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590篇
安全科学   34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1427篇
基础理论   207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为保持集雨窖水水质,提高饮用水安全性,采用向窖水中投加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的消毒方法,检测主体水的余氯衰减规律和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重点研究了消毒剂投加量、温度及pH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余氯衰减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随初始氯投加量的增大,水中余氯衰减量增大,余氯衰减系数减小且与初始投加量的倒数成线性正相关;随水中有机物等反应物浓度的降低,余氯衰减量减少,余氯衰减系数减小;随温度的升高,余氯衰减量增大,衰减系数增大;随pH的增大,余氯衰减量减少,衰减系数减小;水中菌落总数的灭活率随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消毒剂浓度为1.5~2.5 mg·L~(-1)时,在60 min内可完成对菌落总数99.0%的灭活;当消毒剂浓度大于2.5 mg·L~(-1)时,在30 min内可完成对菌落总数99.9%的灭活。在pH为6~9时,pH越小,消毒效果越好;在10~30℃时,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水中氨氮存在时,氯胺的生成会减弱短期消毒效果。与传统氯制消毒剂相比,TCCA在窖水消毒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2.
采用批量处理法探究活性硅酸钙(S)、膨润土(B)、硅藻土(D)的添加对紫色土(P)吸附四环素(TC)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供试土样对TC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qm在564 mmol/kg~5413 mmol/kg之间,且当材料添加质量分数为5%时土样对TC吸附效果最佳;相同材料添加比例下,土样对TC的吸附量均呈现出P-B>P-S>P-D>P;热力学参数表明,TC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反应,当pH值为5、离子浓度为01 mol/L时吸附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多城市群大范围持续遭遇雾霾等空气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人民生活健康,同时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治理城市雾霾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PM2.5浓度、创新等数据,基于STIRPAT模型,通过空间计量方法在同时考虑空间横向维度及时间纵向维度下就中国城市创新对雾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从城市创新对雾霾的动态效应、作用距离阈值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②中国城市创新具有积极的减霾作用。从横向空间维度来看表现为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存在一定的有效距离阈值。从纵向时间维度来看,减霾效应整体存在边际递减态势。③交通便利化及能源效率的提高有效抑制了城市雾霾污染的加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仍是城市雾霾污染加剧的一大诱因。基于上述事实,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中国在城市雾霾治理过程中应实施科学规划,布局联防联控。防止城市"单边"治霾努力成果被周边城市的"泄漏效应"所削减;聚集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型城市引擎。在城市群内部形成创新竞争、合作机制,创新重塑城市群发展模式以缓解城市雾霾污染;考虑到城市创新对于雾霾治理红利存在边际递减态势,除上述减霾渠道外,治霾政策仍需坚持从源头着手,优化产业、能源结构,促进能效、路效提高,最终成就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954.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能够将光能利用、氢能制备和有机物去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分析了光合细菌产氢技术的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指出目前研究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55.
介绍了废聚乙烯塑料膜及制品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原料100%采用废聚乙烯塑料膜;不需造粒、熔粒,直接一次熔融制成新塑料膜;再生的农用地膜和包装膜经权威部门检验测试,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少部分指标超国标5倍以上。由于减少了工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彻底突破了传统工艺在废聚乙烯塑料膜再生利用过程中,只能添加10%废料的约束;解决了必须经过造粒、二次熔融才能成膜的技术难题。其生产工艺独特、新颖,无"三废"产生。为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创出了一条全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56.
沿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演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涵义,综合考虑沿海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选取了大连市1997—2007年8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在评价基础上结合大连城市发展特征,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演变趋势和阶段性。结果表明,大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且具有缓慢的连续性和骤增的阶段性特征。连续性提高是由于城市人口、经济聚集、经济容量增大、人口密度增加、城市设施局部优化完善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阶段性提高是由于建成区土地面积扩张期伴随大幅度城市用地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城市设施的整体完善过程,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57.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微藻固定CO2和生产生物燃料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58.
任杰 《青海环境》2010,20(4):162-164
"十二五"规划期是全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升级发展的机遇期,应当理清思路和目标,抓住重点,加快发展,突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四个方面,以项目带能力,以技术上水平,以能力促服务,实现监测体系和预警体系有机结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59.
在系统解析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部效益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在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贡献,研究有效的方法来货币量化和测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外部效益,并构建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部效益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具有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指出可再生能源外部效益量化下一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60.
比较研究了不同载体吸附培养的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和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对染料连续脱色的效果。结果表明:(1)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分别在含有球形的木屑、玉米芯和花生壳载体的液体环境中振荡培养,菌体以膜状或团状形式大量附着生长在载体表面。(2)连续4轮脱色过程中,不论黄孢原毛平革菌还是云芝,都是木屑为载体的培养液的持续脱色和产酶能力最好,宜选择木屑为载体。其中,木屑为载体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液经过2轮连续12d脱色后对活性黑RB5的最高脱色率仍能达到97%,在第3轮脱色中对活性红M-3BE的最终脱色率接近96%,并且能产生最高611U/L的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和1 477U/L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3)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将木屑为载体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培养液都投加到含染料废水处理系统中,强化生物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