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443篇
安全科学   19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896篇
基础理论   173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王梦  邱榕 《火灾科学》2018,27(1):1-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火灾事故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少伤亡损失,火灾风险评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之一。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法进行火灾风险评估。首先以地下车库火灾风险评估为例,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建立了地下车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法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专家打分获得评语集,结果所计算的权重集,可以得到地下车库的火灾风险评估结果为"良好"。最后,进行讨论了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层次分析法对比,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法可以使得决策者更加自信和舒适,并且决策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02.
通过对比调理前后污泥的泥饼含水率、污泥比阻、沉降(气浮)性能、上清液中蛋白质和多糖质量比、污泥絮体形态及污泥絮体粒径等指标,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双氧水(H2O2)联用对改善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联用时,以先投加73.29 mg/g TS CTAC后投加1 m L/L H2O2的效果最好,氧化时间为1 h。此时,泥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比单独投加CTAC或H2O2时进一步降低。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两种药剂联用时上清液中蛋白质和多糖质量比最高,表明两者在剥离和释放EPS上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污泥絮体的间隙水和胞内水的释放。通过粒径分析发现,联用时污泥粒径更小,表明H2O2能破碎污泥絮体,释放污泥微生物细胞内物质。通过扫描电镜发现,两者联用时污泥絮体破碎,絮体间形成很多排水通道,有利于水的排出。  相似文献   
903.
简述了数字化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建立数字化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基本要求,指出数字化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4.
结合山东省实际,分析了水质自动监测的运行管理模式。探索了该模式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成立运行管理专门机构,规范监管单位监督管理,严格运维和保障单位管理,强化现场端设备管理。从统一监测数据审核确认和强化自动监测数据应用方面,介绍了山东省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05.
青岛市水资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青岛市城市供水现状、制约供水能力的主要因素,着眼于青岛市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解决青岛城市用水供需矛盾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06.
贵阳市2种不同类型草地的汞释放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态通量箱法对贵阳市人工草坪和天然草地的汞释放通量进行了野外实测. 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草地是大气中汞的来源,并未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平均汞释放通量为(7.8±15.7)~(41.5±15.2) ng/(m2·h),且天然草地的汞释放通量明显高于人工草坪. 草地的汞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汞释放通量显著高于夜间,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午后,最小值则出现在夜间. 草地的汞释放通量与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线性关系. 大气中气态总汞的质量浓度是影响草地汞释放通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气中气态总汞质量浓度的升高能够抑制草叶片向大气中释放汞,而高质量浓度的气态总汞可导致大气中的汞向草叶片的强烈沉降.   相似文献   
907.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UV-B辐射对灌浆期小麦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日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UV-B胁迫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而胁迫解除后,其含量下降,与对照组间差异逐渐减小.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性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同时,UV-B辐射对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没有影响,但使其夜闯呼吸速率显著加强 .这些结果表明,小麦在UV-B胁迫解除前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持续波动可能是植物在UV-B辐射条件下光合能力未受影响而生物量明显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8.
为了解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对太湖梅梁湾(藻型湖区)和东太湖(草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梅梁湾氮磷浓度显著高于东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是东太湖4.94倍,梅梁湾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是东太湖的2.16倍;梅梁湾微囊藻数量占比为68.52%~99.52%,东太湖微囊藻数量占比为57.70%~94.01%。结果表明,太湖草型湖区(如东太湖)正逐渐向藻型湖区(如梅梁湾)发展,研究结果将为太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9.
A kind of Fe-polysilicate polymer, poly-silicic-ferric (PSF) coagulant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hydroxylation of mixture of Fe^3+ and fresh polysilicic acid (PS)), in which PSF0.5, PSF1 or PSF3 denotes Si/Fe molar ratio of 0.5, 1 or 3,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Si/Fe ratio and reaction time (co-polymerization time or aging time) on the reaction mode between Si and Fe were studies, and the optimal species of PSF was evaluated by pH change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PSF and coagulation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F are largely affected by both reaction time and Si/Fe ratio. PSF is found to be a essential complex of Si, Fe, and many other ions. The reaction mode between Si and Fe differs with various Si/Fe ratios. The pH of PSF0.5, PSF1 or PSF3 tended to be stable when reaction time is 10, 25 or 55 rain, respectively, which i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reaching the relative stable morphology that is just the optimal species of higher coagulation efficiency. The optimal reaction time reaching optimal species can b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pH change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10.
环太湖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对1984和2002年TM影像解译,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耕地向水域、城镇用地和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转变迅速,其中耕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面积的79.3%,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分别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63.5%和36.5%。城镇、工矿等人文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林地与耕地等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分布趋于分散;耕地与城镇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日趋复杂;耕地的突出优势变小,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上升。受区位和地形的影响,在苏州城区附近和东部平原区耕地流失强度较大,18年耕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了4.74 km。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是人口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扩大、大量外资涌入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