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4篇
综合类   617篇
基础理论   450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9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91.
The paper gives a special dynamic pursuing ecological model on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of nitrogen in the whole range 9.6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f Chinese mainland, basing on the reservoir-content and flux-rate of nitrogen and among the four spheres: atmosphere, pedosphere, biosphere, and hydrosphere, and the law of bio-geochemical cycle of nitrogen, the model predicted the size of reservoir capacities and fluxes of nitrogen in each sphere. Through tested and verified, the model was proven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相似文献   
592.
地浸采铀技术与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浸采铀是世界上十分先进的采矿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按一定网度布置工艺钻孔,从注液注孔入地浸液,使地浸液与铀进行充分反应,经铀液孔提出地表,在地表工厂进行萃取铀的过程,地浸法分为酸法和碱法两种,地浸采铀能使低品位砂岩型铀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由于对环境污染小,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但是并非所有的砂岩铀矿都能地浸,只有符合地浸地质-水文评价指标的砂岩铀矿才能地浸。地浸工艺包括钻孔的布置、浸液的配制、地下水的复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我国的地浸采铀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90年代中期开展了大规模的地浸砂岩铀找矿与开采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疆512矿床是就是利用地浸技术评价与开采的我国第一座大型地浸铀矿山。  相似文献   
593.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物的代表,蒽为多环芳烃的代表性化合物,研究了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两种底泥对蒽的吸附均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出现的阶梯是由于蒽-甲醇分子的溶剂化作用及底泥颗粒的表面不均匀性所致;未参与溶剂化作用的甲醇与溶剂化蒽分子间存在竞争吸附;固体疚应对吸附容量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4.
In this present study, we reported broccoli(Brassica oleracea L.)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NPs) in green chemistry method. The synthesized metal nanoparticles are evaluated their antimicrobial efficacy against different human pathogenic organism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analyzed using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a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d 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In addition, gold and silver NP antimicrobial efficacy was checked by disc diffusion assay. UV–Vis color intens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was shown at 540 and 450 nm for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respectively. Higher magnification of the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 shows the variable morphology of the gold nanoparticles such as spherical, rod and triangular shapes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seen in spherical shapes. The average spherical size of the particles was observed in 24–38 nm for gold and 30–45 nm for silver NPs.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which were crystalline in nature. Additionally,the functional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spectra revealed phenols, alcohols, aldehydes(sugar moieties), vitamins and proteins are present in the broccoli extract which are accountable to synthesize the nanoparticles. The synthesized gold and silver NP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tested bacterial and fungal pathogen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μg/m L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broccoli mediated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shown pot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human pathogens.  相似文献   
595.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杀菌剂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筛选结果表明,绿亨一号 多菌灵、五氯硝基苯 多菌灵、多菌灵 普克、敌克松 普克等混配药剂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持效期长,可作为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土壤消毒剂使用。  相似文献   
596.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总被引:91,自引:1,他引:91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环境》2003,12(2):192-197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97.
对中国22个城市、2个直辖市和饮水氟含量极高的河北省霸州地区4个村庄的饮用水氟含量与当地18岁左右居民尿氟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大部分城市饮用水氟含量处于低水平。而包括氟中毒地区在内的全国部分城市和地区饮用水氟含量与尿氟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相对其它摄取氟元素渠道来说,饮用水仍然是中国居民氟的主要摄入来源。  相似文献   
598.
粉葛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葛根腐病是粉葛生产上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作者对病原作了人工分离和接菌试验,观测了温度、pH对病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对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和试验,探讨了该病的有效防治药物及对策。  相似文献   
599.
菌剂对堆肥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冯宏  李华兴 《生态环境》2004,13(3):439-441
好氧高温堆肥是一种受微生物控制的有机物降解和转化的过程。在堆肥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有机物降解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种群不同。接种菌剂可以使堆肥物料快速达到高温、控制堆肥过程中臭气的产生,缩短堆肥腐熟进程;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堆肥质量。堆肥产品含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作物增产效果显著。文章总结了接种菌剂在堆肥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效果,提出接种菌剂的研究首先应利用传统微生物研究法和先进的分子生态学技术摸清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活动规律,逐步筛选出所需功能性菌群,在堆肥应用时要确定菌剂的最佳接种时间和接种量。  相似文献   
600.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影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张金波  宋长春 《生态环境》2003,12(4):500-50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监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时所采用的一些敏感性指标: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CO2通量和qCO2、轻组有机质和颗粒态有机质、溶解态有机碳(DOC)。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土壤有机碳相比,微生物量碳库的周转率更大,周转时间更短,在土壤总有机碳变化可检测之前,土壤微生物部分的变化可能被检测到,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轻组和颗粒态有机质是自然土壤肥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土地管理方式影响最明显的部分,对于准确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CO2,通量和qCO2,可以综合反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利用土壤有机碳的效率及土壤中碳的代谢作用等,也是土壤碳动态的敏感性指标。DOC通量比全球植物和大气间碳交换量小1-2个数量级,所以生物圈碳平衡的很小变化会导致DOC的巨大变化,DOC浓度和通量是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