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33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963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我国柴油车的快速增长给我国柴油车污染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柴油车黑碳排放的研究有益于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研究表明,从2010年到2013年,我国柴油车增长了23%,柴油类汽车保有量约增长了约43.3%;而我国柴油车的黑碳排放量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13年我国柴油机动车的黑碳排放量约为33.33万吨,比2012年减少了2.8%;河南、河北、山东、广东和内蒙五个省(自治区)柴油机动车的黑碳排放约占全国黑碳排放的37.3%。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了我国柴油车污染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冷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逐年冷暖的等级序列,并运用统计分析、滑动T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整体上处于偏冷时期,全区大致存在5个偏冷时段和5个偏暖时段,其中最冷时段出现在1710-1719年和1840-1849年间,最暖时段出现在1850-1859年;全区在10a尺度上冷暖变化跃变频繁,而在30a尺度上冷暖变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1640-1909年间,全区冷暖变化在36,45,72和123等年份上有明显的正相关,在4,68,94和104等年份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显著性变化周期有5个,分别是2a,3a,5a,11a和40a,其中40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103.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是修复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VCHs)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精细模拟修复过程是实现高效修复的关键.然而以往多数模拟VCHs修复过程的研究并未全面考虑VCHs自然衰减性质,势必会造成预测误差.因此,本研究针对当前VCHs原位生物修复模型的局限性,提出考虑VCHs自然衰减性质的原位生物修复Monod-Natural attenuation(M-Na)模型.该模型主要将自主开发的M-Na模型的源代码以用户自定义反应模块的形式嵌入到RT3D中.通过注入乳酸提供氢气进行原位生物修复含水层中四氯乙烯(PCE)污染,验证M-Na模型的精确性,并分析了修复过程参数变化(包括乳酸的注入浓度和速率)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VCHs的自然衰减作用可以将修复产物乙烯(ETH)浓度提高10%左右,这在VCHs污染修复模拟过程中不可忽略;同时算例中乳酸的最佳注入浓度为30 mg·L-1,最佳注入速率为200m3·d-1.本研究成果有望为地下水VCHs污染原位生物修复精细模拟及高效修复提供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化能自养细菌对全球CO2固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4种典型氢氧化细菌(HOB,分别是Alcaligenes hydrogenophilus DSM 2625、Pelomonas saccharophila DSM 654、Variovorax paradoxus DSM 30034和Acidovorax facilis DSM 649)的固碳特性及其种间差异性,并探究了胞外游离有机碳(EFOC)对不同种类HOB固碳效率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HOB自养培养过程中表观固碳量随时间呈显著差异性,其中,DSM 2625生长速度较快,其平均固碳量分别是DSM 654、DSM 649和DSM 30034的6.30、8.76和7.02倍.②不同HOB之间cbbL基因转录量与 表观固碳量的相关系数为0.980 (p<0.05),cbbL基因转录量是造成不同菌种之间表观固碳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③HOB细胞蛋白质含量与cbbL基因丰度和转录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p<0.01)和0.976(p<0.05),即化能自养细菌CO2同化途径所固定的有机碳进一步参与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和表观固碳效率.④HOB在自养培养过程中产生的EFOC对cbbL基因转录效率产生反馈抑制作用,且不同HOB之间,EFOC/TOC比例越低,表观固碳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枯水期巢湖水体悬浮颗粒物(SPM)营养元素组成及其潜在环境效应,分析了2020年1月巢湖18个采样点表层水体SPM含量、颗粒有机质(SPOM)含量及氮磷组成,并利用颗粒有机碳、氮同位素组成及C/N研究了冬季巢湖SPOM的来源及其空间变化. 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总磷(PP)浓度为0.032~0.065 mg/L,平均值为0.049 mg/L;悬浮颗粒物无机磷(PIP)浓度为0.018~0.046 mg/L,平均值为0.032 mg/L,是PP的主要组分,二者浓度均呈西湖区>东湖区>中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悬浮颗粒物总氮(PN)浓度为0.254~0.424 mg/L,平均值为0.342 mg/L,其中悬浮颗粒物有机氮(PON)占比较高,表明颗粒态氮以湖泊内源性有机来源为主. 巢湖表层水体SPOM的δ13C范围在?28.72‰~?26.68‰之间,δ15N为3.34‰~9.97‰,C/N为2.51±0.95,指示冬季枯水期水体SPOM主要来自内源水生生物碎屑,而陆源径流输入对湖泊颗粒物影响较小. 研究显示:冬季巢湖悬浮颗粒有机质主要来自湖泊内源,具有潜在的营养盐效应,污染控制需要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6.
清洁生产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及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促使清洁生产在新的世纪里持久深入地进行 ,有必要对其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总结 ,也非常有必要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预测。本系列文章共包含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世界范围内及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归纳了国际上清洁生产的成功做法和发展趋势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几年内的清洁生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7.
骆苑蓉  钱义谦  齐雅楠 《环境科学》2022,43(11):4869-4875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的大量废旧塑料垃圾在环境中裂解形成粒径更小的微塑料(<5 mm).由于微塑料结构稳定,分布广泛且生物可利用性低,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已经逐渐成为对海洋生态和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的重要污染物.近年的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存在一些能降解这些难降解微塑料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且对环境扰动少,在微塑料的去除中具有很好地应用潜力,但亦有一些局限性.综述了环境中数量最多的聚乙烯微塑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着重探讨了降解效果和量化方法.基于微塑料生物分解效率普遍较低的现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还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8.
河口-近海环境新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效应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大量陆源污染物特别是备受各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微塑料、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等新污染物进入水体环境并迁移扩散,对近海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综述国内外微塑料、全/多氟化合物、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在河口-近海环境中的污染来源、时空分布和迁移传输等环境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近海水生生态系统中新污染物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和风险,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关注河口-近海环境中多种新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和新污染物产生的联合生态毒理效应及造成的生态和健康风险等,为陆海统筹下的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方法。目标化合物连续测定9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1.89,3.54;检出限分别为0.03μg/L,5.68μg/L,10.3μg/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98%~101%。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基体干扰小。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甲醛、乙醛、丙烯醛的同时、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10.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发区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本文基于江苏省开发区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实现的可能性及途径。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理论潜力分别为261km^2和1069km^2;若能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用地容积率等方面有所作为的话,江苏省开发区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现实潜力将分别达210km^2和869km^2。这主要通过注重开发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软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的用地门槛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