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915篇
安全科学   393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1562篇
基础理论   352篇
污染及防治   525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珠江口表层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15年2、5、8、11月在珠江八大入海口采集表层水体样品,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对该区域表层水体中16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ILCR)对该区域的饮水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4个季度所采集的水样中,∑15PAHs的浓度范围为18.0~50.3 ng/L,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7种强致癌性∑7PAHs的浓度范围为1.53~3.73 ng/L,占∑15PAHs的5.89%~11.1%,∑15PAHs和∑7PAHs在枯水期(2、11月)样品中明显高于丰水期(5、8月)。就组成特征而言,各采样点PAHs以3、4环为主。珠江口表层水中非致癌类PAHs的危害商数值为0.99×10~(-5)~2.73×10~(-5),远低于USEPA规定的阈值(1);致癌类PAHs产生的健康风险为6.50×10~(-8)~2.37×10~(-7),其中Ba P导致的饮水途径健康风险最高,所有点位致癌类PAHs的健康风险均低于USEPA推荐的对致癌物质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表明珠江口表层水中PAHs尚不具备严重的致癌风险,但是仍然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需要重点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环境政策系统中首次提出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前所未有的理念与制度创新,其背后的政策选择与价值判断是要求环境污染治理的理念与路径从管制模式向互动模式的转换。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研究管制模式向互动模式转变的背景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其制度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理论分析、规范分析、比较分析与价值判断的方法,辨析管制模式与互动模式下环境污染治理理念与路径的差异,归纳当前管制模式下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的内生缺陷,证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必要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管制模式下以行政赋权、"命令—服从"为特征的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制度目标围绕环境行政管理为主线,制度类型以"命令—服从"为重心,这导致了环保目标悬置与制度异化、运动式环境执法以及执法者与污染者合谋形成法律规避等诸多弊病。管制模式下的现行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缺陷之原因在于,规制机制断裂与制度抵牾、制度结构的单向性和封闭性以及闭环逻辑导致的制度僵化与规制俘虏。当前的制度现状亟待秉持互动模式为理念进行矫正。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提出的"损害担责"原则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环境代执行制度已初具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雏形,我们应当从污染防治市场制度的体系化、环境代执行制度的改进、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和引入环境污染治理等第三方机构等几个方面构建体系完整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3.
Monoclinic bismuth vanadate(BiVO4) thin film was fabricated on indium-tin oxide glass from an amorphous heteronuclear complex via dip-coating.After annealation at 400,500,and 600°C,the thin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nd UV-Vis spectrophotometry.The BiVO4 particles on the ITO glass surface had a monoclinic structure.The UV-Visible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a showed the BiVO4 thin film had photoabsorption propertie...  相似文献   
134.
吸附树脂对苯甲酸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比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J 8与AmberliteXAD 4对苯甲酸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性质 ,并深入讨论温度和起始浓度对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的影响。NJ 8和XAD 4两种树脂在吸附苯甲酸的过程中 ,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均为主控步骤 ,但是前者颗粒内扩散占据优势 ,而后者膜扩散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35.
针对煤岩在屈服破坏过程中有微震和电荷信号产生这一特征,利用自行设计的微震和电荷感应信号监测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组合比例煤岩在变形破裂过程中微震和电荷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震和电荷信号是低频信号,信号频谱集中分布在0~80 Hz,应力突变与微震信号和电荷信号的产生及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加,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减小,试样屈服破裂时微震和电荷信号幅值增大,同步性增强,试件破坏的突发性增强;试件破坏过程中电荷比微震信号数更多,初次明显的电荷信号也早于初次明显的微震信号。  相似文献   
136.
数值模拟结合SF_6示踪法确定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有效半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确定煤层钻孔的瓦斯抽采有效半径,实现最优钻孔设计及最佳抽采效果,根据煤层瓦斯流动理论与煤岩体变形理论,建立钻孔抽采煤层瓦斯的气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模拟SF6气体在瓦斯渗流场内的运移过程。利用SF6气体示踪法进行现场测试。依据相似定律,结合模拟与实测结果确定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的范围。以黄陵集团一号煤矿306工作面为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在钻孔直径为94 mm,抽采负压为15 kPa的条件下,预抽30天后,试验工作面抽采有效半径为5.88 m。  相似文献   
137.
采用预曝-混凝沉淀-微絮凝过滤工艺处理子午轮胎钢帘线厂废水,并循环回用.经过3年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符合<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指标,并达到车间生产用水要求.该工艺运行稳定,管理方便,完全实现零排放.  相似文献   
138.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帕隆藏布流域为研究区,以多元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入手,选取年均降雨量、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NDVI、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影响因子,利用CF模型和LR模型确定各因子及其分类级别的权重,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间的独立性检验,运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子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雨量、距断层距离、土壤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地层岩性、坡度、地形起伏度;2)高危险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11%,其泥石流数占研究区泥石流总数的43.62%,表明泥石流发育集中,与实际情况相符;3)模型精度验证AUC为0.903,表明模型评价精度较高,评价结果理想,可为帕隆藏布流域泥石流防治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39.
为正确引导和控制负面安全舆情,基于安全信息学与舆情理论,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安全舆情演化过程,计算负面安全舆情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提出安全舆情引导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最小割集得到负面安全舆情产生原因组合,利用最小径集得到避免负面安全舆情产生最低限度事件组合,通过结构重要度得到系统改进重点及优化顺序;在事故...  相似文献   
140.
为进一步研究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强度,探讨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环境温度与劳动强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采用高温环境模拟仓实验与建筑行业露天高温作业现场调研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温环境和心血管体能负荷值(%CVL)作为高温作业危害风险分级的主要参照指标。提出了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的技术方法和针对不同程度高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建议,为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安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