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3篇 |
免费 | 653篇 |
国内免费 | 3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7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118篇 |
综合类 | 1403篇 |
基础理论 | 30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2篇 |
评价与监测 | 1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20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29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37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37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91.
系统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化工园区的基本特点及其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介机构技术支撑、企业落实一体化的化工园区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化:亡园区应急救援资源整合及资源共享,提高化工园区应急救援资源有效利用率。数字化管理对化工园区的整体安全性的提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2.
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总结了国外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结合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以及应急疏散标准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方面,应加强在应急疏散人员行为特性汇总分析、应急疏散模型和应急疏散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国家应加大应急疏散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并积极鼓励科研机构扩大与境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标准方面,主要应加强应急疏散管理和应急疏散产品标准的研究,为公共场所的应急疏散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93.
海泡石与磷酸盐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磷酸盐以及二者复配施用对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结果表明,海泡石单一处理对油菜生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磷酸盐单一处理以及海泡石与磷酸盐复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海泡石与磷酸盐复合处理对降低油菜地上部Cd、Pb质量比效果最为显著,最大降低率分别可达59.76%和38.95%;磷酸盐单一处理降低油菜根部Cd、Pb质量比效果最好,最大降低率可达32.19%和44.30%;海泡石单一处理降低油菜Cd、Pb吸收的效果最差.不同钝化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绝大部分钝化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质量比.综合试验结果,6%海泡石与磷酸盐复合处理对土壤Cd、Pb复合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94.
煤及其燃烧产物中有害痕量元素的淋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西北部上湾与石嘴山电厂原煤、底灰和飞灰中As、Pb、Cd、Mop、Mo、Co和U等有害痕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淋滤实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痕量元素在2套(6个)样品、3种淋滤介质、4个不同时间段获取的淋滤液中的浓度,对比不同元素间淋出率、60h的最大淋出率和淋滤强度的差异性,分析痕量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淋滤特性;通过对比元素在原煤和燃煤产物中的含量、60h的最大淋出率以及淋滤液中元素的浓度,参考相关地下水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痕量元素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As与Se的淋滤性较差,淋滤液中的最大浓度较低,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Pb与Cd在淋滤液中的最大浓度较高,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Mo与Co的淋出性好,淋出率高,同时淋滤液中的最大浓度是三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5~10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95.
696.
697.
698.
铁盐和铝盐混凝微滤工艺除As(V)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FeCl3和Al2(SO4)3作混凝剂,采用小试规模的混凝微滤膜反应器比较了铁盐和铝盐混凝微滤工艺的除As(V)效果、相关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结果发现,Fe3+投加量为4 mg/L、Al2(SO4)3投加量为50 mg/L时,铁盐和铝盐工艺的除As(V)效果大致相当,均可使水中As(V)的浓度从100 μg/L左右降低到10 μg/L以下,最低为1.68 μg/L.出水浊度均小于0.1 NTU,出水中铁、铝和SO2-4浓度均符合饮用水标准.铁盐工艺出水pH值比原水大约高0.5,铝盐工艺处理前后水的pH值基本不变.反应器运行结束静沉24 h后,铁盐工艺浓缩比为1 791,是铝盐工艺的2.54倍,污泥中As(V)的含量也大大高于铝盐工艺,去除同等重量的As(V)所产生的污泥量较铝盐工艺少得多.因此,对于仅有砷超标的饮用水,应优先考虑铁盐工艺.按除氟所需混凝剂数量投加Al2(SO4)3,铝盐工艺即可在去除As(V)的同时去除氟,铁盐工艺则不能去除氟.因此,对于砷和氟均超标的饮用水,可采用铝盐工艺同时去除砷和氟. 相似文献
699.
介绍了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色,分析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保护区开发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建议,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0.
为提高驾驶人在双车道公路上超车的安全性,基于tau理论适应性分析,提出超车过程中驾驶人不仅根据tau线索估计避碰时间,也利用距离、速度、加速度等判断超车是否安全的试验假设。招募12名受试者,应用驾驶模拟系统试验平台,依据试验假设采集12个与超车行为有关的驾驶行为数据,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利用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扩增。结合驾驶行为问卷得分,利用AMOS软件,建立超车行为安全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初始假设模型进行多次修正与评价,得到影响超车行为安全的3个驾驶行为参数。结果表明,超车车辆在超车并道后的速度、与前导车之间的避碰时间及与对向车辆之间的避碰时间这3个驾驶行为参数可作为超车行为安全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