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8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510篇
环保管理   1225篇
综合类   1212篇
基础理论   756篇
污染及防治   5065篇
评价与监测   1400篇
社会与环境   782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1270篇
  2007年   1210篇
  2006年   1013篇
  2005年   841篇
  2004年   779篇
  2003年   700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正> 几年来,找们利用不同的探测器系统和样品环境,获得了各种样品(地质、冶金和陶瓷等方面的样品)的良好的背散射电子图像。因为我们测得的结果近似于,有时甚至优于Robinson和Nikel(1979)报道的结果,所以,我们希望介绍这些可供选择的技术。我们特别希望纠正“Robinson和Nikel(1979)的测试结果只是他们的成像系统所特有的”这样一种印象。我们还将介绍,如何根据背散射电子图像来得到更进一步的信息,特别是Robinson和Nikel(1979)没有论及的关于矿物成份及其所占比例等方面的信息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杜阿拉盆地位于现在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东南部,被喀麦隆山脉将其与三角洲分开,在1955—1957年间,在该盆地洛格巴巴(Logbaba)附近钻了四口井,各井彼此相距数百米。 Reyre(1964)描述了盆地的形成;大概在早白垩世(Albian)它开始和大西洋通道  相似文献   
103.
一种认为球外天体的一次灾难性冲击造成白垩纪末期恐龙、浮游有孔虫和其它生物种属大量灭绝的假说,目前随着白垩纪-第三纪(K-T)边界粘土中铱元素的富集在世界各地的发现而逐渐被人们所承认。在西班牙卡拉瓦卡K-T边界粘土的底部纹层中,发现了大量细结晶的、属高温透长石构造状态的相当纯的钾长石球粒。这里可以断定,这些球粒是由某种熔体凝固成的,并且可能是由冲击体衍生的。由于在陨石的全分析资料中未见过高钾含量的报道,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某些铁陨石中钾长石斑晶的存在表明,该天体可能是一种金属-硫化物-硅酸盐微星,或者是一种慧星体。  相似文献   
104.
<正> 在七个大陆中,南极洲是一个最冷、最高、最干、最多风和最少人迹的大陆。它的总面积约为1400万km~2,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10,比美国大一半。尽管南极洲的陆地面积很大,但其全部裸露陆地不到1%,冰层覆盖着其陆地的99%以上。教科书上常常有不少文章介绍说,南极洲有3—4%裸露岩石,其实都是错误的,因为看过该大陆卫星照片的任何人都能证明这一点。南极洲地面有3—4%为山脉,其特征是几乎完全被冰雪所覆盖;在俯  相似文献   
105.
Among social insects such as ants, scouts that modulate their recruiting behaviour, following simple rules based on local information, generate collective patterns of foraging.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features of the abiotic environment, specifically the foraging substrate, may also be influential in the emergence of group-level decisions such as the choice of one foraging pa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collective patterns can arise independently of behavioural changes of individual scouts and can result, through self-organising processes, from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environment that alter the dynamics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by chemical trails.  相似文献   
106.
<正> 引言在许多区分不同构造环境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判别图中,Shervais(1982)描述的 Ti-V 图特别有意义,因为从岛弧拉斑玄武岩到洋中脊玄武岩(MORB),再到板内火山岩,其Ti/V 比值有规律地增加。在 Anderson(1981,图1)提出的不同构造环境母岩浆深度的模式中,大陆溢流玄武岩(CFB)和洋岛玄武岩  相似文献   
107.
<正> 矿物在热激发期间发射的光强与它最后受热(古剂量)以来累积的辐射剂量有关。一个基本假设是造成热释光发射的电子捕获态是稳定的。通常的检查,即“坪”检查,是将天然热释光与实验室加辐射剂量所诱发的热释光增量(人工热释光)之比对温度作图,在  相似文献   
108.
在开阔海面上发现石油 在无风和水流作用的清洁海面,溢油以圆形污染面的形式相当快地向外扩散,例如,1立方米原油在10分钟内可扩散为平均油膜厚度为0.5毫米、直径为48米的圆形污染面,而100分钟后,圆形面则可增长至直径100米、膜厚0.1微米。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提出一种测定未降解的和部分生物降解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用高效液体色谱(HPLC)法。从半连续活性污泥(SCAS)法、降解成CO_2法和模拟河流降解法得到的LAS降解产物,用配备有反相柱、流动相为四氢呋喃/水/PIC溶液高效液体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流出液用工作于232毫微米激发波长和290毫微米发射波长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所研究的化合物包括单一的和混合的碳数的LAS。未降解LAS的HPLC法结果和亚甲兰活性物(MBAS)法结果相当一致。和MBAS法相比,此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定量测定LAS降解中间体和它们的消失。此法在采用荧光检测系统时,能选择性测定取代碳链烷链碳数大于一的磺化环结构。该法灵敏度为0.05ppm。它不仅适用于实验室的试样,亦适用干污水站流入液、流出液和河水。  相似文献   
110.
 Salinity variation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orienta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o use this kind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marine animals must be able to detect these salinity differences. Therefore we determined salinity-difference thresholds of two harbour seal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seawater solutions as a function of the salinity level (15–35‰)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thresholds of human subjects. Whereas in humans threshold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 thresholds of seal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 Both seals achieved best sensitivity at 30‰ salinity, where they detected a salinity difference ≤4%.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ability of seals to detect salinity differences of seawater is well tuned to the natural occurrence of thi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ir high gustatory resolving power for differences in seawater salinity is suggested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chemosensory orientation of seals in the marine habitat. Received: 10 February 2000 / Accepted in revised form: 19 September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