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808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无定河流域1956—2009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近几十年,黄河的径流量发生明显变化,分析径流量变化及驱动力,对流域治理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也是中游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最早的流域,因此以无定河流域为例分析黄河中游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论文首先分析白家川站1956—2009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采用7种时间序列突变检验方法分析序列的突变点;其次,通过估算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从而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956—2009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显著减少,气候干旱化加剧;径流量时间序列突变发生在1971年和1997年,这与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实施的水保措施及1997年以来的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措施有关;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影响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2.
污泥用作渗透性反应壁填料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渗透性反应壁(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现已被广泛用来治理酸性采矿废水.寻求高效的有机反应填料是运用渗透性反应壁技术的关键.采用批式吸附实验和批式微生物培养实验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作为渗透性反应壁有机填料的可行性.批式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对Zn2+和Cd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62mg·g-1和15.60mg·g-1.在批式微生物培养实验中,SO24-浓度从实验初期700mg·L-1左右下降到结束时的300mg·L-1以下,去除率为60%~70%;Fe和重金属污染物(Zn、Cd)都得到了完全去除.结果表明,污泥是一种合适的渗透性反应壁填料.  相似文献   
953.
北京市湿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分析北京市降水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浓度,研究了2005~2009北京市降水酸化程度及水质变化特征.北京市5 a年均pH为5.19,总体变化趋势平稳.5 a间,降水中各离子组分含量均有下降趋势,北京市的环境质量逐步改善;NH 4^+和NO 3^-在降水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北京市降水受含N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季节变化显...  相似文献   
954.
谭增强  牛国平  陈晓文  安振 《环境科学》2015,36(6):1983-1988
采用浸渍法在分子筛载体上负载活性锰、铈组分得到一种复合催化剂,在小型实验台架上考察了催化剂的脱汞性能,并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XPS表征以研究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负载锰、铈组分的催化剂在300~450℃内有较高的氧化单质汞的能力,特别是在450℃时单质汞的氧化效率仍保持在80%以上.催化剂具有较多的利于单质汞氧化的官能团,其主要靠化学吸附脱汞.烟气中的SO2与NO对单质汞的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5.
北京市常见落叶树种叶片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兵  王晓燕  牛香  张维康  汪金松 《环境科学》2015,36(6):2005-2009
为了探求北京市常见落叶乔木树种滞纳空气颗粒物的功能,选取了6种典型落叶乔木树种(杨树、刺槐、栾树、垂柳、元宝枫、银杏),利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滞纳量.结果表明:16个树种的叶片对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均能起到一定的滞纳作用,且不同树种滞纳量表现出较大差异,栾树和刺槐单位面积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纳量最高,杨树的滞纳量最小;2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纳量并不完全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雨后8 d和雨后5 d,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TSP和粗颗粒物的滞纳量差异较大,但不同树种单位面积叶片对细颗粒物的滞纳量在不同取样时间下没有明显差异.在北京以空气污染的生态治理为目标选择落叶树种时,与银杏、垂柳、元宝枫、杨树相比,应优先选择栾树,其次为刺槐.  相似文献   
956.
北京不同污染地区园林植物对空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维康  王兵  牛香 《环境科学》2015,36(7):2381-2388
城市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滞纳空气颗粒物,净化城市大气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不同污染地区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能力,同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测试树种叶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在所测的树种中,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滞纳空气颗粒物的能力比阔叶树种高,其中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滞纳量最高,为(3.89±0.026)μg·cm-2,其次是白皮松(Pinus bungeana),为(2.82±0.392)μg·cm-2,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最小,为(2.00±0.118)μg·cm-2;2通过观察叶片微观形态结构发现,针叶树种气孔排列紧密,气孔密度比阔叶树种大,表面粗糙度高于阔叶树种,而且能够分泌油脂;3在不同污染区,相同树种叶片滞纳PM10存在显著差异,五环周围的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10能力要高于植物园的,而相同树种叶片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则无明显差异;4在不同污染区下,叶片结构发生了重要的适应性变化,相对于轻污染区,在重污染区植物叶片外表皮细胞收缩,叶片表皮纹理变得更加粗糙,气孔频度和绒毛长度增加.尽管暴露于重污染区植物叶片发生重要变化,但是这些植物仍然能够正常健康地生长.  相似文献   
957.
