)对活性污泥吸附及再生的影响 ,探讨吸附、再生机理。吸附试验表明 ,EPS与污泥吸附能力显著相关 ,随着污泥负荷的降低 ,EPS增加 ,污泥的吸附能力提高 ;并且有机物种类对污泥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 ,研究表明吸附机理主要是生物絮凝作用。此外 ,再生试验结果表明 ,再生能增加中负荷 (Ns) =0 3~ 0 5kgBOD5/kgMLSS·d污泥的吸附能力 ,但不能改变高负荷 (Ns) =2~ 3kgBOD5/kgMLSS·d污泥的吸附能力。其作用机理是再生过程可迫使中负荷污泥进入内源代谢期 ,使污泥中的EPS增加 ,絮凝活性增加 ,吸附能力提高 ,而高负荷污泥再生后EPS则无变化。同时 ,再生过程将使污泥的脱氢酶、OUR降低 ,代谢活性降低。对于高负荷污泥的再生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965.
● The main direct seal up carbon options and challenges are reviewed. ● Ocean-based CO2 replacement for CH4/oil exploitation is presented. ● Scale-advantage of offshore CCS hub is discusse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technology is an imperative, strategic, and constitutive method to considerably reduce anthropogenic CO2 emissions and alleviate climate change issues. The ocean is the largest active carbon bank and an essential energy source on the Earth’s surface. Compared to oceanic nature-based 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 carbon capture from point sources with ocean storage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solving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problem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ecent state-of-the-art developments in offshore carbon storage. It first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C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uncertainties of oceanic nature-based CDR. The second section outlines the mechanisms, sites, advantages, and ecologic hazards of direct offshore CO2 injection. The third section emphasizes the mechanisms, schem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covery efficiency of ocean-based CO2-CH4 replacement and CO2-enhanced oil recovery are reviewed. In addition,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economic aspects of offshore CCS and the preponderance of offshore CCS hubs. Finally, the upsides,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offshore CO2 storag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66.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硝酸雾采样方法比对实验研究,提出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硝酸雾包括硝酸气体、硝酸液滴及颗粒物中的硝酸盐。建立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硝酸雾的分析方法:使用经1 mol/L Na2CO3溶液浸渍的石英滤膜捕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硝酸雾,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采样体积为0.4 m3时,方法检出限为0.04 mg/m3;低、中、高浓度空白加标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均在9.2%以内,加标回收率为89.9%~117%。选取4种典型硝酸雾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实际样品采集与分析,硝酸雾质量浓度分别为1.62、1.86、1.63、19.8 mg/m3。对电子元件电镀车间固定污染源废气进行不同浓度的实际样品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0%和104%。  相似文献   
967.
《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未明确其中的金属指标是检测可溶态含量还是总量,导致各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的采样和前处理环节存在较多不确定之处。梳理了国内外地下水监测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实验比对,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铜、铅、锌、铁、锰的可溶态含量和总量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铁和铅检测结果的差异最明显,铁和锰检测结果的差异会影响地下水质量类别判定。《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金属指标应检测可溶态,包括汞、砷和硒。充分洗井后采集的地下水样品存在一定的浑浊度是合理的。完成采集的地下水金属指标检测样品中不应包含沉淀相。测定地下水可溶态汞、砷和硒时,如采用原子荧光法,则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则无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采样及前处理关键环节和地下水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68.
微囊藻毒素-LR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盛建武  何苗  施汉昌  钱易 《环境科学》2006,27(4):783-786
通过对新西兰大白兔免疫自制的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完全抗原BSA-MC-LR,获得了质量较好的抗MC-LR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表明抗体的效价能达到1.5×105;固定包被抗原OVA-MC-LR,采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标准曲线表明对水样中MC-LR的检测下限为10ng/L,线性区间为30ng/L·3μg/L,能满足对饮用水和地表水中MC-LR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69.
采用连续灌胃的方式对SD大鼠进行三丁基锡(TBT)染毒,剂量为0、0.1、1.0、和10.0 mg·kg-1,分别在暴露的第4d、8d处死动物,取肝脏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DNA损伤.结果表明,TBT暴露第4d时,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显著升高(p<0.001),而各浓度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第8d时MDA含量随TBT暴露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趋势,高浓度组(10.0 mg·kg-1)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尾长和尾相在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升高,但高浓度组升高的趋势稍下降.研究结果提示TBT染毒对大鼠有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70.
共代谢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瓦呼仪测试法测试了呋喃等6种难降解有机物在单一基质和与苯酚共基质的条件下生物降解性能,研究共代谢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共代谢对呋喃、喹啉、吲哚生物降解性能有明显提高,吡啶、联苯、三联苯在低浓度时,生物降解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