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824篇
安全科学   393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1528篇
基础理论   352篇
污染及防治   435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论建立我国安全管理硕士教育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安全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点,安全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目前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的差距,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前景和已有的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等,在此基础上,首次提议了建立我国的安全管理硕士(MSA)教育制度,以便满足高层次安全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还探讨了MSA人才的基本培养方案,比较了MSA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共同特征,提出MSA教育可以借鉴MBA教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2.
中国环保事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0年至现在的30年,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0年至1978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979年至1991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和成长阶段;1992年至现在,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和壮大阶段。本文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环境保护的前景,抒发了梦想与期待。  相似文献   
133.
多目标规划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应用——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是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合理利用水资源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了秦皇岛市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提出了秦皇岛市产业结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从理论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介绍了炭质生物媒生物除臭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并以37000m^3/h处理能力的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段的生物除臭工程为例,对其调试和运转过程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证明了该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除臭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5.
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硫化矿自燃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硫化矿石自燃是多种因素、多场耦合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典型的非线性问题。笔者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Matlab软件为平台,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建立了矿石含硫量、通风强度、环境温度3因素与硫化矿石自燃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数据样本学习与部分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进行模拟,研究表明预测数据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研究为预防硫化矿石自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6.
This work was aimed at researching the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poly(p-dioxanone) (PPDO), a novel kind of degradable polymer material, by simulating real-life conditions in a laboratory-scale test, specified by the standard methods based on two biodegradation environments, composting and aqueous media. To measure and describe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PPDO, not only had carbon dioxide produced by respiratory metabolism of microorganism been measured, which determines the ultimate aerobic biodegradabil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but also the detailed results of biodegradation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monitoring physical, chem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changes of test materials at different incubation times in the two media, confirmed by using the appropriate analytical techniqu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PPDO wa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changes of molecular weight were detected by intrinsic viscosity ([η])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were monitored by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FT-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PPDO has outstanding character of biodegradation and may be more adapted for biodegrading in liquid medium than in composting.  相似文献   
137.
138.
139.
首先简单介绍了单轴压缩试验的具体情况。对于拉裂破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力学计算模型,并建立了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式。对于由拉裂面的存在而导致试件最终破坏的计算模型,提出了4种相应的假设。其中,对4种特征的拉裂面建立了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