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875篇
基础理论   173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油藏厌氧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深层油藏是独特的缺氧环境,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微生物学证据表明油藏中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本源微生物”,但经注水开发后的油藏中确实蕴藏着复杂的微生物区系.油藏性质决定了油藏厌氧微生物特殊的群落结构,而油藏微生物的作用也可以改变油藏的理化及地质学特性.油藏中厌氧微生物按生理类群主要可分为发酵细菌、硝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古菌.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油藏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在油藏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当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图1参37  相似文献   
982.
利用烟火运动场模型(FDS)模拟室内火灾过程,研究了通风开口大小对室内燃烧状况的影响,发现一定房门开度下,燃烧状况会发生周期性转换;利用线性拟合确定了房门处的最大质量流量m max与通风因子A√H间的比例系数.通过研究指出,房门突然打开后间歇出现的两次回燃现象,可能对进入房间灭火的人员构成严重威胁,在灭火实践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83.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二级出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工艺的生物降解过程及脱氮效果,并分析了影响NH3-N去除效果的几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3 h,进水COD 80 mg/L,进水NH3-N 15 mg/L的情况下,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能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NH3-N,平均去除率为47.6%,出水满足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中的洗车、清扫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4.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动态膜的作用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对反应器中动态膜的结构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水头为8 cm的条件下,100 min以后出水水质趋于稳定,动态膜基本形成.稳定运行状态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氨氮和总氮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95.0%、40.0%,其中动态膜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0%、8.5%、6.0%.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混合液活性污泥,而附着在膜基材上的动态膜的生物降解作用也能去除小部分污染物质.微生物活性分析表明,混合污泥的比耗氧速率约为动态膜比耗氧速率的5倍,混合污泥的生物活性远高于动态膜.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生物动态膜主要由丝状菌、杆菌、球菌及其分泌物组成.  相似文献   
985.
缺钙型羟基磷灰石对溶液中氟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玲  朱志良  仇雁翎  张华  赵建夫 《环境科学》2010,31(6):1554-1559
利用一种含磷废水处理副产物--缺钙型羟基磷灰石(d-HAp)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氟离子的去除分离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d-HAp投加量、共存钙镁离子及氯离子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缺钙型羟基磷灰石能够在较宽的pH范围(4~7)内有效吸附氟离子,并保持85%以上的去除率.高达200倍的Ca2+、Mg2+离子及Cl-离子的存在并未对氟离子的吸附产生明显影响,可适用于广大高氟水地区.该缺钙型羟基磷灰石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快.吸附氟离子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静态吸附容量可达26.11 mg·g-1.在实验条件下的吸附体系中,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86.
安徽省酸雨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气象部门7个酸雨观测站资料、安徽及周边部分省份煤耗量、卫星观测的对流层NO2柱含量资料,分析了安徽酸雨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及酸雨发生频率上升的原因;同时,借助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输送形势对各地酸雨的影响.2006~2008年间安徽酸雨频率表现为夏季低、秋季高,3 a降水均值呈酸性,其中合肥、安庆、马鞍山和蚌埠为中度酸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皖南到江淮之间最为严重,向北递减.阜阳、铜陵和黄山的降水pH值比较集中,各有75%以上位于6.00~7.50(阜阳)、5.00~6.00(铜陵)和5.00~6.50(黄山);其它测站的pH值分布范围比较大,峰值分别位于4.00~4.50(合肥和安庆)、5.00~5.50(马鞍山)和5.50~6.00(蚌埠).与10 a前相比,各地酸雨发生频率都大幅度上升.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酸雨发生频率与污染物的外来输送密切相关,各地都是来自偏东南到偏东北方向,尤其是经过江苏或浙江的气团对应着最高的中度以上酸雨发生频率,说明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安徽酸雨有较大贡献.统计分析发现合肥酸雨变化趋势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煤耗量、对流层NO2柱含量的变化趋势都很一致(相关系数均大于0.7),再次说明该市酸雨增多、变强与区域污染物排放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87.
为综合评估电器加工制造业对纳污水体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影响,对广东典型电器工业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河涌沉积物的PAHs含量进行了空间和垂直分布、来源以及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6种优先控制PAHs中有12种检出率达100%,其余4种具有不同的检出率.ΣPAHs含量范围为343.5~2 099μg.kg-1,均值为1 215.9μg.kg-1.PAHs组成特点为2~3环〉4环〉5~6环.在0~40 cm垂直尺度内,4个分层层面的ΣPAHs含量和种类均无显著变化.同分异构体比率分析显示,空间尺度上PAHs主要污染源来自石油、生物质以及木柴燃烧等活动.垂直尺度上燃烧类型反映了从生物质向石油燃烧为主的转变.河涌沉积物总量污染指标和污染因子指标显示了相同的重度污染特征,各监测断面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S7〉S2〉S4〉S3〉S6〉S1〉S5.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评价显示S7、S2、S3等位点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包含居民区和制造业集中区的各监测点ΣPAHs含量分布显示,该地区PAHs污染和电器制造业存在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8.
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采用两种不同的有机溶剂(水、乙酸乙酯)及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成分)提取加拿大一枝黄花中的抑藻活性物质并进行抑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试验设定浓度下,水浸提物在30 g/L时具有最高抑藻率89.89%,乙酸乙酯提取物在浓度为8 g/L时即达到60.88%的抑藻率,而挥发油成分在浓度为10 g/L时有最高抑藻率45.11%。研究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抑藻效果,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具有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开发新型抑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89.
A spiral photoreactor system (SPS)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4-tert-octylphenol (4-t-OP) in aqueous phase. 4-t-OP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a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 frequently present in water. The direct photodegradation reaction caused by the SPS was found to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apparent first-order reaction with reaction rate constantk= 4.8 × 10-2 min-1. However, the direct photodegradation reaction could not make the 4-t-OP mineralized. The photodegrad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from 88% to 91.2% in 45 min irradiation period after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SPS was sintered with TiO2 thin film as catalyst. Catalyst concentration, number of catalyst coating layers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4-t-OP were proven to b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PS on aqueous 4-t-OP.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byproducts were analyzed us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 (TOC) and LC-MS. The possibl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were suggested. SPS with single layer of TiO2 prepared by sintering 13.6% of TiO2 precursor was proven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most of previous systems for removal of 4-t-OP from aqueous phase. 28.3% of the 4-t-OP was mineralized in 45 min according to the decreased amount of TOC value.  相似文献   
990.
文章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AERMOD模式所需要的高空气象格点数据格式,以模拟山东省2009年逐时高空风温场、湿度数据为例,建立WRF中尺度模式模拟系统,并对WRF模式输出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编制格式处理程序,处理成rao探空标准格式,最终形成了高空气象资料处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