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427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酵母融合菌-活性污泥曝气处理含镍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酵母融合菌RJ与活性污泥曝气处理含镍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菌对废水中的镍具有很强的富集性能,投加10g/L菌体,处理20 mg/L含镍废水,去除率可达70.10%;同时投加6g/L活性污泥,去除率上升到80.73%,出水固液分离效果得到改善;且融合菌的pH值适用范围较广,当pH=3~9时,去除率均在75%以上;溶解氧是影响曝气生物吸附的重要因素,在缺氧或富氧环境下,生物吸附会受到抑制,DO为2.5~4.5 mg/L时吸附效果较好;融合菌-活性污泥曝气处理不同浓度Ni2 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为0.997 5.  相似文献   
942.
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它的形成是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微生物是形成土壤团聚体最活跃的生物因素。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场所,后者是前者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壤微生物通过直接改造或物理缠绕、分泌有机物或者改变土壤疏水性等机制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异和土壤团聚结构的形成和稳定;同时,土壤团聚结构的动态变化又反馈控制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分异作用,使得土壤团聚结构-土壤有机质组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之间存在耦合作用。该文首先综述了微生物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发现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机制不同,真菌对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来自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多糖在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中起关键作用;其次,微生物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组成和分布不同,大团聚体中以真菌为主,微团聚体中以细菌为主;最后探讨了目前应用广泛的研究团聚体中微生物的技术手段和未来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943.
The paper reviews the data of 10 yr of following up sewage (waste water) inflows of anthropological origin into the sea from all the coastal settlements in Croatia. In particular, we report the sea loading b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5), expressed by the inhabitant equivalent (I.E.), for seven littoral counties. We estimated the loading of a coastal sea area for each county separately. The objective was to avoid any over- or underestimation of amounts and significance of sewage inflows into the seawater. For this purpose, a precisely determined sea volume up to the 10 m isobath has been chosen. Because of the inadequat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the total loading of that maritime territory expressed in terms of i.e. was found to be 26% higher than expected from the actual number of inhabitants. However, daily input represents only 12‰ of the considered volume of the sea. Recipient spent only 0.7% of the disposable oxygen quantity in the sea.  相似文献   
944.
紧急避险设施作为灾变情况下为井下人员提供安全避险的密闭空间,要求能够对空间内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及时处理。针对井下密闭空间内部一氧化碳气体的吸附处理问题,采用北京科技大学避险技术研究中心的地面模拟救生舱作为实验平台,以实验为基本手段,对两种药剂A、B在不同药剂量、风量的情况下进行去除效率的对比实验,并测定环境湿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一氧化碳药剂的最佳吸附条件,以达到提高去除效率的目的。最终得出药剂A以全风量条件下4kg时吸附效果为最佳,药剂B以全风量条件下8kg时吸附效果为最佳,湿度对一氧化碳药剂的吸附效率有显著影响,需配合干燥剂使用。  相似文献   
945.
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规划环评中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模型;并在吸收PSR(Pressure-State-Response)和DSR(Driving-State-Response)模型分析方法基础上,采用"目标-准则(系统)-指标"的框架模式,构建了规划环评中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计算模型,最后将一整套技术程序及方法应用于广州市南沙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验证其实用性及可行性,最终为决策者调整及优化规划方案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汤洁  韩源  刘森  李昭阳  李娜  张楠 《生态环境》2012,21(1):33-37
利用GXH-3051A红外线分析仪,采用动态闭合气室法对吉林西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进行了定位测量,系统分析了环境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对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旱田、草地和盐碱地土壤CO2排放通量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但排放通量的日均值有较大差异,其中水田和草地排放量较高,分别为1.69μmol·m-2.S-1和1.24μmaol·m-2s-1;旱田和盐碱地较低,为0.50μmol·m-2.S-1和0.63μmol·m-2.S-1。各地类土壤C02排放通量的日均值与其每天上午10:00土壤CO2排放通量值最为接近,即可用该时间测得的土壤CO2排放通量估测日平均值。土地利用方式和大气温度是造成土壤CO2日排放通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多年来该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土壤表层10cm内的土层温度、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含量、水解氮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呼吸和CO2排放通量;区内水田土壤CO2排放通量与温度的相关性最高(R2=0.8375),其次为旱田和草地。  相似文献   
947.
基于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退缩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未来15 a土地利用长期规划对湿地变化的影响,明确建设用地扩张对湿地的威胁,揭示湿地丧失的潜在风险,制定积极的湿地保护策略,根据山东省垦利县2005年TM影像和2005-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规划期间建设用地扩展对区域湿地的侵占威胁,并对湿地退缩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现状湿地面积为107 497.80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46.32%,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②根据现有规划,到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将增长542.50 hm2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中,约29.54%是由湿地转换而来,湿地被建设用地扩展侵占比较严重;③规划期内,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约5 057.53 hm2的湿地将转变为建设用地;县域内各乡镇湿地减少的速度和幅度不同,区域差异较明显,其中董集乡和郝家镇变化幅度较大,垦利街道办事处、胜坨镇和永安镇也高于垦利县平均变化水平;在各类湿地类型的变化上,苇地减少幅度最大,15 a期间减少43.87%,灌溉水田面积减少最多,约2 211.75 hm2;④对湿地被建设侵占的风险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处于高风险的湿地面积共有17 024.45 hm2,低风险湿地面积约为29 846.89 hm2,无风险湿地面积为60 626.46 hm2,湿地损失的整体潜在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48.
以Zn-Al-NO3--类水滑石为前体,采用返混沉淀法制备了丙烯酸柱撑类水滑石,将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u2+.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Cu2+质量浓度为80 mg/L、丙烯酸柱撑类水滑石加入量为40 g/L、废水pH为6、吸附时间为2.0 h时,丙烯酸柱撑类水滑石对Cu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此条件下废水中Cu2+的吸附率高达95.31%;丙烯酸柱撑类水滑石对Cu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949.
This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a new domestic landfill gas (LFG) generation rate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leachate recirculation. The first-order kinetics and two-stage reaction (FKTSR) model of the LFG generation rate includes mechanisms of the nutrient balance for biochemical reaction in two main stages. In this study, the FKTSR model was modifi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utflow function and the organic acid conversion coefficient in order to represent the in-situ condition of nutrient loss through leachat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leachate recirculation and verify the modified FKTSR model. The model calibration was then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ew model was in line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modified FKTSR model, including the LFG production potential (L0),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in the first stage (K1), and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in the second stage (K2) of 64.746 L, 0.202 d−1, and 0.338 d−1, respectively, were comparable to the old ones of 42.069 L, 0.231 d−1, and 0.231 d−1. The new model is better able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LFG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950.
采用吸附实验、选择性萃取技术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双酚A(BPA)的影响规律,及CTMAB不同加入条件下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选择性萃取(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后的组分吸附BPA的影响.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起到促进作用,且随着CTMA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增强;CTMAB掺杂顺序对表层沉积物吸附BPA的影响较小,但对生物膜吸附BPA的影响较大;CTMAB的引入导致BPA在选择性萃取后的表层沉积物(生物膜)组分上的吸附量显著增加,并且CTMAB对表层沉积物(生物膜)吸附BPA的促进作用远大于表层沉积物(生物膜)自身主要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性萃取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引入能降低BPA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