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8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探讨省域尺度下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普通克里格、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土壤全氮(TN)含量在026~375 g/kg之间,平均值为158 g/kg,变异系数为3101%;碱解氮(AN)含量值域范围为1160~39970 mg/kg,平均值为16431 mg/kg,变异系数为3460%;二者均呈中等程度的变异性。(2)经半方差分析,TN与AN的变程分别为31489和3030 km,TN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大而AN较小。(3)在空间分布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余市、抚州市与景德镇市。(4)回归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影响极显著(P<001)。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TN与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分别为271%与42%,是影响江西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利用1963~2015年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不同极端降水指标的空间变化特点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3 a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极端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两者变化趋势大致呈现“增-减-增”的空间分布格局。年极端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PEP)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但贡献比例在流域内普遍呈现增加的趋势。持续1 d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与年极端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类似,其对年极端降水量的贡献比例高达65%以上,说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以持续1 d的极端降水事件为主。持续2 d及以上的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在中皖苏赣局部地区和四川中部地区,但其降水量对年极端降水量的贡献比例较小。从上游到下游,年最大日降水量(MDP)逐渐增大。其中,上游源头地区的沱沱河、曲麻莱和玉树3个站点MDP主要集中在0~25 mm之间,其他站点均以25~50 mm量级为主;长江流域中部地区的MDP大部分以50~100 mm的量级为主,处于100~150 mm之间的次之;长江流域东部地区主要以100~150 mm量级的MDP为主。 关键词: 极端降水;降水贡献;不同历时;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23.
巢湖藻华易堆积区蓝藻时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西半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蓝藻水华主要集聚于湖滨带。因此选择西半湖藻华易堆积的区域,并监测在风力驱使下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湖滨带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滨带水华生物量的分布容易受到风向和天气的影响;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湖滨带水体中微囊藻(Microcystis)的生物量几乎占据水体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5%以上,而且越靠近湖岸带微囊藻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越大。据此,可以选择湖滨带水华易聚集区作为蓝藻水华尤其是微囊藻去除的重点区域,以有效地削减蓝藻水华污染,从而为巢湖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4.
好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一种新型煤气废水二级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改变微生物的生化环境,充分发挥各单元对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功能,强化了有机化合物总体去除效果.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试方法,分析对比煤气废水进水及其系统各单元出水中有机化合物的成分,结合生物降解的特点,评价各单元对有机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5.
为降低某公司烧结机干法脱硫装置烟道阻力,减少引风机出力,实现节能优化,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引风机出口烟道内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烟道的优化改造。改造后,吸收塔入口负压由-200Pa提升至-560Pa,风机电流由328A降为301.4A,节能降耗显著。  相似文献   
26.
饶未欣 《化工环保》2019,39(1):101-105
解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的要点,剖析当前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核心由“环评制度”逐步向“排污许可证制度”转变的现实情况,及与此相应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咨询单位的环保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了中国石化系统和民营企业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在新形势下环保管理工作的特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7.
根据长沙市2013年PM2.5的逐日质量平均浓度、气象地面和高空观测数据,采用SPSS方法,分析了长沙市灰霾天气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市区的灰霾日以西北风向为主,PM2.5浓度与风速、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大气压、平均气温相关不明显。风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风速达到3.5m/s以上,空气质量才有好转;弱降水对污染物的浓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降水量在5mm以下时,污染物的浓度不会有明显的下降,但强降水对空气有净化作用明显,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天气形势下降水的稀释作用不同;长沙秋冬季边界层稳定性几率高达80%以上,这种稳定层结构是长沙市区各种大气污染源不易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液体硅橡胶(Liquid Silicone Rubber,LSR)已经在外绝缘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其耐老化性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地区使用时,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导致液体硅橡胶的老化。在许多地区都观察到了电流、电压互感器的液体硅橡胶绝缘外套的龟裂、老化现象,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了影响。本文设计并实施了在光照、高温、高湿、电晕等老化因素作用下的液体硅橡胶人工老化试验,并对老化试验后的样品进行了硬度、力学性能、憎水性、光泽度以及SEM、FTIR等微观性能试验和分析。认为在光照作用下,高温、高湿环境对液体硅橡胶具有加速老化作用,表现为硬度上升、憎水性下降、光泽度下降,并且在表面出现细微裂纹。  相似文献   
29.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力学平衡模型,对闽江流域各个地区2006~2016年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明、南平、福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总体上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空间上大体表现为福州 > 三明 >≈南平.三明、南平、福州等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福州>三明≈南平.从时间变化看,可以将闽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划分成3个阶段:阶段I (2006~2009年)、阶段Ⅱ (2009~2013年)、阶段Ⅲ (2013~2016年).根据闽江流域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偏离方向θ的大小,将闽江流域各地区不同年限的耦合协调发展划分为环境保护滞后型(I象限)、经济发展滞后型(Ⅱ象限)、社会发展滞后型(Ⅲ象限),并对不同滞后类型分别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0.
大气甲醛(HCHO)是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二次组分的关键前体物,在大气光化学反应和二次污染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存在致癌性.然而,当前对大气HCHO排放来源认识存在不足,制约了二次污染形成机制研究和污染防控策略制定.采用排放因子和成分谱结合方法,建立2006~2020年广东省HCHO排放趋势清单,识别了广东省主要HCHO排放来源和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20年期间广东省HCHO排放量在3.9~5.6万t区间波动,整体呈现极微弱的下降趋势;生物质燃烧源是广东省重要HCHO排放源,而受到管控措施的显著影响,其排放量占比从2006年的58%降至2020年的27%;溶剂使用源的HCHO排放则逐渐突显,2020年占比增长至28%,并成为广东省首要排放源,其中塑料制品和沥青铺路是主要贡献行业.移动源中以柴油作为燃料的工程机械和货车也是HCHO重要排放来源;虽然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对广东省HCHO排放量贡献相当,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HCHO排放热点区域分别集中于珠三角中心区域和非珠三角的东西两角,这是由于珠三角主要来源为溶剂使用源和移动源,而非珠三角主要受生物质燃烧源影响.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珠三角中心区域的工业和移动源减排以及粤西地区的生物质燃烧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