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3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安全科学   363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231篇
综合类   2346篇
基础理论   423篇
污染及防治   484篇
评价与监测   191篇
社会与环境   163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关于环境自动监测的系统设计和方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红  王悦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3):111-112,115
根据上海市环境监测的现状,分别从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放、水和废水监测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展自动监测的设想和网络优化设计,并探讨了有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2.
九龙江流域畜禽养殖业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根据2001年畜禽养殖业统计数据,分析了九龙江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和趋势。通过计算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并采用猪粪当量负荷及有效农田面积,考虑各地农田畜禽粪便有机肥可消纳量,对九龙江流域畜禽粪便负荷量和承受程度进行警报与分级,系统地阐述了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提出消减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3.
SBR工艺污泥颗粒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采用模拟配制的生活污水,研究循序间歇反应器(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了状态调控阶段,反应器中形成了同时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化污泥,其中,反应器对COD和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85%左右;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颗粒污泥的SVI值约为50,出水水质好,这些良好的运行性能比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前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74.
洱海地面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7年以后五年洱海水质监测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选择污染指数大的pH、COD_(Mn)、BOD_5、T-N、T-P进行单项方差分析,进而再进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和年际相关分析,确知洱海三个水质监测断面可归于一类。考虑水下地形、湖流、环湖工农业布局,水质监测点优化为两个即可保证其准确性、可控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5.
扬子地体上石炭统船山组内核形石极为丰富,按照内部结构和构造可分五种纹层类型、二种壳层构造和四种核心结构。核形石并非过去所认为的单一的“葛万藻核形石”,而可以根据形态和壳层中的生物组合划分为十种基本类型,其沉积环境有滩、潮下低能带和泻湖等。 石炭纪晚期,由于全球的气候发生强烈分异,从而在低纬度地区产生大量分泌粘液的缠绕生物(藻类为主),核形石就是由这种缠绕生物捕集沉积质点围绕核心而成,其形成过程有四个阶段—核心形成阶段,壳层形成阶段、沉积搬运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 在成岩后生阶段,核形石岩可以产生大量的核间和核内溶孔,这对于油气、矿液的储集和运移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76.
望城县是长沙市的市辖县,于2000年开始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后,又于2005年正式启动生态县建设.通过对望城县生态县进行可持续发展度评价,可以计算出望城县在规划年、近期目标年、中期目标年以及远景目标年的可持续发展度,可以预测出望城县按照规划进行生态县建设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7.
系统的探讨了区内白垩纪地层的划分与沉积相特征,深入研究了陆相地层的层序发育特征。指出,无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或湖泊沉积的陆相地层层序均受地层基准面控制。地层基准面穿越旋回控制着陆相环境重大层序分布。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基准面穿越旋回序次,将陆相层序划分为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亚层序及小层序五个级别。每个层序根据基准面波动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沉积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沉积体系域,并可根据亚层序组的叠置特征进一步细分。根据上述陆相地层层序划分原理,作者将研究区白垩纪陆相地层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并初步将葛村组划分为五个、浦口组四个、赤山组三个和泰州组三个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78.
在隔震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进行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隔震结构设计的主要方面。本文论述了隔震建筑概念设计的基本问题。在概念设计阶段,首先应在目标设计概念指导下,综合隔震建筑安全性与投资水平的平衡,确定建筑是采用隔震结构还是抗震结构。在进行隔震设计时,应根据输入地震动的加速度幅值和主频,建筑的允许加速度等值确定隔震结构的固有频率;应根据隔震系数和隔震层的允许位移合理确定隔震层总体刚度的范围。对隔震建筑的上部结构,应选择有利房型,合理布置结构,减小结构的不利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79.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玲燕  闻岳  周琪 《四川环境》2006,25(4):43-47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90年代提出的可以定量的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分析的计算模型。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分析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并且指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80.
对卫星遥感技术在小城镇发展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包括小城镇空间布局信息分析、小城镇区位分析和小城镇环境污染分析,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小城镇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分析表明,遥感技术能为小城镇发展规划提供众多基础数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