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577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研究了不同浓度下(0(对照)、0.1、1、10、100μg·L-1)壬基酚(NP)长期暴露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雄鱼第二性征、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P暴露对斑马鱼第二性征的影响显著,可导致雄性个体出现泄殖乳突、腹部膨大等典型雌性化特征.100μg·L-1NP暴露导致76.9%的雄鱼出现泄殖乳突.NP暴露对斑马鱼精子激活率的影响显著,随NP暴露浓度升高精子激活率下降,呈现负相关的剂量-效应关系.NP暴露对斑马鱼精子寿命和精子剧烈运动时间均有显著影响.低剂量(0.1μg·L-1)和高剂量(100μg·L-1)NP暴露下精子寿命及其剧烈运动时间显著缩短,而中等剂量(10μg·L-1)NP对上述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斑马鱼第二性征、精子活力可作为指示水体环境雌激素毒理学效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42.
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具有21年历史的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了土壤温度变化、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释放CO2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玉米(Zea mays L.)吸收CO2的影响,进而明确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制的农田生态系统中碳素平衡问题.研究表明:土壤释放CO2的量与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r=0.717**(5 cm地温)和r=0.764**(10 cm地温).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小麦生育期,施氮、磷各处理土壤释放CO2的数量随气温而增加,氮、磷肥配合的各处理与对照和单施氮、磷肥处理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2个处理组合(氮、磷肥配合、单施氮、磷肥)之内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温度在10~20℃之间单施氮、磷肥无助于改变土壤释放CO2的量,而氮、磷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地增加土壤释放CO2的量.不施肥与单施氮、磷肥处理麦田土壤呼吸释放的CO2量大于小麦固定的CO2量,向大气净排放的CO2量达0.83~3.73 t hm-2,而氮、磷肥配合处理的麦田从大气中净吸收的CO2量达7.89~12.49 t hm-2.在玉米生育期,土壤释放CO2的量在7月中旬达到最高值(12.40~22.52 g·m-2·d-1),9月中旬降到最低(6.19~8.20 g·m-2·d-1).施用N 540 kg·hm-2·a-1,P2O5 135kg·hm-2·a-1的处理(N2P2)释放的CO2量与施用N 270 kg·hm-2·a-1的处理(N1)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玉米生育期长期施用高量氮、磷肥明显地影响到土壤释放CO2的量.玉米不但可以吸收土壤释放的CO2,还要从大气中吸收大量CO2,即在玉米生育期的农田生态系统可以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总之,在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轮作制的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不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反则有可能减少其含量.  相似文献   
843.
挠力河流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景观生态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IS、景观格局分析与聚落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挠力河流域在快速农垦开发中居民地分布格局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景观格局形成的机制。景观指数分析表明近50a来居民地面积和数目激增,居民地斑块面积、聚集度增大,表明人类对挠力河流域景观扰动持续增强。在所有背景地类中,居民地与耕地的邻接比例最高。伴随居民地和耕地迅速扩张,两者邻接比例呈上升趋势,两者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时期居民地扩张强度高值区分布有所不同,主要分布在早期的耕地新增区,1954-2000年挠力河流域居民地扩张高值区最终主要分布于该流域的西部与中部。虽然居民地数目和面积均激增,各居民地之间的距离亦呈缩短趋势,但居民地最近邻点指数表明,近50a来挠力河流域居民地分布类型一直为随机分布,农垦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为规划比城镇发达地区薄弱。  相似文献   
844.
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变得日益重要,处置得不好就会对环境造成再一次污染.污泥土地利用、焚烧、制作建筑材料等是把污泥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既能妥善的处置污泥,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这些处置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介绍了污泥土地利用、焚烧、制作建筑材料等资源化处置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掌握污泥处置的最新动向,促进我国污泥资源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5.
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与结构性质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子化学PM3算法计算得到的苯酚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能预测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Y)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影响苯酚类化合物光解量子产率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和分子生成热(HOF),logY值随着Ehom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HOF的增大而减小.分子的电负性和(Ehomo-Ehomo)2对logY值也有一定的影响,电负性和(Ehomo-Ehomo)2较小的分子,其logY值也较大.  相似文献   
846.