基于透射光法探讨水流流速对DNAPL运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非水相污染物(DNAPL)在地下水中的运移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选择四氯乙烯(PCE)作为DNAPL的代表,通过二维砂箱实验探究地下水流速对DNAPL运移分布的影响.采用透射光法(LTM)监测DNAPL在砂箱内的运移行为并定量分析DNAPL的饱和度,进而采用空间矩分析DNAPL污染羽的平均运移行为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透射光法分析得到的DNAPL计算体积与实际注入体积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LTM的测量精度较高,可准确反映DNAPL的入渗行为和再分布过程.DNAPL饱和度和污染羽一阶矩(质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流速的增加能够促进DNAPL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移使得运移路径倾斜,且其对DNAPL垂向入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污染羽二阶矩(展布)的分析结果显示流速的增加还提高了DNAPL在横向和垂向的扩散速度,导致污染区域增大.实验过程中,DNAPL的饱和度直方图在较小地下水流速下始终呈单峰分布,在较大地下水流速下则逐渐呈双峰分布,且流速越大,两个峰值的间距越大.  相似文献   
958.
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中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选择北京市典型烟气脱硫除尘净化工艺的燃煤锅炉,分析和评估了其烟气中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北京市燃煤锅炉水溶性离子平均基准排放质量浓度最高51.240 mg·m-3,最低7.186 mg·m-3,且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与烟气含湿量无关.SO2-4作为脱硫反应的特征产物是北京市燃煤锅炉烟气排放共有的主要特征离子,其排放量占离子排放总量的63.8%~81.0%;F-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的又一特征离子,其排放量占离子排放总量的22.2%~32.5%.烟气净化工艺对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和特征有显著影响,Na+是添加脱硫剂Na OH的特征离子;NH+4和NO-3是脱硫剂NH4HCO3的特征离子,Mg2+是作为Mg O脱硫剂的特征离子,但脱硫剂Ca O/Ca CO3未增加Ca2+的排放.燃煤电厂锅炉烟气中排放的NH+4和NO-3显著低于其他工业与供暖锅炉.烟温对水溶性离子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水溶性离子在烟温高时以超细模态存在而不易被滤膜捕集.  相似文献   
959.
高过载条件下弹载控制系统贮存寿命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弹载控制系统长周期贮存、高过载发射、使用可靠性难以确定、缺乏寿命评估方法等问题。弹载控制系统长期贮存后,其控制系统能否承受高达20 000G的发射过载,这直接影响其制导精度和作战效能。通过研究弹载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以及其寿命与环境应力的复杂关联性,开展高过载条件下控制系统的应力分析、动态性能检测、失效机理分析、退化模型和加速模型统一形式,以及基于多维动态序列的系统级产品可靠性研究。确定其贮存薄弱环节,创建其在高过载冲击条件下的可靠性评估理论体系,突破长期贮存后弹载控制系统在高过载条件下寿命评估的技术瓶颈,拓宽弹药贮存寿命评估技术的研究范围,为其科学定寿和维修延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0.
某离心机模型辨识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辨识某离心机的加速度控制模型,并开展控制系统仿真和优化。方法实测某离心机运行时的转速、电压、电流等,对保载和加速状态的电流进行拟合,进而分析保载阻力、等效转动惯量等模型参数。建立离心机加速度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基于辨识的模型参数进行仿真的结果与真实系统试验的结果很接近,为控制系统优化、各种试验能力和误差预估提供了可信的模型。结论采用的辨识方法可行,辨识的参数正确,离心机仿真模型运行快速正确,可供相关离心机辨识和仿真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