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411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通过对郧县前坊村黄土剖面常量元素及相关参数分析,采用Al为标准的变化率参数计算。结果表明:(1)古土壤S0形成时期,土壤磁化率、粘粒成分、CIA值较典型黄土L1高,Na/K值低于典型黄土L1。这表明古土壤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风化淋溶较强,反映了较强的成壤过程,在黄土堆积时期气候相对干冷,沙尘暴频繁出现,土壤的成壤作用较弱;(2)碳酸盐含量的剧烈变化是影响黄土元素分布特征很重要的因素,其中,一些元素如Mn和Fe在剖面中的含量较高,主要是碳酸盐被强烈淋溶造成的相对富集;(3)前坊村剖面中,常量元素风化成土过程中,Na、Ca、Mg、K、Si和Ti在古土壤S0为主要迁移元素,其迁移顺序为:Na>Ca>Mg>K>Si>Ti;Mn和Fe表现的轻微富集;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指示了汉江上游谷地黄土已经完成初级的脱Ca、Na阶段,应进入了早期去K的中等风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2.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三丁基锡的方法。考察了影响分散液液微萃取的因素(包括有机萃取溶剂、萃取剂体积、分散剂、分散剂体积、萃取时间和盐效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在0.5~5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为0.999 0,方法检出限(3倍信噪比)为0.1μg/kg,加标回收率为83.1%~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5%(n=6),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三丁基锡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3.
2011年4月通过GC-MS检测和210Pb测年对灌河口海域沉积物(GHES)中的PAHs进行了分析,柱状沉积物中21种PAHs总浓度为21.0~209.0 ng/g,均值为88.1 ng/g,7种致癌PAHs浓度为7.0~90.0 ng/g,其中致癌剂苯并[a]芘浓度为ND~2.0 ng/g。PAHs浓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低度正相关,与p H无明显相关性。源解析表明,近50年来GHES中的PAHs大部分来自煤和生物质燃烧。近50年来,总PAHs和16种优控PAHs浓度在波动中升高;近年来苊、苊烯、苯并[b]荧蒽、荧蒽、茚并[1,2,3-cd]芘的浓度增高,需查明来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GHES中以芴为主的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芴、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的浓度介于临界与偶然效应浓度值之间,应尽量减少对该海域沉积物的搅动,防止污染物再悬浮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4.
土地利用的区域问题与区域间功能置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在系统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有效性、人地系统均衡性是我国土地利用空间政策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对于土地利用功能空间调整的合理性、有效性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理论思辨为基础,结合文献分析定性地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制度等因素对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并将自然空间、经济空间与行政空间进行叠合分析。结果认为:土地利用受到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均质自然空间与经济空间的叠合使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呈现非均衡特征,在区域边界的限定下,土地供求的区域矛盾成为一种必然;系统条件下,区域内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区域系统进行外部化,区域间土地利用功能置换能够优化区域系统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缓解土地利用的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175.
财政分权对中国环境污染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分配关系,它可以通过支出分权度和收入分权度两个指标进行衡量。从理论上分析,大多数研究结论都认为财政分权与污染量排放存在负激励,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1998年到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污染物排放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选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衡量污染物排放规模的指标,选择支出分权度与收入分权度作为解释变量,选择人均GDP、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外商投资总额、工业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本文还将所有省份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组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支出分权度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与污染物排放规模负相关,且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以收入分权度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与污染物排放规模的关系从实证的角度来讲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6.
苏州太湖湿地芦苇生物量与水深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淡水湖泊的破坏越来越严重,部分湖泊水质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通过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湿地整个生长季的芦苇群落的调查,分析芦苇生物量的季节分配规律及水深与芦苇根冠比、株高和密度的相互关系,为苏州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芦苇地上生物量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呈先增后减的趋势,10月下旬达到最大值((2 219.46± 280.86) g/m2);10月下旬的芦苇根冠比最高,达到了2.4,而4月底的芦苇根冠比最低(1.5);(2)季节性淹水区(简称SFF区)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干旱区(简称AF区),淹水区(简称FF区)居中;AF区根冠比稍高于FF区和SFF区;(3)10月下旬芦苇地下0~100 cm深处根系生物量最高,达到了(5 113.41± 313.86) g/m2;地下50~7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为(28.33±4.15)%)明显高于20~4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为(19.85±1.59)%),而0~20、80~100 cm处根系生物量质量分数较低,仅分别为(13.05±2.35)%和(15.87±3.52)%;(4)芦苇的根冠比及密度与水深呈反比,芦苇的株高与水深呈正比.  相似文献   
177.
开展风沙灾害危险度评价研究,对促进中国北方沙区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城市风沙灾害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北方沙区城市风沙灾害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区风沙灾害高危城市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和古尔班通特沙漠南缘、甘肃省以及宁-陕-蒙3省区接壤区。重度危险以上的城市共计35个,占参评城市的51%,其中,极度危险的城市有12个,由西向东依次为乌鲁木齐、和田、中卫、乌海、包头、榆林、通辽等。近邻沙源是城市风沙灾害的主要诱因,应该加以重点治理;经济发达城市应该重点保护。减轻土壤风蚀的城市周边沙化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方法与技术应是防治城市风沙灾害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8.
太湖水-气界面温室气体N2O日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N2O的来源,湖泊中N2O产生机理,监测了太湖水-气界面四季N2O日通量,并分析了N2O日通量变化特征,发现太湖大部分时间是N2O的源,少部分时间是N2O的汇.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N2O日通量分别是0.018 mg/(m2·h)、0.065 mg/(m2·h)、0.003 mg/(m2·h)和-0.002 mg/(m2·h).夏季较高,而春、秋、冬季较低.  相似文献   
179.
圆柱形无约束气云爆炸高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无约束可燃气云爆炸产生的高温伤害效应,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的离散方法,对无约束空间内甲烷浓度10%、高径比为1的圆柱形可燃气云爆炸的瞬态温度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圆柱形可燃气云爆炸的温度场呈不对称性分布,靠近地面处足最危险区域,高温可能达到的最大怪直高度和最大水平距离分别约为圆柱体高的2倍和半径的3.2倍。对数值模拟结果的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了圆柱形可燃气云爆炸场最高温度随水平距离、初温及参与爆炸气云质量的函数关系式,给可燃气云爆炸灾害的预测及防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0.
空间关联规则是将空间数据库访问技术与事物数据库中常用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知识、规则。介绍了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现状,给出了空间关联规则及相关的术语定义,对基于地理信息科学(GIS)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通过对近年空间关联规则的发展研究,结合GIS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GIS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