非水溶性醌加速菌GWF生物还原高氯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添加非水溶性醌可以大大缩短菌GWF(KM062029)还原高氯酸盐的停滞期.通过批次实验研究非水溶性醌影响生物还原高氯酸盐过程中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蒽醌、1-氯蒽醌、1,5-二氯蒽醌、1,8-二氯蒽醌和1,4,5,8-四氯蒽醌这5种非水溶醌的加速顺序为1,5-二氯蒽醌1,4,5,8-四氯蒽醌1,8-二氯蒽醌蒽醌1-氯蒽醌,1,5-二氯蒽醌的最佳加速浓度为0.036 mmol·L~(-1);生物还原的最佳温度和最佳p H值分别为35℃和7.5;共存阴离子(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对高氯酸盐生物还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固定化1,5-二氯蒽醌加速高氯酸盐生物还原的稳定性研究中,1,5-二氯蒽醌乙酸纤维素小球循环使用4次,高氯酸盐生物还原速率仍是空白乙酸纤维素小球2倍以上.  相似文献   
847.
为研究沉积物中氮形态及其质量分数对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在滇南双龙水库采集沉积柱样,分析TN、TIN(可转化态氮)、IEF-N(离子交换态氮)、WAEF-N(弱酸浸取态氮)、S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OEF-N(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质量分数的剖面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RDA(冗余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沉积物理化性质对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并结合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ON(有机氮)指标评估水库氮引起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①柱芯(70 cm)的沉积年代为1871—2011年.②沉积物中w(TN)范围为0.832~5.744 mg/g,其中w(IEF-N)和w(SAEF-N)范围分别为0.027~0.142和0.033~0.131 mg/g,且随深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w(WAEF-N)和w(SOEF-N)范围分别为0.044~0.108和0.114~0.586 mg/g,且随深度的增加均波动变化.③单因子分析表明,各形态氮质量分数与粒度呈负相关,与w(TOC)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pH与各形态氮(WAEF-N除外)质量分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因子分析表明,各形态氮质量分数主要受w(TOC)和pH共同作用.④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w(TN)和w(ON)较高,双龙水库长期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研究显示,沉积物中TIN的迁移转化和外源氮的输入会引起水库上覆水中氮质量分数的增加,进而加剧水库富营养化,需重点关注沉积物中氮的内源性释放及流域土壤侵蚀引起的氮外源输入.   相似文献   
848.
邯郸市近年来O3污染状况越发严峻,2018年夏季(6~8月),邯郸市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为175μg·m-3,超标天数达54 d,超标率59%,最高浓度达257μg·m-3.本研究应用WRF-CMAQ模式系统和光化学指标法对邯郸市夏季O3生成敏感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H2O2/HNO3表征O3生成敏感性较其他指标在理论和模拟效果方面均更合适.基于精细化的源清单和网格分辨率,CMAQ对H2O2和HNO3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对H2O2/HNO3的模拟结果显示,邯郸市VOCs控制区范围逐月减少,6月协同控制区范围占比最大,7月和8月以NOx控制区为主.邯郸市各区县VOCs和NOx排放量比值显著的空间差异,是O3生成敏感性差别的主要原因.VOCs/NOx<1.7的区域,其O3生成趋向于受VOCs控制,邯郸南部VOCs/NOx>6.9的区域,NOx是O3生成的主控因子,1.7x<6.9的区域更易受到VOCs和NOx的协同控制.当HCHO/NO2、O3/HNO3和O3/NOx过渡范围分别为0.35~0.6、20~35和10~25时,可以得到与H2O2/HNO3较为一致的敏感性空间分布,H2O2/(O3+NO2)不能指示出与其他指标一致的结果,表明该指标可能不适用于邯郸市.  相似文献   
849.
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体的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工程,必须以水热等气候因子所决定的植被生物地带性为科学依据,以国家调控下的区域间互补的市场经济机制为运作体系,必须在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为此,该文讨论了西部地区自然植被的地理格局、适度的退耕规模和退耕后的植被恢复重建、植被恢复工程的环境服务功能产出、生态产业与经济补偿机制、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改良等科学问题,指出了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850.
城市尾水排海过程中微生物及主要致病菌扩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尾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排海后不仅对周围人群产生危害而且对海洋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以青岛市麦岛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尾水排海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尾水中致病菌在排海过程中的动态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尾水微生物分布在20~27个菌门,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分布在44~65个纲,其中优势菌纲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尾水排海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有55种,致病基因与癌症、心血管、免疫系统、传染性、新陈代谢、神经变性等疾病相关,其中,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菌血症相关的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 spp.)、引发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及对海产品养殖和捕捞带来威胁的Shewanella hafniensis等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