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701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492篇
基础理论   277篇
污染及防治   414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21.
nSiO_2纳米颗粒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程纳米材料,为增加其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制备出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性nSiO_2纳米颗粒(EDTA-nSiO_2),并用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解吸、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批处理实验法探讨了体系pH、吸附时间、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Cd~(2+)吸附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能谱(XPS)分析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EDTA为改性剂,可以成功制备出稳定性良好的EDTA-nSiO_2纳米颗粒,其对Cd~(2+)的吸附受体系p H控制;nSiO_2对Cd~(2+)的吸附量较小,EDTA改性可增加nSiO_2对Cd~(2+)的吸附作用,随着p H的升高,Cd~(2+)的吸附效果逐渐增强,在p H大于4.0后逐渐趋于稳定.EDTA-nSiO_2对Cd~(2+)的吸附速率较快,可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EDTA-nSiO_2对Cd~(2+)的吸附为吸热的自发过程,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NaCl浓度增加会导致Cd~(2+)的吸附量下降,当体系Na Cl浓度从0增加到100 mmol·L~(-1),Cd~(2+)的最大吸附量从0.433 mmol·g-1降低至0.294mmol·g-1.0.1 mol·L~(-1)HCl是较为合适的吸附剂再生液,Cd~(2+)洗脱率约94.36%.结合pH、温度、离子强度、再生和XPS分析结果,可以推测出EDTA-nSiO_2对Cd~(2+)的吸附是包含有简单的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过程,并以化学络合为主的吸附过程.EDTA-nSiO_2是一种对水体Cd~(2+)具有较好吸附能力的工程纳米材料吸附剂.  相似文献   
92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Effects of prenatal ambient air pollution exposure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which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by various...  相似文献   
92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increasing discrepancy between a regional economy and transportation impo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2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this work, second pyrolysis oil-based drill cutting ash (OBDCA-sp) was modified using NaOH and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25.
Huang  Duanyi  Xu  Rui  Sun  Xiaoxu  Li  Yongbin  Xiao  Enzong  Xu  Zhimin  Wang  Qi  Gao  Pin  Yang  Zhaohui  Lin  Hanzhi  Sun  Weim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42):63379-6339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ir widespread presence in diverse environments including...  相似文献   
926.
Shi  Jialu  Gao  Ya  Liu  Daoru  Shen  Zhanhui  Fan  Jing  Yu  Yating  Bao  Meihui  Li  Panpan  Yao  Ru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38):57629-5764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to remove nitrate from water. The metallic composition and geometry of electrodes usually dominate...  相似文献   
927.
海洋沉积物基质多环芳烃(PAHs)标准参考物质是海洋环境沉积物监测分析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保障。由于缺少对相关原料样筛选研究,目前我国尚未有自主制备的海洋沉积物基质PAHs标准参考物质。通过海洋沉积物原始数据调研、定点筛查、实验室间验证等手段,对江苏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原料样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赣榆某入海口点位的海洋沉积物样品∑PAHs的质量分数为413μg/kg,该样品各粒径中的PAHs质量分数分布均匀,精密度能够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求,可以为进一步制备海洋沉积物PAHs标准参考物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8.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我国的多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已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然而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仍会导致重污染事件的发生.掌握此类影响较大的偶发重污染事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进行下一步的大气污染预警和防控.本研究以徐州2020年12月中旬的 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通过地面站点观测、激光雷达、模式模拟、颗粒物组分观测与源解析、后向轨迹溯源等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为二次离子、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扬尘等,其中,二次离子占比最高,为37.9%;污染期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明显高于污染前,增幅分别为176%和82%;污染期主要来自燃煤源的SO42-较污染前升高幅度明显,由5.51 μg·m-3升高至16.3 μg·m-3,升幅为196%;生物质燃烧的示踪物K+由0.37 μg·m-3升高至0.83 μg·m-3,升幅为123%;污染前期,局地高湿、静稳等主要 外在不利气象因素促进了本地污染物的生成;污染中期受山东和安徽等地污染物传输增加的影响,外来源占主导,外源贡献增加至74.4%. 研究表明,因气象和排放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致使冬季重污染过程具有复杂性.本研究可为了解大气污染机理及提高区域联防联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9.
采用非自由基活化的过一硫酸盐(PMS)氧化降解水中的喹啉,考察了PMS浓度、初始pH、反应温度及水中共存物质对喹啉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非自由基活化PMS体系可以有效降解喹啉,喹啉的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初始喹啉浓度为10.0 mg·L-1、PMS浓度为4.0 mmol·L-1、pH 为7.0、温度为25 ℃的条件下,反应150 min喹啉降解率达到95.8%. HCO3-、NO3-、SO42-和腐殖酸对喹啉的降解没有影响, 高浓度Cl-可促进喹啉的降解.淬灭实验证实,反应体系中没有SO4-·和·OH的生成,而存在单线态氧(1O2),PMS的直接氧化是喹啉降解的主导作用机制.通过GC-MS检测了喹啉降解的中间产物,并推测了喹啉降解的可能路径.毒性实验表明,反应体系降解喹啉过程中产生了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而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体系可以有效脱毒.  相似文献   
93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研究臭氧化处理对水中难凝聚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混凝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混凝过程中未被去除的有机物属于难凝聚有机物,加入臭氧进行氧化,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二级出水色度和UV254去除率逐渐增大,而DOC去除率变化较小.当臭氧投加量(以O3/DOC计)增加至1.5 mg·mg-1时,色度、UV254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45%、34%和20%,说明臭氧易于与不饱和结构有机物反应,而直接氧化的矿化能力较弱.为进一步明确二级出水有机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测定了混凝和不同臭氧投加量下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混凝对有机物含量的影响很小,而臭氧能够优先氧化分解难凝聚有机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明显减弱腐殖质类物质的荧光峰强度,但不改变荧光峰位置.同时采用光电子能谱分析有机物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能够去除含羧基类官能团有机物,而臭氧则易于与含苯环类难凝聚有机物反应,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脂肪类饱和有机物含量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